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甲忠
(盐池县高级中学,宁夏 盐池 751500)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利己主义也随之抬头,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事件,耐人深思,重塑精神文明家园迫在眉睫。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与文化根基,而语文课程是聚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重要课程,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有着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优越性,因此语文课程承担着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语文课程血肉的责任和义务。研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不仅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语文作为兼顾知识传递与精神养成的综合性科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传统文化具有浓重的民族色彩,能够凸显优秀的历史文化特色,所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全面深入,传统文化的引入能够突破教育的学科限制,实现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从古代的孔圣儒家思想创立文化教育的先河,到后期刘向提出的“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延续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到朱熹继承程颐力学致力于教育工作的培养,再到近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教育拯救大众思想,以德行治天下,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发展。
首先,在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引入传统文化内容,能够激发起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主,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诗词内容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对诗词歌赋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其次,文化教育的渗透能够实现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兴衰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再有,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基础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发展,提升其个人素养。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累积而来的文化传承,教师要强化工作中文化养分的渗透。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氛围中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的文化素养,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的累积,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体会传统文化对学生素养的提升作用。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张贴一些古代字画或名人名言,为学生构建传统文化氛围。另外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搜索,整理出和传统文化有关的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内感受所学的知识。比如,在讲解《春江花月夜》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民族管弦乐,在生动的乐曲声中塑造月升月落的夜色情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让学生在极具感染力的民族音乐的熏陶下体会诗词歌赋的语言魅力,提高其想象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古代诗词,教师要在进行此类内容的设计时重视传统文化的引入,要在完成教材内容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文化加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涉及的古诗词内容比较经典,老师加以科学的指导,学生就能理解其中的内涵,高中阶段大部分古诗词都是着重凸显文人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学生们很容易被这些情感所感动。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养成,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注意展现作者在诗词歌赋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讲解《春望》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着重介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话,该句诗词充分展现出诗人在祖国遭遇衰败之时的悲切之情。这种感情对于身处和平时代的学生影响不够深刻,学生难以感受当时的场景,所以教师要结合场景的构建来加强学生的认知。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展现历史上优秀的诗词内容所涉及的文化使命,充分介绍并展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爱国主义影片,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1]。
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中,阅读内容是在考试当中涉及最多的一个部分,会对学生的语文成绩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阅读训练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高中时期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由此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选择能够为其提供正确指引方向的阅读材料,虽然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书籍都会涉及传统文化,但部分书籍的内容却并不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正面影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意识,预先做好调查研究,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梳理,结合教材内容深刻讲授,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让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教授《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在讲解文章后设置阅读环节,为学生推荐和该篇文章具有相同思想认知的图书《战争与和平》,让学生通过阅读该本图书深化对和平的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对课文知识的认知,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对和平的向往思想,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
课后活动对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以及对教学成果的反馈和检验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重视在课后活动实践中引入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如今,一节课程的教学时间较短,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带领学生完全掌握传统文化的重点。所以,教师要结合课后拓展活动的举办延伸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带领其了解并体味历史作品带给我们的思想熏陶。例如,在讲解《荆轲刺秦王》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战国策》,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荆轲刺秦王的动机,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教授完《项羽本纪》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霸王别姬》的视频片段,也可以请几名同学分别扮演文中的主要人物,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表演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另外,教师可以在传统的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在中秋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寻中秋节的起源和特点,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其结合不同的方法对相应的问题展开研究和思考,之后进行小组总结并在班级内集体展示,这种互动的举办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最关键的一点是能够掌握更为深入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传承[3]。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的增长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进程下,教师更应该重视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应用和发展,要在教学工作中重视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入,实现对其生活知识的延伸,进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为学生量身打造教学方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潜力作为出发点,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进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