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亮亮
新媒体环境下,交通广播作为众多广播频率中的核心成员,同样面临多重考验。广播媒介传播的局限性、新媒体传播的优越性,都限制了交通广播前进的步伐。媒体发展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又自我提升的过程,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职业道路上,应不间断地自我提升以适应不同的媒体传播环境。这种升级体现在节目优化改版中,更体现在主持人集体研讨学习中,也离不开主持人的新知识新技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作为广电新闻工作者,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更要增强政治素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涵养党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勇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也是对全体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交通广播有很多类型的节目,如新闻类、法律类、民生类、交通伴随类、汽车维权类、音乐分享类,无论哪种类型的节目主持人,都需提升政治素养,做好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正确引导听众。特别是在娱乐节目中,更需把握尺度,既做到娱乐性强,又倡导正能量。
在新媒体流行的趋势下,一些以博人眼球为目的的节目出现时,交通广播的主持人更要把握好分寸,不盲目跟风吸粉,要树立正确的“三观”,给听众正确的引导。主持人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政治素养,才能做好节目。
广播节目目前普遍的主持构架是配备一到两位主持人,新闻节目配备记者、编辑。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大多担负起编采播一体的工作。这样的节目构成方式就决定了主持人的个人特色和能力能影响一个节目的质量与其生命力。因此,主持人与关联节目的及时调整和升级对节目的进步影响巨大。
节目的收听率从客观角度反映了听众对节目和主持人的认可度。每个月的收听率调查,可以细化到每个时段对应的节目内容,这样作出的调整更加科学和合理。
除了根据收听率的大数据作相应调整之外,还需要参考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等新媒体的听众参与度作及时的改进。由于节目中的话题参与是通过微信平台和微博等方式实现,所以主持人可以实时参考当天节目时段所设置的话题参与度,来判断节目话题设置是否吸引听众。
随着新媒体在广播节目中的应用,听众参与节目越来越方便快捷。交通广播的大部分节目会设置一个话题和听众一起互动,此时参与的人数、发表的观点都可以实时产生数据。这样就可以简单明了地判断此话题是否有吸引力,在第二天甚至节目当天的后一时段就可以及时调整。
另外,交通广播的广告创收性小节目随时穿插,例如辽宁交通广播的《975原产地计划》就是此类型的节目。主持人通过口播推荐好的产品,通过电话购买或者网络购买都会产生每一时段的成交数据,通过数据作出内容调整、播出方式调整都是最客观、最及时的。
全国各地交通广播的优质节目特别多,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做节目最忌讳墨守成规,需不断探讨学习,创新升级。
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及其主持的节目,都强调和重视“拓宽视野”。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庄子》里说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牛顿之所以能够看得远,是因为站得高,视野开阔;“井底蛙”之所以认为天地只有井那般大,也归咎于“视野”的原因,它为井口所局限,而看不见天之广、地之大。学习就如一把万能钥匙,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扇大门,让我们看见更广袤更精彩的世界。定期学习收听他台的优秀节目,完善自我,是节目质量提升的关键。
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挑战要求交通广播的节目主持人不能原地踏步,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无论从专业知识角度还是职业技能角度,交通广播的主持人都要不断进步。
有规划的人生往往会事半功倍。以交通伴随类节目为例,每天的新闻读取量要足够大,以保证当天节目中播出的资讯及时准确、信息量大。对要播出的内容要深入学习,提前备好功课。对节目中涉及的专业领域的知识要学透吃透,下节目后回听复盘,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调整。
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于其中。对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提升人文素养尤为重要,只有提升人文素养才能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华美德,传播正能量,输出对大众有意义的节目。
交通广播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交通广播主持人在自我提升和节目提升方面仍需不断努力,这样的努力需长期坚持,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到的目标。面对新媒体的机遇和挑战,应迎难而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