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娟
(南京市中华中学,江苏 南京 210019)
教育和时代的发展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需要积极做出改变和响应,为时代的进步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而教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人才发展的方向,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以目前来看,素质教育时代高中阶段地理教育开始面临着一系列的考验和挑战,既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对较差,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现阶段为了修正这一系列的不足,还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课堂提问,要注重将现有知识进行体系化和系统化,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系统性思维面对不同知识,将各个知识点连接成一个系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还需要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将学生现有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1]。通过这样的方法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现有知识系统性的提高,让原本分散的和独立的知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的整体,打破并改变既往教学时知识独立性较强和封闭性较强的状况。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地理知识的灵活学习,灵活运用,避免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只围绕着考试学习。这样的一系列方法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性手段,提问要具备应有的启发性,配合一系列教学方法和科技教育手段,让原本独立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系统性的掌握。比如说高中阶段学生已经通过三年的初中地理学习,初步掌握了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那么在开展后续教学之前,还需要让学生对既往知识进行整合,方便后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和方法找一些与星球运行相关的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到星球运行过程中产生光照、时间和潮汐的变化。通过纪录片的播放和观看之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地球运行和太阳运行过程中四季变化、温度划分的自然成因与哪些因素相关?当这些影响因素部分发生改变,那么四季变化和温度划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这样具备启发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提问,能够让学生在经过感官体会之后更加深入的进行思考,并围绕着既往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解答这些问题。在纪录片观摩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就有助于让学生立足于实际进行知识的思维和整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同时也让学生将原本的书本知识在一定的引导和启发之下变得更加灵活。
课堂提问要具备应有的启发性,同时也需要具备应有的价值性,一方面不能过于简单失去提问的价值,另外一方面也不能过于复杂,让学生现有的知识难以有效的应对,无法根据现有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需要围绕着一些关键性能力,着重进行课堂提问[2]。这一过程中识图能力就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整个高中地理的教学之中,图形占据相对关键的一部分,而且占比也相对较大,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简单,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需要采取启发式提问,要具备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
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对地理图进行阅读并进行标记,取关键信息,在学生阅读和标记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个别性的指导,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本图中所体现出来的自然地理信息与人文地理呈现怎样的关联性?与地域文化和当地产业呈现怎样的联系?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之下,让学生再去进行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总结,自主发言,在学生进行总结时有所不足时,教师给予启发式的提问,最后进行系统性总结,并找到类似的几张地理图,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让学生进行分析,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可以真正意义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将教学活动开展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占课堂教学的更大比例,让原本枯燥的识图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同时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备丰富性,鼓励学生彼此之间交流进行自我总结和自主学习,最后根据总结的内容,教师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自主丰富,逐渐的接近答案。当有了这样的思考过程,学生学习更加简单,兴趣更明显,可以明显提升总体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更加顺利,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区域地理观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主要的一部分内容,其自身具备较强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学生后续的知识学习和运用影响作用关键,那么在开展相应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围绕着几个特定的问题让相关问题成为学生后续知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3]。一系列具备引导性和向导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顺利,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逐步通过课堂提问,渐进性的辅助学生形成区域地理观念,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全面性提高,密切结合区域地理问题提升学生地理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由此可见,具体教学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采取适宜性的方法,有效的进行提问,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的观念。
比如说在学习东南亚方面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设置几个问题,东南亚位置对应着怎样的气候?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有哪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地理位置形成对河流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局部条件对农业生产会产生怎样影响?如何发展局部经济?在这几个问题的指导之下,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然后让整个东南亚地区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结合一些问题有效的加以掌握。由此可见,通过具备系统性的问题加以提问之后,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了支持和方向,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认知能力。
课堂教学本质意义上都是围绕着不同问题开展的,在各种问题的指导之下,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相关知识,并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出更多新的问题,让原本的知识进行拓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4]。课堂是教育的开始,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起于课堂和书本,然后在生活之中进行拓展,因此教学活动的开展问题的提出必须要依照生活特点,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提问,并鼓励学生进行调查和实地观察,让最终地理知识结合学生生活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比如说整个高中地理必修二之中,详细的介绍不同地理位置对于农工业和人口文化等多方面所带来的影响,那么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理解,就可以围绕着本地实际情况和具体产业分布,让学生考察辅导机构设立的地理位置。这些问题和相应的观察方法,有助于让学生更好的将地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取得更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上所述,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核心素养,课堂提问需要契合学生现有特点促进知识体系的形成,利用启发式提问,注重学生的识图能力,促使区域地理观念的形成,并结合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调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