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玉,邓喜玲,黄从树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厦门材料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100)
随着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研项目高质量完成是确保中国基础攻关、应用创新的基础。质量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在技术、生产分工日趋细化的大环境下,利用外部资源,将项目中部分科研、生产加工的内容以外包外协的形式委托出去,不仅可以充分整合外部有利资源,集中优势提高科研院所自身核心竞争力[2],而且也是提高科研项目整体完成率的重要方式。“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持续加大投入,科研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增多,作为科研项目的重要部分,外协外包的任务也随之加剧,因此,加强科研项目外协外包过程中的的质量管理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要结合科研项目的类别,从具体的需求出发,加强科研项目外协外包的计划制定管理、供方评定管理、过程监督管理、验收等关键环节的管理[3],保证科研项目高水平、高质量完成。
科研项目类别繁多,按研制方向主要包括前沿基础类、应用技术创新类、产品开发研制类、测试方法评价类等。不同于技术规格明确的科研物资产品采购,科研项目所涉及的外协外包具有内容跨度较大、分布于不同细分专业领域、外协周期较长、产品技术指标复杂、专业性强等特点。外协外包既有根据科研项目研制目标需求的软件设计类产品、特殊定制的硬件配套产品,也包括技术服务类外协,需要外协单位提供技术性成果,如试验过程数据、工艺过程参数、样品样件类成果检测报告等。
随着技术专业化发展,科研院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在专业方向覆盖面上也从单一向跨专业转变,不仅需要在科研院所在自身专业领域深耕,提高技术核心竞争力,也要利用外部的协作条件提升综合能力。
科研项目外协外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单位内部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推进外协外包过程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位内部制度层面未能建立完善的审批、监督、检验机制流程,未及时设置关键管理部门及责任人,使外协外包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管理管控;外协外包供方在资质条件、科研配套条件、生产加工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个别供方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规范不完善,疏于监管,导致外协外包提供的服务或外包产品件未达到合同性能指标要求,存在产品质量问题,或技术服务进度滞后,不仅影响科研项目完成进度及质量,也会影响项目整体顺利验收,对科研院所单位的未来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科研项目外协外包业务特点及在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使其在外协外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殊性。因此,加强外协外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4]。不仅要充分把控外协外包的特点,认真梳理业务流程的环境环节,结合科研进度实际需求做好外协外包供方评定、中间环节质量监管及跟进反馈,规范化外协外包质量管理,有利于提升科研项目质量管理能力,为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服务保障。在科研院所机制体系建设、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5]。
科研项目实施的主体单位可结合本单位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梳理外协内容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不同类别的外协外包质量管理办法,使外协外包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外协外包管理办法编制应从外协外包类别、评价方法、审批要求、合同审批执行、过程控制、供方选择、验收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制订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及合理性的外协外包质量管理方法。以此指导外协各项工作开展,保证规范管理,使各环节满足质量要求。如外协外包类别主要包括研究开发服务类、外包产品构件加工类、特定产品供应类、外包检测服务类等。在选择外协供方时,需根据实际类别的内容来选择。除在专业技术领域垄断独家的外协供方外,尽量多寻找供方,首选合格供方名录中的单位[6]。对多家供方背景、报价进行调研,研发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质量监管等部门进行逐级审批,明确外包的内容和技术指标,开展合同谈判,最终确定合同边界,设置关键负责人制的外协外包管理制度。
由于一些项目对外协外包供方的考核评定流于形式,使外协服务或外包产品的质量存在风险隐患,有可能影响科研项目的整体进度。因此,加强外协外包供方能力的评定是外协外包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首先要制定严格的供方评定标准。供方评定时需在技术能力水平、基础配套投入、资质条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察其质量管控体系和持续改进能力。将技术生产能力、质量管控能力、产品质量稳定性、行业领域影响力等方面作为主要评定指标。通过多轮次、多维度、多部门评定,审核确定合格供方名录,对纳入合格供方名录的单位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再评定,及时更换调整不符合指标条件的供方。
忽略外协外包过程中重要环节的质量监管,项目需方认为签订外协外包合同后就高枕无忧,按照合同规定节点完成后对外协服务或产品进行验收即可。往往出现最终接到供方产品或服务发现问题无法及时追溯、及时补救的情况。因此,加强外协过程监管不仅是供方的责任,同时也是外协需方质量管理下沉的重要体现。首先,要落实外协外包合同管理,外协实际需求部门负责合同涉及的技术指标等内容的审查,科研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管部门负责合同涉及的商务部分审查。明确外协服务内容、技术要求、产品规格、性能指标、成果类型、交付数量及交付周期、知识产权归属、违约责任、报价及付款方式等。对每个环节提出具体可量化考核要求,以便过程监管有依可循。其次,要求供方单位提供过程控制文件,如工艺方法文件、检测过程文件、设备检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等,并规定提交过程控制文件节点。最后,在合同执行期,由于周期长,要加强与供方的沟通,及时了解外协服务进度,掌握产品设计研制过程。研制中出现难点或问题,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方案,提高外协外包效率,确保外协质量。
外协外包工作完成后,应严格参照合同规定的指标对外协内容制订验收评审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外协外包开展多形式验收工作。如实验研究类外协服务,可组织项目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评审,对实验结果数据可靠性、成果先进性进行评价,做好外包产品交付的详细记录,产品验收合同后应按照物资出入库管理流程,建立产品交接、保管台账[2]。对各项外协外包服务产品过程质量文件进行审查。验收通过后,可将验收结果反馈至供方,评定库为供方评定提供依据。验收是外协外包工作的最后步骤,加强验收审查,做好验收问题记录和及时反馈,使外协外包质量管控形成闭环。
外协外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外协外包服务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科研项目完成情况。应提高对外协外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通过梳理外协外包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完善外协外包管理机制,加强过程监管、供方评定及验收审查等方面的工作。将外协外包管理落实到位,通过提高科研外协外包质量管理水平,增强科研院所综合竞争力,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开展,提升科研院所项目技术创新的整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