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11-27 13:06徐冬云姚中华王爱新李长林戢小梅
绿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茶油油茶武汉市

徐冬云,姚中华,王爱新,李长林,戢小梅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引言

随着人们对茶油认知的逐步提高,油茶产业的发展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1],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耐贮藏,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预防和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2]。通过对油茶油脂的深加工,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茶枯饼可提取皂素,茶壳可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醇等,可做洗涤用品、肥料、化工原料等,具有多种用途[1]。我国是世界上油茶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国家。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湖南、广西、江西和湖北等省是其主要产区。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已有2300年的栽培历史[3]。武汉市国土面积8467.11 km2,为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武汉总属江汉平原,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873.7 m之间,大部分在50 m以下。其中低山、丘陵、垄岗平原非常适合用来发展油茶产业,仅三种类型地貌占土地总面积60.7%。武汉市黄陂区、新洲区北部属中低丘陵地区,为大别山的绵延部分,油茶栽培历史悠久。特别是2000年后黄陂区、新洲区率先出台了发展油茶产业的相关措施,更是促进了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

2 武汉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武汉现有油茶种植面积1.33万hm2,主要分布在武汉几个远城区,如新洲区、黄陂区、江夏区、蔡甸区、汉南区等,而以新洲区和黄陂区栽种面积最广,面积大多在0.4~0.53万hm2,一方面是因为黄陂区、新洲区的地形地貌适合发展油茶产业,另一方面当地区政府的重视[4,5]。武汉油茶主要栽培的是长林、赣无系列等品种以及本地选育的鄂油系列。2000年之后,武汉开始逐步发展油茶。前期的油茶栽植,主要以农户为主。随着城市进程加快,或由于投入期长、产量小和收入低,而逐渐荒废退化。随着国家油茶政策的推广,最近一些年很多偏远地区栽培油茶。油茶的种植从农户逐步转变成合作社或企业。规模也从几亩逐步变成几百亩大面积种植。油茶种植投资方也从农户变成有较强经济基础的投资人,逐步从种植转变为种植加工一体化,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

3 武汉市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过于粗放

目前武汉油茶种植多为农户自发种植为主,面积小,品种来源复杂,前期栽培品种已无法确定。种植户种植面积小,由于品种或管理等原因产量普遍偏低。调查发现很多茶园未丰产前茶园就已荒废。加之当前武汉市油茶林基本上都是分山到户,主要以当地贫困户家庭为主,规模户较少。贫困群体中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占极少数,留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而且越是贫困群体,这种情况越发突出,调查的茶园大部分杂草丛生,树势生长弱,树形不一,多年未追肥,停留在“人种天养”的原始状态。

3.2 种植风险较大

虽然油茶树寿命周期长达80年,收益周期长,能造福好几代人[6],但油茶4~5年才开始挂果,7~8年才能进入丰产期[7],因此前5年基本都是投入,极少有收益。从建园到产生正收益时间跨度长,期间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易遭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比如2019年武汉的高温干旱天气长达50多d,造成很多油茶苗因干旱而死亡。建设油茶基地初期投入大。新建油茶园,包括林地流转费用,整地、栽植、农资、人工等,新造林前三年需投入45000~60000元/hm2;低产林改造林投入也在12000~30000元/hm2(具体投入根据抚育施肥、换冠嫁接等不同低改措施来确定)[8,9]。4~6年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施肥、修剪、摘花等费用,按现行物价和工价计算,需投资18000~30000元/hm2。

3.3 技术支持不够

在武汉开展油茶研究的科研院所众多,成果专利也不少[10],但能深入油茶产业一线指导的专家不多,在种植户中的土专家更为稀缺。在油茶园规划、建园标准、品种选择、油茶园抚育管理以及油茶采后加工等环节,都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撑。例如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为导向的省力化栽培技术、机械替代人工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等。目前油茶果初加工的方法以人工剥壳和自然晾晒为主,效率较低,而且不能保证产出茶籽的质量。没有优质的茶籽当然就加工不出来优质茶油。目前茶油加工企业主要通过热榨和浸提两种方法,土榨法榨油依然存在,但出油率更低、毛油质量不高。茶油精加工的企业较少见,大多数的茶油作为食用油出售,缺少对油茶综合价值的深度开发。由于油茶种植规模普遍小,种植户分散,难以达到集约化生产。少见种植户与武汉市当地的科研院所如湖北省林科院等以及当地的林业技术推广部门等形成长期、紧密的有实质性的技术合作,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

3.4 缺少长期规划

很多种植户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看到政府或者社会在推广,就随波逐流。很多油茶种植户看到种植油茶有补贴,就一窝蜂的去种植。目前武汉市油茶产业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状态,缺乏总体指导和技术指导。很多农业推广机构推广油茶,种植户把苗子种植下去后,后续技术缺乏。现有油茶林有一部分是20世纪的营造林,栽培品种混杂,长期没有进行更新造林,品种老化退化严重,产量低,优良品种和株系只占全部油茶株数的20%。

3.5 加工利用率低

目前武汉茶油加工企业不多,主要集中在黄陂区。以位于黄陂区祁家湾武汉中排粮油公司、黄陂区李集街武汉绿林茶籽油有限公司、黄陂区前川街湖北壹道油茶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大型油茶加工企业外,大多为分散的作坊式,利用效率较低,缺乏油茶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大量茶饼当作燃料和肥料使用,造成价值流失和资源极大浪费。

3.6 基础设施落后

油茶产区大部分分布在偏远市郊,交通不便,尤其是从市政公路到油茶园的连接线大都是未硬化的土路,宽窄不一,高低不平,不便于农资的进出,油茶园内部道路、排灌等基础设施几乎空白。排灌设施的落后不便于抵抗各类自然灾害,如2019年的连续干旱和2020年梅雨季节的洪涝灾害等;油茶内外道路不畅不便于机械、农资和油茶果的进出。

4 武汉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引导科学规划

建议成立市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应与《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和《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同时也要充分研究好国家、省、市有关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省总体规划中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规划为油茶产业发展产区。规划产区成立油茶产业发展负责人。深入了解本地油茶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充分调动油茶产业相关方参与的积极性。使油茶产业的发展更加有序化。充分发挥政府在资金、人才、土地、市场等方面资源整合优势。促进产业规模不断增大,使低产林、荒山、荒地连片开发,进行统一整理、统一改造、统一规划,发展成油茶产业基地。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合村并镇在所难免,集中的荒山丘陵地带非常适合用来发展油茶产业。值得指出的是,黄陂作为全区打造全域旅游,在旅游沿线规划种植红花油茶[11,12]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充分发挥油茶经济、生态、旅游多功能效应。

4.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高产油茶造林一次性资金投入大,见效时间相对较长,从栽种到进入收益期需要8年以上时间,尤其是油茶产业种植端——油茶基地,难以承受长期只有投入没有收益,同时缺乏抵押物等难以获得金融机构和社会方面的融资,大大地抑制了茶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资金扶持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一是以当地林业局为牵头单位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类项目资金;二是结合相关产业政策当地财政补贴新造林或地产改造林资金;三是在种植户与金融机构间牵线搭桥通过林权证或投产油茶园收益做为抵押物贷款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于种植户来讲,主要补贴建园期的投入,例如油茶基地的种苗、有机肥、排灌设施、生产性道路等。对于油茶科研方面重点在品种筛选、育苗、栽培、采后以及深加工方面的研发投入保持连续性,不断为油茶产业的发展培养各类人才。湖北红安县结合油茶产业和精准扶贫出台新造林连片基地补贴9000元/hm2[13]可供参考。

4.3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湖北省油茶发展的模式主要有3种:“龙头企业+基地”发展模式;“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积极推行“公司(工厂)+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大户承包的模式或复合型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将目前散而小的种植户集中组织起来,连片规模化发展,便于推广最新的栽培技术及科研成果。不论什么模式,都需要对油茶产业有浓厚的热情的能人的参与,这样的能人显得尤为重要,能人更多的起示范作用。通过能人带动当地农户、合作社或公司的逐步发展壮大。目前武汉涉及油茶种植或茶油加工与销售的专业合作社或公司有近200家,其中主要集中在黄陂和新洲,江夏仅有少数几家。

4.4 强化科学技术支撑

发展油茶产业首先,要坚持油茶良种繁育不放松,大力推广鄂油系列、长林、赣无系列等优良品种,满足我市每年油茶造林之需,应充分发挥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承建的位于武汉市黄陂李集育苗基地示范推广作用,该基地已筛选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油茶良种“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7号”和“长林23号”[14]等。其次,要充分发挥利用好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如油茶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油茶低产林改造及丰产技术推广等[10]。要坚持高标准造林,新造油茶林实行四道准入门槛:规划先行;整地达标;推广使用良种嫁接苗;管养措施到位。再者,充分利用好油茶深加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高效加工、脱壳加工、低温制油、茶皂素提取等最新科技成果,扶持本地加工企业加快发展,打造本地茶油品牌,早日做大做强。

5 结论

武汉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油茶种植面积占全省14%强;良种繁育基地业已建成;本地科研院所众多,科技成果体系化;交通便利,本地茶油市场容量足够大、适宜发展油茶的低山、丘陵、垄岗平原面积广阔等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优势。在脱贫攻坚战中油茶产业得到了促进,例如长轩岭街、凤凰寨街新建了近千亩的油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黄陂全域旅游的打造不谋而合,油茶、红花油茶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乡村振兴接踵而来。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武汉油茶产业油茶基地散而不成片;良种推广率不高;高产油茶园较少;深加工企业不强,茶油品牌影响小等现状客观存在。发挥优势,提高认识,积极对接油茶国家、湖北省发展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扶持,武汉油茶产业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茶油油茶武汉市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寻找家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茶油果
茶油飘香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