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角吉
(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阳光幼儿园,青海 黄南 811299)
在学前教育中,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幼儿文学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提高和多元智能发展,还能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本文从分析幼儿文学在幼儿多元智能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入手,分别提出了进行认知个别化学习、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等几种促进幼儿多元化智能发展的措施,以供参考。
幼儿文学是通过文字和图画绘本共同创造的文学世界中独特的幼儿阅读刊物和形式,有很多儿童读物和绘本,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画和文字的共同讲述下,描述故事情节,表达具体的情感和主题的文学读本,主要媒介方式有文字和绘画两种,通过进行互动讲故事的一门语言艺术,图画在幼儿文学中不再是点缀,而是文学图书的关键和命脉,为讲故事而存在,而幼儿就是故事的最佳忠实听众。幼儿文学和一般的纯文本阅读进行比较,需要幼儿自己调动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等各种感官,使得幼儿文学的阅读绘本过程更加复杂,为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空间和可能,幼儿在阅读文学绘本的过程,就是文字和图画在进行不断对话,和二者生成的故事进一步交流,幼儿的研究在文字和图画之间不断往复穿梭,使得幼儿文学绘本的意义生成有了想象空间和巨大的开放性,幼儿可以在文学绘本中读、演、看、画,都为绘本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为幼儿的多元化智能发展打造了想象空间。由于幼儿具有喜欢新鲜事物和天生好动的特点,所以对文学故事有天生喜欢的好感,其成长特点决定了幼儿文学的意义和主要形式,幼儿对于文学故事的喜爱显而易见,尤其是幼儿文学中颜色鲜艳的图案和生动有趣的故事,长时间阅读幼儿文学,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要求,以及探索和求知欲望,幼儿文学可以为幼儿的成长进行指引,就像一扇窗,为幼儿教育探索出新世界,进一步满足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幼儿文学可以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启发教育,贯穿幼儿发展阶段的始终,既能满足幼儿对于文学故事的需求,还能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将幼儿文学的魅力播撒至幼儿成长发展的心田。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幼儿的想象、情感、语言、思维等多方面的培养,现阶段,幼儿文学作为公认的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培育载体,能够让幼儿在文学和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通过借助幼儿文学阅读,开启幼儿人生学习的旅程,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文学的教育价值,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推动幼儿独立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在阅读幼儿文学作品时,能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进行不同维度的想象和思考,使得幼儿能够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相互交流,进行思维碰撞。
首先,诗歌和儿歌是文学作品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比较鲜明,非常适合朗读。其次,文学作品中也十分重视各种不同的情感基调,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普罗米修斯》等古代神话,是文学作品崇高壮丽的体现;《生日蛋糕》、《绿色和灰色》、《桃花瓣儿》等寓言和诗歌,是文学作品温馨、幽默、欢快、忧伤等的体现。另外,幼儿园文学作品也十分重视选择人物情感,建立在幼儿情感的分化水平基础上,从始终如一的欢快转变为对比情感,再形成高兴-埋怨、内疚-高兴的情感线。最后,就是文学作品的解构模式。幼儿园相关教师需从幼儿的情趣出发,选择三段以上的具有严格重复变化的作品,如《三只蝴蝶》以及具有回旋结构的作品,如《萝卜回来了》,不仅能让幼儿在欣赏作品过程总加强其情感体验,还能够让幼儿感性抽象地对作品的基本结构模式进行概括。如此专业合理地选择文学作品,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审美情感。
在幼儿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依靠开展准备活动,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但实际上,受上节课、周围环境和课间活动的影响,单调的课前准备活动往往无法使幼儿投入到上课情境中。而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则能激发学习兴趣,继而使幼儿集中注意力,针对重难点知识,教师需要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场景的构建,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章节的教学任务,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问题,锻炼幼儿的创新思维,在趣味问答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根据回答的答案,正确引导思路,之后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总结和整理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梳理,让幼儿对课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因为艺术形象的鲜明独特性和情感的丰富性,所以在欣赏文学的过程中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情感冲动,而欣赏者只能在积累生活形象和理解语言作品的过程中存在艺术的形象。以往文学活动中教师总是根据视觉教具以及自身的分析引导幼儿对作品的内容和词语进行理解,但如此会促使文学作品的形象被分割,其情感力度也还会被削弱。因此,教师要营造幼儿情感表达的氛围。首先,教师自己带有饱满情感地将作品转述给幼儿,让幼儿的情绪受到一定感染。再者可借助音乐乐曲,结合相应的视觉教具触动幼儿的感觉,将幼儿的情绪和情感释放出来。例如,在开展《树妈妈和树叶娃娃》的文学活动时,此作品主要是讲述在强烈的秋风中树叶娃娃从树妈妈的身边离开,此时树妈妈倍感孤独和凄凉,当春天来临时,树妈妈又重新和树叶娃娃在一起,感觉到十分快乐和幸福。教师可借此情感,营造相应的氛围,利用相关的乐曲进行伴奏,然后将此故事朗读给幼儿听。在朗读到“树叶娃娃都飘走后...”教师可语气停顿,跟着音乐唱起悲伤的歌。接着,当音乐播放快乐的歌曲时,教师可朗读春天来临的片段,读到“树叶重新长出后......”又可以停顿下来,给幼儿唱欢快的歌,如此让幼儿既能够体会到伤心又能体会到欢快。教师借助音乐开展文学活动,给幼儿营造情感表达氛围,以此激发幼儿音乐情感的直觉性,让幼儿更加强烈和深刻地识别和体验文学情感。
对于幼儿的教学很多情况下都需要采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在幼儿的学习和心理成熟能力上迎合其发展阶段。在幼儿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结合游戏展开系统教学。把幼儿的语言教学和一日游戏活动相结合,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对幼儿大脑积极思维能力等都有所提高。尤其在小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故事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让幼可以根据故事情节中的小动物头饰来表演故事等,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熟记故事内容,掌握更多新的知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幼儿园和家里要保持教育孩子的一致性,家里作为家长也可以在忙碌之余给幼儿讲故事,周末或者节假日陪孩子一起看看书,也可以走进书店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从小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喜欢,这样孩子就愿意看书,乐于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书,教师也可以每天早上尘间接待之时,让幼儿讲述自己在家里哈爸爸妈妈一起看到的故事,利用晨间这段很宝贵的时间让每个孩子每天轮流给大家讲故事,同时孩子会将自己看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这样经过长期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自然提高了,读书的兴趣自然生成了。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幼儿园文学活动对发展幼儿智能的作用价值以及策略,从中发现,要想提升幼儿的智能,教师在幼儿园文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此活动对发展幼儿智能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即开展此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自身文学审美情感发展特性、明确幼儿情感定向并让其对审美情感正确感知和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明确幼儿园文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智能的目标、选择专业合理的幼儿文学作品、营造幼儿情感表达的氛围、引导幼儿理解审美心理、审美感知以及审美情感,才能有效提升和发展幼儿的智能,进而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