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与小学科学“环境教育”融合的研究

2021-11-27 21:20杨世琦刘军丽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塑料分类

杨世琦 刘军丽

(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学,北京 101101)

一、背景分析

环境[1]——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在遭到严重破坏,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这一切都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有关。要解决人类的环境问题,需要转变全人类的观念和行动。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初中生物与小学科学课中“环境教育”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环境问题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初中阶段的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理解环境教育的内涵,并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活动中,从小做起,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二、挖掘初中生物与小学科学“环境教育”的融合点

(一)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衔接[2]内容分析

小学《科学》[3]是一个容纳了物理、生物、地理的综合性学科。体现生物与环境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与环境、能量(部分内容)、生物的多样性、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部分内容)、环境和我们。内容从对动植物的直观认知到隐形变化,再到“环境和我们”,例如“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多侧重个体方面的教育。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小学《科学》中的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逻辑关系,内容涉及较少。

北京版初中《生物学》具体内容分布如下:认识生命、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健康地生活、生物技术。在生物与环境的逻辑关系: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比较抽象的内容较多,需要学生逐步建起个体与宏观之间的联系,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后发现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学》之间关联的内容很多。两者教材编写体例不同,小学科学教材图文并茂,设置各种学生活动,让学生感知生命世界的多彩,使学生知道和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中生物教材编写更注重学生科学思维与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二)认识环境问题,提升环保意识

1.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

【案例1】我们的午餐垃圾去哪了?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这是我校学生午饭后产生的垃圾,你能把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吗?

学生回答:可以,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这些垃圾不分类,直接被丢弃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会污染环境,污染空气、水和土壤。

教师提出问题:是的,被我丢弃的垃圾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会产生很强的臭味,污染空气。还有更可怕的就是厨余垃圾因为含有大量的水分,产生大量的渗滤液。这些渗滤液会造成严重的土壤和水的污染。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我们知道了垃圾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面对我们自己的午餐产生的垃圾,你会怎么办?

学生思考并回答:我们要把垃圾分类,把厨余垃圾分拣出来,不能让它污染环境。

教师总结:垃圾分类,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教师提出问题:被我们扔掉的厨余垃圾,最终去哪儿了?学生思考

教师讲解:让我们去看一看使垃圾变废为宝的神奇工厂吧!

通过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午餐垃圾”的问题入手,引出“垃圾分类”这个社会关注问题。转变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并学习具体的垃圾分类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引导初中生探究垃圾处理的原理、尝试利用微生物分解生活垃圾,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唤醒身边人的环保意识。

【案例2】塑料引发的“白色污染”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这张图片熟悉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我们扔掉的塑料饭盒、塑料勺。

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人类扔掉的塑料饭盒和勺子最终去哪了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不知道……

也许还在环境中;

也许地球上消失了……

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看一看这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并回答:原来塑料被动物吃了,吃了塑料的小鸟最后死了。

学生思考并回答:被人类扔掉的塑料已经危害到其它生物的生命了。

教师总结并讲解:同学们,你们说的对,但是塑料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近几年中国的在线外卖业务的过度包装,产生了160 万吨包装垃圾,其中120 万吨塑料盒、17.5 万吨一次性筷子、16.4 万吨塑料袋和4.4 万吨塑料勺子。

教师总结并讲解:塑料餐盒在自然界中如果被分解需要300 多年,由塑料引发的“白色污染”已经危及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科学家们发现“微塑料”大量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从7000 米到10890 米深的海水中采集到的生物体内,72%的生物体内都含有微塑料,地球上没有受到污染的生物已经微乎其微。

学生思考并回答:我们要行动起来,治理塑料引发的“白色污染”!

2.实施探究教学,运用生物学知识治理垃圾

【案例1】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被我们扔掉的厨余垃圾中,还有营养物质吗?

学生思考:有面粉、肉、蔬菜……

教师提出问题:这些营养物质,微生物能吃吗?

学生思考:不知道,也许吃,也许不吃。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分解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到哪里去找微生物?

学生思考:空气、土壤、水中都有微生物。

教师提出问题:对,同学们说的好。你将如何设计这个探究实验?

学生思考:准备一些食物,比如面粉,再准备一些土壤,就可以了。

教师提出问题:没有水,在干燥的情况下,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吗?

学生思考:不行。

教师提出问题并讲解:下面,请同学们来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淀粉是否可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通过运用生物学知识,设计探究实验“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让学生真正观察到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到的分解作用。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使学生真正感受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案例2】微生物生产新材料

教师提出问题:塑料在自然界中很难被分解,它引发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我们能不能利用微生物生产一种可以降解的塑料?

学生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利用微生物来生产可降解的塑料,因为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快。这种微生物最好能用农作物的秸秆去喂它,让它越吃越胖,体内产生一种特殊的“塑料”,这种特殊的“塑料”是微生物生产出来的,也可以在自然界中被其它微生物吃掉,即降解掉……

学生思考:太不可思议了,真的可以吗?

教师讲解: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现在真的找到了这种特殊的微生物。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它。

学生感叹生物科学的伟大,表达出要学好生物的决心。

教师讲解: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生产真正可以降解的新材料“聚羟基烷酸酯”即“PHA”。

教师讲解:“PHA”就是一种可降解,并可以替代塑料的新材料,真正做到了从根源上治理白色污染。

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小学科学课中有关垃圾分类的内容,将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利用一些科学探究的知识佐证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棘手问题——“白色污染”问题。

3.从我做起,改变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

(1)号召学生从我做起,对午餐垃圾分类

(2)号召学生从我做起,倡导光盘行动

(3)号召学生指导身边的人进行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

运用生物学知识宣传并指导身边的人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一次性筷子、纸杯,节省资源,加强环保。

在生物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好“环境教育”第一步。以本校学生午饭产生的垃圾为主线贯穿始终,从垃圾的过去、现在、未来,一步步寻找解决处理垃圾的方法,最终把垃圾变废为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始关注垃圾分类这个社会问题,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塑料分类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塑料也高级
给塑料分分类吧
塑料的自白书
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