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职业素养培养视角下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几点探讨

2021-11-27 19:52:22韩诗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文/韩诗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一、职业素养内涵

(一)含义

职业素养主要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所从事专业学习对应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能够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和个人品质两部分。对于人力资源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职业素养是其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所必备的技能和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个人品德、职业品格等方面。高职院校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育活动,因此,职业素养培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高校就业率。

(二)培养意义

首先,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就业难是毕业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水平低,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通过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其更好地满足企业人才发展需求。现实当中,高职院校虽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多强调技术层面的培育,忽视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综合型能力有限,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缺乏优势,导致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较为常见。以职业素养为视角进行人力资源专业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切实提升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发展需求。其次,有利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加大了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力度,以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实现高校教育的深化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实用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人才培育理念、方针决定着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果,构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发展问题。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目的是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以为市场主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对企业价值的实现意义重大,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将职业素养纳入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当中,能够推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深化,树立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构建更为人性、科学的教学体系。再次,有利于学生正确职业观的树立。职业价值观既是对职业的一种看法,更是个体选择职业的具体体现,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职业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职业价值观影响着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就业态度,只有学生认可职业,才会积极参与其中,在岗位上作出应有贡献,实现个人价值。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此外,职业价值观会影响到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水平以及未来就业选择,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提高就业率。

二、职业素养培养视角下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现存问题

(一)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特点不显著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主要为市场经济发展输送专业型技能人才,满足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企业发展需求。作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从职业素养培养视角入手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但现实当中,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基础放在核心位置,忽视实践探索,同时也没有有效地将职业素养纳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体系当中,无法让学生明确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就业的趋势、方向、优势以及威胁,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就业较为模糊,对应的职业素养更为有限。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就因为职业素养有限而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甚至对学生就业信心产生打击,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侧重于传统理论教学,忽视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导致教学水平有限,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相对宽松,对学生没有较高的约束和要求,学生学习更强调自觉性,这种情况下,教学方法得当与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方式单一,没有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活动的发展。

(三)教学实践力度有限

实用型人才培育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目的,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言,同样要将这一目标放在核心位置,通过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坚实保障。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建立在实践探讨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具备对应的实践探索条件,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通过实践学习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掌握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技能,在实践中获得更为充足的经验。现实当中,教师在实践方面的探索较为有限,且学校对应的实践教学条件并不充裕,甚至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室。此外,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性不强,因此校企合作水平有限,没有有效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是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保障,只有融入对应的实训环境当中,才会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对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习惯,目前,高职院校并未建立起以职业素养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考核机制,依然将传统成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机制不完善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从教学角度来讲,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没有构建以职业素养为依据的教师教学活动考评机制,不能从职业素养培训方面制定对应的教学考评指标,这就使得教师在职业素养培训方面缺乏积极性,难以自觉参与这方面的探究。其次,从学生角度来讲,没有形成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学生成绩考核机制,职业素养并未有效纳入学生日常学习活动当中,导致学生对职业素养方面的学习、认知相对有限,从而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职业素养培养视角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优化策略

(一)凸显教学特点,优化理论课程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设计中,必须要凸显教学特点,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训,这样所设计的课程才更具现实意义。首先,做好理论课程的合理选择,确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必须要做好合理选择,尤其要以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素养为依据,确定对应的学科。其次,构建核心课程体系。要在人力资源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按照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结合“选、育、用、留、栽”的流程构建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劳动关系法规等方面的课程设置。核心课程要以企业人力资源职业素养为依据,做好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同时,要强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获得更为及时有效的企业需求信息,并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纳入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当中,培养实用型人才。

(二)强化教学实践,构建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对此必须要强化教学实践活动,构建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依据。首先,构建校内实践课程体系。校内实践主要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素养有效结合起来,达到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目的。对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言,可以借助专业协会、实训教学平台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次,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要积极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利用高校教育、科研优势,强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基地。一方面,通过实训基地,定期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定期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训;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当中,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经验。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实行深度合作,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实现校企之间的互利共赢。

(三)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化教育,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尤其是高职教育,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实现职业素养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有效融合。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当中。所谓情境教学就是营造人力资源教学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人力资源职业素养内容,设置对应的课堂模拟活动,采取应聘的方式让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素养予以把握,同时学生在参与应聘模拟的过程中,也会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未来寻找工作也有一定帮助。其次,引进人力资源职业素养教学评估软件,通过沙盘模拟、软件模拟等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人力资源职业素养培训当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可以形成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体系。

(四)完善教学设施,健全考核机制

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从物质层面入手,通过教学设施的完善满足学生实践探索需求,而且要从制度层面着手,通过考核机制的健全调动所有主体的自觉能动性。首先,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提升人力资源教学现代化水平。在科学技术推动下,各种新型技术设备逐渐应用到高校教学当中,尤其是网络教学设备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言,同样要加强网络教学软件设备、硬件设备的引进,毕竟我国已经进入到网络信息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必须要注重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尤其是人力资源数据统计、分析、评估能力,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其次,健全考核机制。要将职业素养融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体系当中,就必须要构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一方面,构建以学生成绩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素养纳入其中,作为考核指标,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职业素养培训当中;另一方面,构建以教师教学活动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将职业素养考核纳入教师考评体系当中,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树立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教学理念。

四、结语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从职业素养视角开展教学管理活动无疑能够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对教学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针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课程体系优化、实践基地构建、考核机制健全、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03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8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52
人力资源服务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