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课程开发研究

2021-11-27 02:11李洁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互联网+院校

李洁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一、引言

2019 年,国家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开启新的起点。《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课程”的相关研究,推进了职业教育课程信息化浪潮。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当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引领传统行业升级换代,“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对传统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支撑这种新形态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于人才,所以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响应。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课程开发的意义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后,选择并优化教学内容,并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与修订等环节,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全过程。课程开发是教育教学改革微观层面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了学校改革的成败。高职院校要紧跟“互联网+”的大潮,全面考虑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校企双方协同开发基于互联网的课程,协同实施校企双元合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协同开发的基于互联网的课程,除了用于在校生的教学外,还可不受时空限制地用于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人群的培训,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一直跟在行业发展的后面。当前机器换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大的冲击,高职院校要能迎难而上化解困局,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融入社会的意识较强,很多大学生会在读书期间兼职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造成了很多学生会缺课,因此而耽误了课程学习,有了互联网课程,课堂上没能学习的和消化吸收不了的知识和技能可在课下反复学习掌握。

另外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太大,再加上当前职业院校承担了大量社会培训工作,学生或学员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要想齐步走实施教学,很难照顾每一个学生。在线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得高职院校因材施教有了可能。

(二)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办学模式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根据调研发现,人一旦专注于一件事就能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做好课程开发这“一亩三分地”就能成就一位优秀的教师。

名课出名师的例子在高等职业院校比比皆是,很多国家级教学名师一般都曾经主持建设过国家级精品课程就是个很重要的佐证,继而晋升为教授。台阶的不断上升,促使教师更加自觉地往专业化方向发展,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型教师。

(三)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基于互联网开发的课程,可借助各大在线课程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这些课程平台都突破了高校围墙束缚,可面向社会大众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四)有利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高职院校都要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而课程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五纵五横”的“五横”之一,诊断与改进的目的是确保课程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要素

根据互联网传播的特征,高职院校所开发的课程要满足在线开放等方面的要求,在线开放、学习行为可控、资源共享、实现学评结合新开发的课程要做到课程学习与课程评价结合,以便学习者自身能掌握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在课程平台上线运行的课程要具有自评和他评的功能,并具有针对全体学习者学习效果的统计分析功能。高职院校课程开发需要有理论的指导,纵观国内外各级各类教育,课程开发理论多种多样、优劣不一,各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探索实践和校本理论研究。总体来说,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理论无外乎两大派系,即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学科体系适于知识传授、理论研究,行动体系适于知识运用、实践探索。

基于互联网开发在线开放课程等契合网络传播特点的课程,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详细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及各阶段的评价方式,课程教学社会影响、开发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需根据教学目标,授课对象、技术发展等因素来选择组织教学内容。高等职业教育将“教学大纲”被内涵更为丰富的“课程标准”所取代,在此可用“课程标准”来固化课程教学目标、授课方式、学习情境、考核方式,所需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对教学环境和师生的要求等内容。同时,要开发配套的具有导学、导教功能的完整教学资源,方便学习者反复学习。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手段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要以知识应用为原则,突出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承担导演的角色,教学设计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建立脚本的过程,描述了教学全过程的各个流程和具体工作,涵盖了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

教学方法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的途径与形式,而教学手段则是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以现实以高考录取前选留下的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全面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及各阶段评价方式

由于学生理解力、注意力等现实因素的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以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序组织教学,否则学生很难消化储备课题上所讲的知识,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课程质量和学习质量,因此评价方式要以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的主体要涵盖同行、学生、督导、企业技术人员、职业教育专家等不同的人群。

(四)课程教学社会影响

为了开发高水平的课程,课程本身的社会影响就成了课程开发时必须要考虑的要求。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课程,反过来会吸引企事业单位的培训需求,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也会借势不断提升。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路径

不管什么专业的课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必须由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而且大多数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进行开发。课程开发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入手,做好课程建设规划,校企双方确定课程内容,改革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开发适应互联网传播的在线课程。

(一)确定课程需求与目标

确定需求是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课程开发人员要深入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对目标职业岗位进行需求调研。

需求摸清后要确定具体的目标,而任何目标都要有标准,否则很难界定目标是否达成,所以在课程开发初期就应确定好课程建设的量化可测的目标。

(二)确定课程核心能力

课程要与岗位需求对接,所以岗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要体现在课程设计当中。这个核心能力是指方法能力(如文献检索能力、自学能力等)和社会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抗压能力等)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要按照行动导向的要求选取与组织,课程间内容要注意衔接,更应避免内容的重复。

(四)课程教学资源开发

课程教学资源是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广义的教学资源指教材,音视频、文本、图片、动画、仿真系统等资源,广义的教学资源还包括教学场所的硬件、制度以及师资条件等。

(五)课程实施

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实施教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一般应采用理实一体化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形象思维能力优于抽象思维能力的高职学生学习需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可反过来修正完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要素。

(六)课程评价

基于互联网开发的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是否合理、科学、有效的评价,也包括对受教对象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整个课程教学中过程的评价。评价结论分别用于课程方案的修订、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及教师教学能力测评。

五、结束语

因此,互联网环境下职业院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基于“互联网+”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学好教材内容、获得好的成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互联网+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