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儒学讲堂建设的几点做法及思考

2021-11-27 09:36乔志鹏
魅力中国 2021年23期
关键词:讲堂儒学弘扬

乔志鹏

(泗水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山东 泗水 27320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作出明确要求。“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被写进中央、省、市、县各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山东省提出“继续实施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有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设立儒学讲堂,推动儒家文化进乡村,到2025 年,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儒学讲堂实现基本覆盖”。济宁市提出要“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设儒韵民风新乡村”,实现“到2022 年,全市乡镇 (街道)综合文化站儒学讲堂实现基本覆盖”的目标。

一、我县“乡村儒学讲堂建设”情况

泗水县紧邻东方圣城曲阜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因“禹治九水”之一的泗河(古称泗水)发源于境内而得名,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发祥地。孔子曾在泗河源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宋代理学家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至今广为传诵。我县一直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2008 年,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尼山脚下的圣水峪镇建设“尼山圣源书院”,汇聚起一大批儒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成为的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高地,多次承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有关活动,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虽然我县优秀传统文化底子厚,但乡村文化链条较为脆弱,乡风文明现状并不乐观。作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山东省外派劳务基地县的泗水,有16 万多农民常年在县外、境外务工或经商,其中青年人有近10 万人,占青年人总人数的70%,农村留守人群多为老幼病残,投身到乡村建设的青年人越来越少,村庄空心化较为普遍;基层留守的“三八、六一、九九”人群众多,孝老敬亲问题突出,道德失范问题时有发生,农民群众的道德文化素质有待提升。

面临这些乡村社会现实问题,尼山圣源书院的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秘书长赵法生、山东大学高等儒学院副院长颜炳罡等,纷纷思考如何推动传统文化下乡,走进群众生活,重构乡风文明。经过一番细致调研,2013 年1 月,他们在尼山圣源书院第一次开设“乡村儒学讲堂”,随后在圣水峪镇北东野村再次开课,为村民讲授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取得了不错反响,“乡村儒学讲堂”的建设由此展开,并立即受到泗水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泗水县委宣传部立足“乡村儒学讲堂”,开展了打造“儒风孝道之乡”活动,在城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国家、省级相关文化部门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被称为“山东乡村儒学现象”。“乡村儒学讲堂”创新举措作为全省唯一的案例,入选了中宣部2015 年度“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目前,“乡村儒学讲堂”已成为山东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基层公共文化体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

从2013 年至今,泗水县稳步推进“乡村儒学讲堂”建设,目前标准化建设乡村儒学讲堂共计302 个,授课2000 余节次,在农村基层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二、“乡村儒学讲堂建设”取得的有益社会效果

(一)提升了群众的道德素质与文明素养。“乡村儒学讲堂”以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和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授课活动,让村民的文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谈及“乡村儒学讲堂”举办以来的变化,76 岁的圣水峪镇北东野村村民刘德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说“曾经她的4个儿子因为赡养问题经常吵架,自从教授们来村里讲儒学和传统文化,儿子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开展争着孝顺她了。”

(二)改变了乡村的社会风气。在开设“乡村儒学讲堂”的村庄里,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习氛围渐渐取代了歪风陋习。负责村内保洁工作的赵士新反映:“以前一天能清理一二十车垃圾,现在十天半个月才扫一回,垃圾加在一起也装不满一车。”圣水峪镇北东野村党支部书记庞兴俊表示:现在村里不孝顺的少了,骂街闹架的少了,偷东西的少了,乱倒垃圾的少了,喝闲酒、没事找事的少了,村里的社会风气正在悄悄地改变着。

(三)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力量。泗水县因势利导,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依托“乡村儒学讲堂”,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全力打造“儒风孝道之乡”。在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和家庭,分别开展以“红橙金绿蓝青紫”七色命名的儒风孝道活动,把儒学传播由单一的乡村向全社会展开。打造“儒风孝道之乡”活动,使传统文化传播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在主题上更鲜明,内容上更鲜活,形式上更鲜亮。活动开展以来,各类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如雨后春笋般产生,涌现出了身患重病依然照顾6 位孤寡老人的最美乡医刘庆民、背着婆婆改嫁的高长青、自愿照顾堂婶50 余载的81 岁老人陈丙英等一批感人至深的孝亲模范和身边好人。

三、“乡村儒学讲堂建设”得几点启示和思考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久久为功之事,需要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发力,需要拿出专门的财力、物力、人力给予保障。泗水县在“乡村儒学讲堂”建设中,注重“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制定了打造“儒风孝道之乡”工作实施方案;县财政拿出专门资金推进乡村儒学讲堂场所建设,并为讲堂配备孔子挂像、音响设备、儒学教材等;明确专门机构推进乡村儒学讲堂建设发展,建立了完备的乡村儒学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形成了“政府支持、乡镇主导、城乡互动”的工作运行模式。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细微入手、融入生活。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找准与群众生活的切入点,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乡村儒学讲堂”正是以群众最关心、最易接受“孝道”问题为突破口,倡导敬老爱亲的传统风尚,引导人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文明素质、在身边实践中增强道德判断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因为与乡村实际契合,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才易于群众接受,重新唤起了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强大生命力。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形成氛围、浸润熏陶。思想上认知认同,行动上才会自觉自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贯穿结合融入上做文章,努力使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做到“日用而不觉”。“乡村儒学讲堂”大力倡导“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思想,在群众中间树立良好导向,并通过村头小喇叭广播、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营造出传承文明、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人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自觉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创造转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乡村儒学讲堂”设在村里,办在群众家门口,把儒家经典故事化、通俗化,把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融入讲堂,把党史教育融入课堂等,用形式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了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并将儒家礼孝等文化精髓进行创造性转化,融入现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得以长期传承与发展。

(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发挥知识分子力量。知识分子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涵养者和承载者,在维护社会核心价值与道义追求方面负有特殊使命。致力于乡村儒学建设的学者们,鲜明回答了当代知识分子应履行什么样的社会责任、秉承什么样的价值观的重大问题。应继续引导更多知识分子担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社会担当,走出书斋,到基层、到群众中去,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知识分子为实现中国梦而自觉奋斗的理想情怀和不懈追求。

结论

乡村儒学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各地的实际经验和宣讲形式丰富多彩,因地制宜。我们应当从城乡二元的话语中解放开来,在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时代有所作为。

猜你喜欢
讲堂儒学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儒学在西部暨丝绸之路的传播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儒学交流在路上
应用儒学的兴起
——儒学创新发展的趋势与愿景
弘扬《国风·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