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档案馆开展公共危机教育的可行性与策略研究

2021-11-27 13:43彭忱
云南档案 2021年2期
关键词:档案馆危机公众

■彭忱

公共危机是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1]。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事件和事实证明,风险与危机已非例外而已为常态。美国、日本等国家把对公众的应急教育归入到备灾战略里,由此可见公共危机教育的重要性。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及缺乏公共危机的日常教育,公众普遍缺乏危机预防思想准备以及危机意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毋庸置疑加强公共危机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然而这项全民教育仅靠政府一己之力难以推行,只有形成社会合力的教育模式,才能得以推广和普及。鉴于此,综合档案馆理应发挥文化教育职能,当仁不让地担负起公共危机教育的重任,以此助力国家公共危机管理事业。

一、公共危机教育的必要性

(一)减少危机的发生或扩大

从以往的公共危机事件来看,有些事故的发生完全是因为公众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应对能力的匮乏而造成的。强化公众公共危机意识,既可以杜绝许多不该发生的危机,又可以保证危机真正降临时,公众能沉着冷静地面对危机、秩序井然地配合政府工作。

(二)提高政府危机管理效率

完善的公共危机预防与善后体系的建设,必定涉及到公众参与。公众危机意识单薄,会严重影响政府危机管理的效率。只有持续的、有意识的对公众引导和教育,从思想根源上亡羊补牢,才能在危机爆发时减少危险因子、不稳定隐患,将危机事态转为常态管理。

(三)培养公众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良好的公共危机教育,有助于培养公众大局意识、责任感及协作精神。在危机爆发时,公众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并会积极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去,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抵抗危机,从而把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综合档案馆开展公共危机教育的可行性

(一)国家层面的支持和鼓励

因公共危机的复杂性与系统性,政府不可能承担公共危机管理的全部职责,迫切需要吸纳和发挥公众应急的作用,以此弥补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方面不足的缺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强调:“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综合档案馆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履行宣传教育职责,为全民危机意识养成贡献力量。

(二)重要而独特的教育资源

档案与生俱有的原始性、客观性,无疑为综合档案馆开展公共危机教育搭建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平台。特别是突发事件档案不仅从时间维度上记录了人类历史上各类重大危机事件,还在空间范畴上覆盖了危机事件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不仅记述了各类主体在危机事件中应对与处置的有效方法,还诠释了中华民族在危机挑战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质。所以档案不仅能以历史的教训告诫公众避免悲剧重演,以科学的经验指导公众应对危机,还以承载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传递着社会正能量,这是其他任何资源所无法比拟与超越的。

(三)丰富而宝贵的教育经验

2005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2019年修订)成为了档案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的制度保障[3],长期以来在国家档案局倡导下,各级档案馆凭借资源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通过各类教育活动,在耳濡目染、润物无声中把爱国主义情怀根植在公众的思想深处。随着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逐渐彰显、档案文化属性的广泛认同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推广,档案的触角渐渐伸入学校、社区。档案馆也在持续挖掘档案资源中蕴藏的文化精华以及实现档案研究、教育和公众服务的功能过程中,累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综合档案馆开展公共危机教育的策略

(一)整合档案资源

档案资源开发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内容的适切性是档案教育功能实现的支撑和保障。公共危机教育的开展需要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多种结构的资源,简单的实物展示或档案材料的罗列,无法满足公众的诉求,也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综合档案馆一要面向社会、个人广泛地征集各类危机事件档案,既要确保档案齐全,又要兼顾资源结构和载体的多样性,除了文字材料,实物、照片、音视频档案也应给予同等重视,为公共危机教育夯实资源基础;二要对庞杂的危机事件档案进行深层次开发,在考量各种类型、载体档案的前提下,挑选出有价值的档案,并结合公众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炼、加工、配置,形成面向公众的、系统的、有内涵的档案精品,保障公共危机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三要推进档案馆间的深度联动,档案馆和其他社会文化机构、社区的互助协作,如此既可以丰富档案的数量、种类、结构,促进馆藏资源充分流动,又可以利用到其他部门的资源优势,互通有无,充实公共危机教育资源内容。

(二)融合多元教育形式

1.举办展览讲座。专题展览是公共危机教育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综合档案馆可以结合公共危机事件纪念日或防灾日,对某一类危机事件档案进行科学组织与精心编排,融入缩微模型、纪念物、图片、动画、影像等相关档案材料,并借助现代科技,加入声光电、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沉浸式及互动式体验,引发公众关注、共鸣,让档案由静态展览转为活态教育,以寓教于展的模式,向公众传递公共危机事件防范与应对的科学知识[4]。如果说展览是视听觉上的冲击,讲座则可以拉近与公众的心理距离,邀请公共危机事件亲历者或公共危机管理专家,通过与公众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现场氛围,达到公共危机知识交流与传播的目的。

2.推广新媒体线上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阅读及获得知识的习惯均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时间占有碎片化、社会交往式学习已成为公众的普遍诉求。综合档案馆可以迎合公众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实施线上教育。首先可以将实体公共危机教育展览推到网站或移动APP端,满足公众足不出户在线观展的需求,弥补实体展览时间、空间约束大,关联知识受限,周期短等不足;其次可以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设置公共危机教育板块,打造与公众的交流空间,并通过公众分享转发、发表看法,建构公众参与式教育模式,树立用公众的智慧协助完成档案教育工作的典范;再次可以参考美国公共危机教育模式,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在线课程,通过线上推送视听结合、生动形象的课程,提升公众对公共危机的认知度和理解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与学校协作。中小学生在未来社会所担任的重要角色和历史使命,决定了他们的公共危机教育必须常抓不懈、持续深入。综合档案馆可以与当地教育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引导中小学生树立忧患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公共危机应对能力、集体主义精神、抗挫折能力。首先可以把档案资源和学校知识结合,编辑通俗易懂的公共危机教育课外读物,在中小学生中树立风险意识,引导其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其次可以组织中小学生观看相关公共危机教育展览,或以流动展板进学校的形式,让公共危机教育在学校纵深延伸,促其科学危机观与健康人格的形成;再次可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档案中历史公共危机事件与现实结合,以演讲、征文、舞台剧、情景模拟等形式,吸引中小学生参与。只有跳出枯燥宣讲的桎梏,把教育性、体验性、探究性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档案资源“活”起来,才能促使中小学生主动投入到公共危机教育的课堂中。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传播途径对公众展开教育宣传,总之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危机宣传教育模式。

(三)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档案工作人员是提供公共危机教育的主力军,综合档案馆应加强对人员的日常培训与继续教育,构建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团队。一要推动档案工作人员理念的转换,促其从认知上突破档案保管者的角色定位,树立开放、主动、创新的全新服务思想,并落实到公共危机教育的实际行动上;二要培养档案工作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全媒体时代更重视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档案馆可以通过岗前培训、在岗专业培训、通识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档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以此助力公共危机宣传教育工作;三要重视档案工作人员在关联学科方面的知识储备,加强公共管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倡导终身学习机制,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激发档案馆内生动力,推动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总之,身处高风险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俨然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应具备的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借“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这句古语教导我们要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准备。综合档案馆要持有开展公共危机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应对危机事件的综合素质,增强公众抵御灾害的韧性能力,并积极推动公共危机教育进入学校、社区,努力营造预防和应对危机的文化环境,联手社会各界,筑起一道全民危机抵御网。

猜你喜欢
档案馆危机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声”化危机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