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娟
(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学系,湖南 长沙 410114)
◎《致》
她起身后,脸瞬间如一团墨
我想她成了深海中的墨斗鱼
理论上是这样:喷下浓浓的墨汁
处在某种神秘
我们看不清楚她
她穿过何种隧道
是否有光在洞口指引
她最后去哪里?我们大喊大叫
声音被海水掩藏。海底有那么多梦
鱼群钻进漩涡,一会又恢复静游
“她”起身后,脸色瞬间变化,看诗的第一行让人疑惑到底发生了什么会让“她”这么快变脸呢?引发人的好奇心,想一探缘故。如果“她”真如“我”想的那样,变成了“墨斗鱼”,那怎么才会让它像“理论上”那样,喷出墨汁呢。根据墨斗鱼的习性,我们可知,除非到了危急关头,墨斗鱼是不会轻易喷射墨汁。墨汁是墨斗鱼避险的绝技,但在墨斗鱼体内,墨汁的储积需要耗费非常长的时间。只有在墨斗鱼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它才会不顾一切地喷放。因此,当读到“墨斗鱼”这个意象时,感觉“她”是受到刺激或威胁,使得情绪产生巨大波动,致使脸瞬间黑成那样,如墨斗鱼喷出“墨汁”,让自己得以隐藏。
可能是遵循“光”的指引,“她”遮蔽着去寻求解决困境的突破口。但因为看不清楚,我们无法观察“她”将游向何方,最后去了哪里,结局变得怎么样。“我们”大声叫喊呼唤,可声音却被海水的声音盖住了。“海底有那么多梦”,让人想到巴金的《海底梦》,《海底梦》将一位理想的女性生动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在文中既可以感受到不堪重负的死灭、黑暗,而同时,又是一种生命的期待。一方面是对生的极度的绝望;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对缥缈的先验理性的信仰,带着血迹做着奔向渺茫而神异彼岸的苦梦。支撑这个故事核心的是巴金崇尚的平等、自由、无剥削、无压迫的乌托邦之梦[2]。由此想到,此诗中诗人描写的“她”是不是也是有着信仰的追梦人,被现实刺激,变成“墨斗鱼”,喷出墨汁隐藏保护自己。虽然梦想追求与现实相悖,又有“我们”这群安于现实、遵循现实生活轨迹的人的呼喊、劝阻,但是“她”通过墨汁掩护自己,仍然固执地追求人生理想,跟随鱼群一起钻进“旋涡”。可是在纷扰的现实世界中,这基本不能实现,于是过了一会,又恢复了静游。
诗中第一、第三人称交替增强了现场感,蕴含深厚感情于其中,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进行客观表达。诗中“她起身后,脸瞬间如一团墨”“她穿过何种隧道/是否有光在洞口指引”与“她最后去哪里,我们大喊大叫”很有画面感,像是对生活场景的描述,然而,诗人又用“墨斗鱼”“墨汁”“旋涡”这些意象将抽象的变化具象化的进行表达。这些技巧增强了诗的艺术美感,生动形象地将“她”的所遇、所思、所为表现了出来。感觉诗人是通过本诗来“致”给“她”(可能就是诗人自己),虽然被现实生活所困,无法把握自己心仪的生活、理想,但心中依然有光亮、有信仰、有追求,无论最终结果如何。
◎《待客的邻居》
她打开被蟑螂占满的厨房
橱柜台面上,厚厚的一层黑色粪便
她掩着口鼻,气味令人作呕
“灵敏的坏蛋”们从脚边逃窜
此刻她只想向莉迪亚· 戴维斯致敬
“用手电筒照时你能看见
一大群奔跑中的脚。”这个美国女人
一意孤行,小说中的秋天的蟑螂
是受惊的小东西,它们时刻跑动保持
小生物的无奈和本性
面对生存她要懒散多了
孩子们的吵闹声分贝足够高
她回头制止无果,看着他们引爆出租房
的灰尘和回声。还有三天
他们就要搬到这里
这首诗通过现实描写手法让人如同身临其境,看到被蟑螂占满的厨房,厚厚的黑色粪便,说明这里很久没人住过了;闻到令人作呕的气味,让“她”本能地不禁用手掩口鼻;听到孩子们的吵闹声,出租房都被“引爆了”,“她”却很平静。这群“灵敏的坏蛋”正在上蹿下跳,正如莉迪亚· 戴维斯《秋天的蟑螂》中写的“用手电筒照时你能看见一大群奔跑中的脚”,它们“那样精神饱满,那样不屈不挠”[3],时刻保持它们的无奈和本性,而相比它们“她”要懒散多了。为什么会懒散?因为生活的琐碎消磨了“她”的热情,像“蟑螂”一样时刻警惕外人的闯入,而让它们失去居所,此刻“她”觉得自己像极了蟑螂,居无定所,而三天后“她”将搬到这个让人恶心的地方居住。
诗中“蟑螂”可谓是“她”的写照,受生存驱使四处奔波,如浮萍无法在城市中生根,无奈又疲惫。“她”甚至还不如蟑螂,它们对生活充满了激情,时刻准备战斗,“我们对这样灵敏的坏蛋、这样迅捷的搬运工、这样聪明的小偷们充满敬意”,而“她”却被日复一日的窘迫生活所消磨,剩下的只有无奈和懒散。从蟑螂的角度看人,拖家带口,为了孩子,他们拼命地挣扎,求生、求生活,时刻保持警觉,时刻运动着,寻找住所,寻找食物,逃避危险,以免遭到灭顶之灾。《待客的邻居》中逃窜的蟑螂留下的来不及清理的现场,当然蟑螂是不会去清理自己的遗留物,何尝不是作为人的再现,厌倦了奔波之苦,我们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谁会对临时栖居之所投入过多的精力去经营它,租客终究只是个过客而已。“此刻她只想向莉迪亚· 戴维斯致敬”,为什么向她致敬?是她看到秋天蟑螂后的“敬意”与“好感”,抑或是对这个“一意孤行”的美国女人个性独特、随心所欲、自由自在风格的羡慕。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不过它的意象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为了工作奔波,为了孩子忙碌,为了衣食住行操心,这些在一点一滴消磨着我们的生活热情。与蟑螂为邻,人生卑微如蟑螂。
◎《夫与妻》
知更鸟歌唱时他来到一个铜的世界
他的妻子浑身金属味站得稍远
她想要说话的情绪挂在脸上但她张不开嘴
他暗藏喜色可恐惧使他钉着钉子
他砸下锤子一些碎片弹跳开去
银色钉子裸露得更厉害他感到疲倦
这首诗短短六句话,游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表达了夫妻之间思想中的期待与残酷现实的桎梏,想要挣脱,却是那么无力。首句“知更鸟歌唱时他来到一个铜的世界”,知更鸟象征美好的爱情,寓意着诗人心中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可他却来到了充满物质与现实的“铜的世界”。菲利普· 锡德尼在他的《为诗辩护》中满怀激情地写道:“一切技艺,包括天文学、几何学、数学、音乐、哲学、法学……无不以大自然的作品为其主要对象,只有诗人,不屑为这种服从所束缚……自然从未以如此华丽的挂毯来装饰大地……它的世界是铜的,而只有诗人才给予我们金的。”[4]锡德尼觉得自然中现实社会的世界是充满“铜臭”物欲的,只有诗人的世界才具有高贵的思想,才能将真正宝贵的财富“金”带给我们。《夫与妻》中“他的妻子”与“他”的思想仿佛就如同“铜”的世界和“金”的世界,有着天壤之别。
“他的妻子浑身金属味站得稍远”,妻子在这个“铜的世界”,他的妻子浑身沾满了“铜臭”味,思想也被物欲化了,夫妻之间思想与心灵有差异。妻子想要说话但她张不开嘴,就像是成了一幅铜画像,是什么堵住了她的嘴?其后一行可以看到对于妻子张不开嘴,丈夫是“暗藏喜色”的,那有可能就是丈夫使得妻子不能说话,妻子想说的话可能是他不愿意听到的。丈夫想阻止妻子开口,他恐惧妻子有一天能够张嘴说话,他想让妻子一直保持不能张嘴的状态,不断用“锤子”砸“钉子”想将他们之间的关系钉得更牢固。但是“碎片弹跳开”“银色钉子裸露更厉害”说明夫与妻之间关系越来越糟糕,矛盾越来越深,丈夫感到深深疲倦。
《夫与妻》中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客观反映夫与妻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知更鸟”“铜世界”“钉子”“锤子”等意象形象刻画了生活中一对不和谐的夫妻,夫与妻之间思想有差异,心灵不契合,关系“吹弹可破”。物欲的妻子嫌弃丈夫想要结束这段关系,但丈夫深深爱着妻子,想要努力修补这段关系,想方设法让妻子不要开口,但是任凭他怎么努力,他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让丈夫很疲惫。诗的标题“夫与妻”而不是“夫妻”,夫与妻结合本应该有美好的爱情,夫妻本为一体,应该很亲密,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夫与妻受现实种种因素影响结合在一起,可能无关爱情,更多的是物质;或者婚姻开始很美好,后面被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冲淡,矛盾日益凸显,致使夫与妻像两个单独的个体,有单独的思想,单独的行为,婚姻生活越来越不和谐。
这三首诗,篇幅虽然都不长,诗人用平静的语调进行创作,其中却饱含着沉重的思想感情,通过许多的具体意象来寄托思想情感,表达在现实物质世界里,人们受种种因素影响,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消磨在现实生活的琐碎当中,并对此感到深深的无奈与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