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婉婷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从20 世纪末开始,各大高校为充分满足社会大众对音乐艺术的需求,陆续开设流行演唱专业,经过20 多年的实践,课程体系已经逐步趋于完善。流行演唱教学的科学性、教材建设、课程规范、理念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及艺术实践等,是艺术学院流行演唱教育者在实践中必须认真思考和分析的。面对新的社会形势,高校流行音乐教育者必须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
就现阶段各个高校的教学实践而言,流行演唱专业的课程大都是以美声演唱及民族声乐为基础,专业教学与传统声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在本质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无论是演唱的方法,还是教学的理念,都截然不同。受传统声乐的影响,流行演唱的教学实践存在相应的阻碍。在流行演唱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专业需求、课程本身的特征、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等,立足现实,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与配置,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提高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质量。现阶段,流行演唱教学学科建设尚不完善,作为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核心内容。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实际需求,总结经验,结合国内外流行音乐发展现状,不断提高流行演唱教学效率。对于上述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及教材建设,补充教学理论,对流行演唱专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在课程配置方面,教师同样也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做出调整与优化,不断创新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流行演唱人才,使流行演唱专业得以不断发展[1]。
高校流行音乐教育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培养高水平的流行音乐专业人才,它与传统音乐教育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涉及多门学科,包括音乐创作、舞蹈表演、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录音制作、市场运行等多个方面。然而高校流行演唱教学起步较晚,需要不断地摸索前行、创新改进。对新时期的流行演唱教学而言,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必须优先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对课程和师资进行配置[2]。
流行音乐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兴起,经过各个高校的尝试,至21 世纪得以蓬勃发展,现已成为各高校扩招中较热门的专业之一。现阶段,许多高校也已结合自身特点,制订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如四川音乐学院把“通过流行演唱、舞蹈表演等方面的培训,学生同时具备舞台表演能力及理论基础,为各个表演机构、社会组织输送专业人才”作为专业教学目标。不难看出,此教学目标较为实际。四川音乐学院将“通俗演唱”及“流行音乐”统一更名为“流行演唱”,只体现了少部分的学科内容,对音乐制作、流行器乐等学科并未提及,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也较为狭窄。鉴于上述情况,各高校统一专业培养目标显得极为重要。在流行音乐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要注意体现专业性、实用性、职业性等特点,所制订的目标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的高度与深度,又要更好地为流行音乐发展提供指导。
1.专业主修课
演唱是流行演唱的重点所在。目前观众已经不满足于听觉上的单纯刺激,更注重歌曲带给自己的整体体验。许多人认为流行音乐应与时俱进,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寻求创新,只有形式新颖且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流行音乐作品,才能受到人们的喜爱。流行音乐快速发展的同时,流行音乐人也不断地将多种形式的艺术融入自己的演唱,如传统戏剧、西方音乐、民族演唱技巧等,使流行音乐作品的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当前各大高校在流行演唱专业设置方面,将演唱作为核心的同时,还需要将表演、舞蹈等内容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且课程时间应达到三年及以上,如此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养的演唱者。演唱课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充分展现学生声音的特点,提高学生音色的辨识度,以此为基础加大舞台演出实践的力度,具体包括音乐剧、组合表演等,对此,教师可通过演唱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流行演唱的方法与技巧。就舞蹈课程设置而言,流行演唱专业的课程难度应低于舞蹈专业,但开设的时间应在三年以上。舞蹈训练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表演训练课程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镜头,灵活地运用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二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确保学生在复杂的形势下,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3]。
2.专业基础课
首先,整合优化已有的基础课程。以和声及曲式为例,大部分院校在课程安排上,仍然将古典曲式作为基础,对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而言,实用性不足。教师应将曲式分析与流行歌曲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这样才能充分满足流行演唱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流行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中,西方音乐史极为重要,但从学生的角度讲,学习西方音乐史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难免顾此失彼。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流行音乐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调整,使其结构实现最优化。其次,适当加入心理辅导课程。表演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演唱的环境与平时演唱存在极大差别。演唱者要想在舞台上向观众展现自己最理想的状态,除了需要具备深厚的功底,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能够增强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使学生迅速适应演唱环境,从登台开始到表演结束,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从容地面对各种突发状况,自信地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选修课
选修课是专业课的补充和延伸。设置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其综合素养。但在高校教学中,选修课的设置和管理存在问题,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认为选修课并不重要,甚至认为其存在的意义仅为获取学分。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系统化的选修课程极为重要。此外,流行演唱专业本身较为特殊,仅仅设置必修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及技能训练的需求。为更好地充实专业课程,高校需要将歌词创作、形象设计、MIDI 制作等内容列为选修课。歌词创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象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表演的信心,MIDI 制作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与流行演唱相关的知识。
流行演唱专业发展初期,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由原来的声乐教师直接担任。他们往往借助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流行唱法教学,但美声演唱与流行演唱在技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音色审美也全然不同。流行演唱中的耳语、嘶吼等,在美声演唱中都属于错误的发声方式;其二,由本身具有丰富流行演唱经验的歌手担任。这部分教师自身的流行演唱技巧虽然丰富,但是声乐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这对歌手而言存在较大的难度。另外,近几年来,国外流行音乐在国内快速传播,流行音乐风格日益多变,流行演唱专业逐渐朝着歌曲创作、音乐录制等方向延伸。各大艺术院校的流行演唱专业也因此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多样化,教师队伍建设逐渐朝着录音制作教师、器乐教师等方向全方位发展,教学分工变得更加细致和明确。
演唱属于声音的特殊艺术,也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流行演唱同样如此。要想实现一项技能理论化与系统化的统一,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教材作为基础。对流行演唱专业而言,教材编写是学科建设的根本所在。现在大部分高校在教材建设方面都投入很多,现有的流行音乐教材通常从音乐理论、演唱技巧、乐曲演奏等方面着手。相关理论教材具体包括:《西方流行音乐简史》《基础乐理》《中国流行音乐通论》《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等。上述教材关于教材本身的重点内容编写得较详细,但是涉及的其他领域的理论分析的教材比较匮乏。因此,各高校应在教材建设方面加大交流与合作的力度,通过共同努力,使教材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在流行演唱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规范现有教学手段,如可以结合多媒体,运用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提升流行演唱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流行演唱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艺术实践是展现技能、优化课程内容的最佳途径。舞台演出是体现专业价值必不可少的方式,也是确保学生将来顺利就业的根本保障。所以,高校在流行演唱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对艺术实践的重视程度。艺术实践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表演实践的意愿,使其通过表演展现自己的价值。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艺术实践能够发现教学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艺术实践还能促使学生总结失败的经验,并针对自己的短板进行强化练习,进而显著提升流行演唱教学的效率。例如,学校可以尝试创设KTV 的演唱现场,让学生在“KTV”的特殊环境中演唱,充分展现学院对艺术实践的重视。相较于学校,KTV 的环境明显更为复杂,对学生而言也是培养自身个性、增强应变能力的实践舞台。其他学院的教师及学生可以适当地借鉴这一模式,只要是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的实践,教师都应在条件许可范围之内给予大力支持。
随着国内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高校流行演唱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能力,高校应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在充分考虑各方面需求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使其成为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俱佳的人才,确保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