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四平职业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众所周知,企业是由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资资源共同构成的,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难以管控的,换而言之,如果企业能够有效管理内部人员就能够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员管理应当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则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人力资源管理隶属于管理学专业,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递管理相关知识技能并培养其综合能力及管理素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等这些内容,都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紧密联系,因此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提高实践教学占比,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及综合能力,同时科学合理的设置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时仍然会不自觉地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文科专业,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和讲授,并没有意识到课程的实践操作性。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操作技能是要通过反复实训才能体现的,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制定了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及相关流程,也模拟了岗位实训,但从整体上来讲大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没有满足教学的发展需求。例如,在顶岗实训期间教师并没有手把手地引导学生模拟实际工作,只是告诉学生如何对员工进行培训。由此可见,教学工作仅仅是为了快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运用情况。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师招聘工作时过于注重教师的学历水平,甚至部分专业要求教师要具备硕士以上的学历,却忽略了教师是否具有实践工作经验。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隐性技能,忽略了对其的考核评价会导致整体教师团队缺乏综合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力资源专业教师无法高效科学的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学生也就不能掌握相应的技能水平。
现阶段,仍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人力资源专业教学时,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递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单一,没有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总体上来讲,教学工作过于封闭,而学生也只有通过书本知识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根本没有平台和机会开展实践学习。例如,针对人员招聘这一模块的实践教学,学生大多只能粗浅地了解到招聘流程及相关的理论原理,但在自身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采用切实可行的招聘模式和招聘手段,为了招聘到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又应当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些内容学生根本就没有渠道和途径得知。大多数学生一旦就业会感到十分迷茫,意识到理论与实际具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无法有序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根据上文我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就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生要在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熟练运用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基准性胜任力及鉴别性胜任力。而上述能力是无法通过理论知识系统全面的掌握并使用的,必须立足于企业发展实践,通过反复的实训实习才能灵活利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上述能力对学生就业发展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即便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顶岗实训的平台,但大多数学生只是在流水线上直接工作,没有从事自身专业岗位,久而久之,学生根本无法了解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标准,也就无法顺利高效地就业。
为了实现人力资源专业教学的改革发展,高职院校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充分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革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切实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同构成课程体系建设小组,由院校的人力资源专业教师及企业的人资管理部门深入调查企业对人才需求,同时人资部门及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机制、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提出自身的意见和看法,同时整合社会及院校中的教学资源信息,加大对校本教材的开发力度,为学生的实训指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分为职业核心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及职业拓展四个主要模块。着重向学生讲述专业基本技能及专业核心技能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员招聘、人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等,同时基于职业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胜任能力。而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基于自身所学知识并写出初稿,之后再由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过程教师并不直接限定范围及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采用多元化的形式方法,可以是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也可以是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为系统全面地感受到自身职业能力需求及应当具备的实践操作水平,为后期人资工作的有序开展夯实基础。
在进行人员招聘时,高职院校不仅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及学历,还应当对其实践经验有一定的要求,至少在企业一线工作两年以上,能够熟练掌握人力资源工作开展的具体流程及相关要求,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众所周知,院校教学的根本目标任务在于为企业及社会输送具有一定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只有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才能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与此同时,对于高职院校中现有的人力资源专业教师而言,则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实践培训活动,向教师传递当前社会中先进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技能技巧,以此搭建起双师型教师团队,通过这样的方式全面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另外,高职院校应当定期派遣院校教师进入合作企业开展一线实际工作,从而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从真正意义上使得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与企业的职业要求无缝衔接。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高职院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的骨干技术人才进入院校担任兼职教师,以此确保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
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为了切实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教师应当全面贯彻落实学中做、做中学的原则和思想,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中求创。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技能,不断培养并提高其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具体而言,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中向学生传递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积极组织开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方式手段,凸显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例如,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非你莫属的相关节目片段,使学生观看企业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员工招聘的,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剖析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案例资料。另外,也可以在院校中组织开展模拟招聘活动,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招聘的具体流程。
顶岗实训应当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高职业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协同合作企业共同建立起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实训管理基地,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及骨干技术人才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在基地中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同时有效过渡到就业工作,以此有效缩短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从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任务。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及寒暑假期间进入企业开展顶岗实训工作,感受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尽可能从事一些与人力资源紧密联系的工作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吸收,同时丰富自身工作经验,为后续的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当革新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建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灵活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及方式,进一步强化实践实训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