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实践

2021-11-27 21:20赵倩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管理

赵倩

(华北地质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前言

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除了我国以外其他国家在经济层面上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与影响,尽管我国良好防疫举措将损失降到最低,并且在GDP增长率上还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是,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仍然因此遭受到了波及与影响,无论是对与国外贸易协商的合作企业还是对国内发展企业而言,都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经济风险。对于企业而言,想要避免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要对自身的经营预算及其管理能力进行优化,纠正问题,从根本上强化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企业效益。

一、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企业资金管理

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对当前所掌控的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进行合理控制,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行业的选择。在部分企业之中存在着经营管理能力较弱的情况,一些管理人员对于融资与投资一知半解,在开展相应融资业务时很难能够将资金进行有效调配,甚至还会出现周转堵塞的情况。而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计算,同时还能够实现对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调整,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从而实现促进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目的。

(二)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在21 世纪的今天,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企业在进行日常运营管理时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其中信息水平落后所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如何开展信息化管理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在市场中存在着众多预算管理软件,这些系统本身就是以企业财务业务为基础所研发与建设的,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经济运行效率以及整体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应用。

(三)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将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降低企业成本支出,并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起到有效提升。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对这一模式的应用来对经营项目进行预算管理,比如说融资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利润预算等等,这些都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自然要对其实现全方位的系统监控,进而来确保企业的资源分配情况能够满足相关要求与标准[1]。另一方面,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能够将不同资源所具备的潜能进行开发,实行成本投入预算极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降低经营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此来确保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

从发展阶段来看,预算管理所涉及的阶段一共有四个,其中涉及成本预算、财务规划、利润预算以及战略规划,这四阶段都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这一本质,只是单纯地认为通过这一手段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将他当做发展的工具,却忽视了其本身的战略特性,导致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发生脱节,这样不仅会导致企业业务办理流程复杂化、矛盾化,同时还会极大程度上提升企业所面临的经济风险[2]。此外,由于管理人员的认知存在问题,基层员工也会将预算管理工作看作是可以忽视的重要内容,这样不仅会导致后续业务办理工作无法开展,就连业务流程的规范性与可行性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在内部建立专门用来开展预算管理的部门,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大多都是会选择财务部门或者管理部门来进行参与,员工的工作量大,在效率上也无法得到保障,而且由于处理项目的特殊性,员工的专业性相对较差,很容易就会产生预算管理发生问题的情况,导致整个管理工作所起到的效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3]。此外,企业在进行预算机制的制定过程中,也会存在“讨好领导”的情况,将整个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理想化设计,既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发展规模,也没有强调市场调查,以至于整个预算管理不具备良好的可行性与客观性,这样很容易会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主观性的强力引导而产生矛盾情况。

(三)预算执行不到位

表面化与形式化是导致企业预算效果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部分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并没有对其进行重视,所开展的执行手段也存在问题,加上非专业员工对于工作理解不透彻、态度不重视,以至于整个预算执行产生无法落实到位的情况。不仅如此,由于企业在进行日常运营时也会面临预算编制压力较大的情况,员工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与精力来完成预算编制工作,人工效率与质量都无法达到有效保障,这不仅导致整个预算编制的难度大幅度提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此外,个别管理人员在已经完成预算工作后由于个人原因进行结构或者内容上的改变也是导致预算执行无法有效落实的重要原因。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改进措施

(一)建立战略预算管理理念

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培养并建立战略预算管理理念是尤为重要的,无论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基层人员,都应当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市场的调研与管理,确保战略规划的合理性,并把整个预算管理工作融入到企业各项工作之中,并采用信息化系统来进行高效率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对企业的长久发展起到较为有效的促进作用[4]。

(二)完善预算组织结构

在完善预算组织结构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组织结构的重视程度,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并且派遣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从而实现对企业预算工作的有效管理与监督,这样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便不需要派遣人员负责这部分的核对与监督工作,不同部门之间只需要明确工作内容,进行及时的沟通,便能够有效完成相应的预算工作,这不仅极大程度上避免企业内部矛盾的出现,同时也会降低管理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仅如此,对于企业而言预算的特殊性也尤为重要,负责预算部门的人员只能是最高负责人或者是高层,这是为了避免管理人员随意改动预算结构而所需要的必要内容,只有将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独立,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整个预算管理的最终质量满足相关标准需要。

(三)加大预算管理执行力度

倘若预算工作无法有效开展,那么无论预算管理计划多么完美无瑕都是无用的,无法落实意味着其本身只能算是纸上谈兵。而为了确保预算管理执行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企业需要加大对预算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强化监督控制工作,要求员工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反馈,进而确保整个预算执行效果能够满足企业管理标准。此外,细化预算指标也极为重要,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可以将相应指标分解部门,增强预算专业性,减少预算管理工作强度。并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和审批,各部门管理人员不能私自变更预算,需要与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协调做最后决策,从而控制整个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结论

综上所述,在21 世纪的今天,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有所建树,则需要加强对经营预算的全面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完善组织结构,提高员工相关意识,以此来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