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芝
(济宁市任城区唐口中学,山东 济宁 272000)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教师与学生都更加关注学习成绩。在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在英语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好方法,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的是在教导学生时,应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再去启发他,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我国关于教育的名著《学记》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强调教育者应该善于启发受教育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会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1]。这样学生也会和教师有效地沟通,愿意主动地思考。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不能让学生对教师太过依赖。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调整,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储备,还应该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将所学的知识建立起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会学习,还应该去体会知识。
首先,启发式教学更加注重问题的解决,很少关注问题的答案。问题是促使学生拓展思维的基础[2]。一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的标准答案,而是开放式的。近年来,许多教育家正在钻研这个论题。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加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通过知识的传授,逐渐地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观察事物,并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问题的结论,不只是教师得出的。而且也并不提倡教师在授课之初就向学生呈现问题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出现思维定式,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能力的提高。
其次,启发式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考虑到初中生意志力较低,自控力不强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体表现在一些直观或者显性活动上。学生在课堂上占主导的时间,应该比教师掌握课堂的时间更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主题,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最后,启发式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成绩,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过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
教师可以利用特殊的设移法、铺垫,以及一些必要的启发与引导,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高度集中,思维非常活跃,并且紧张。同时,教师需要在关键的时刻,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这样启发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同时也有利于避免产生不合时宜的启发。
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身体素质,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从实际情况出发,重视教学的实效性,注重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正迁移的知识,作为启发教学的基础,选择大部分学生有印象的,或者已经掌握的知识,同时进行有目的的启发,确保启而有发。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针对不同学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启发式教学,应该把握好关键,分清主次矛盾。在整堂课中,教学分为几个环节进行,在每个环节中都存在一个主要矛盾。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整节课中的主要矛盾,在不同的环节中,根据不同的重要点,逐渐地进行启发,环环相扣,促使教学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高[3]。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第一,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第三,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双向性原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扬民主,为学生提供便于沟通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教师从旁提供多种方式的启发。另外,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强调教学民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发挥启发式教学的功能。
随着启发式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能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多样的教学模式,并且提倡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
设疑法中的“疑”,相当于学生探索知识的起点,也是促进学生拓展思维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师自身也需要掌握设疑的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学习问题的分析,并且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设疑并不是简单的课堂提问。设疑不要求学生立刻做出回答,而是在思维的层面设置悬念,暂时使学生处于相对短暂的疑惑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解答疑问的动因。例如,在学习介词和动词的变化知识时,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句:The girl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然后需要继续讲解在but之后动词的形式是否需要加ing。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动词的ing形式。此时,教师可以留一个悬念,暂时不公布问题的答案。学生就会很容易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课程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查阅相关的资料,寻找答案,然后下节课告诉教师。这种设疑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寻思法的重点在于“思”,也就是说,初中英语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达到启发的目的。例如在学习sometime时,教师还可以拓展some time、sometimes等词语的区别。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教学法,将some与time拆分,分别解释两个词语的含义,然后逐渐地启发学生,然后分别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通过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把握重点知识,在关键之处,为学生提供指导,启发教学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对比的启发式教学,也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运用对比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启发学生寻找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联想,从而在大脑中形成英语概念体系,以此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通过在大量的英语语言中找到多个有关系的地方,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例如,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教师可以将其与have、has做比较,帮助学生学会区分二者的含义和用法,并且明确二者的联系。在讲解语法知识的过程中,英语和汉语的语序方面也可以具有启发性。当英语和汉语的语序出现一致的情况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指出两种语言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不同点,以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写作课堂上,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逐渐地启发学生,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针对写作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学生们也可以提出问题,供大家分组讨论,利用集体智慧,丰富写作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写作素材的组织方面。例如在写“My dream”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负责组合,学习小组内部讨论梦想实现的方法,再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及文章的书写。在完成写作后,小组内部成员互相修改文章,最后进行全班汇报,教师负责评出最佳的方案。整个写作的过程,教师需要随时准备为学生提供指导,并且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并且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情境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课本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代入感较强的情境,以此进行启发式教学。例如,在学习Don’t eat in class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特殊的学习情境。创设情境的方式包括很多种,教师可以选择运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展示一段动画等。通过模拟情境,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缩短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能够自觉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并且发挥主体作用,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初中英语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时,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启发教学。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同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