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珍稀濒危南药植物濒危原因及保护策略

2021-11-27 08:42黄建睿缪绅裕
绿色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植物资源

黄建睿,缪绅裕

(广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1 引言

广东省东邻福建,西接广西,北交江西、湖南,南濒南海,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且雨热同季。广东拥有充足的降雨量、温和的气候、复杂的地势和丰富的土壤类型,这些特定的环境因素都有利于南药的生长发育[1]。据有关调查,广东种植药材年产量和野生药材蕴藏量超过100 t的大宗品种接近200种,出口的广东道地药材有100多种,由此可见,广东是实至名归的中药资源集散地。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南药资源是中医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食用和药用方面都具有突出贡献,是中药领域的宝贵“财富”,对南药植物的保护有利于实现中医药行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南药资源的过度采摘,以及对其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认识不足,加上工业化进程的污染及公众对其保护意识不够,导致植物种群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南药资源萎缩和部分品种枯竭,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部分南药植物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状态。因此,如何对珍稀濒危的南药植物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广东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积极扶持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加强南药资源保护和开发,推进南药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创立粤产“绿色中药”品牌,打造粤产“道地药材”品牌[2]。相关保护应以此为战略指导,以广东具有代表的南药植物为导向,充分发挥广东南药文化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等突出优势,营造广东“南药”品牌。部分地区在国家和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逐步建立了南药资源数据、种质迁地保护基地、就地保护基地等配套专业保护实验室。

本文解释了南药之定义,重点分析了广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南药植物的濒危原因,并对此提出了保护对策和建议,以对实现南药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南药的定义

“南药”泛指我国历代从国外输入或入贡的各类药物;这是《当代药学辞典》所载的释义。其实,南药是进口药材的代名词,因绝大多数品种从我国南方口岸入境而得名。实际上从我国东西南北各口岸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口药材[3]。解放后,国家为解决国内南药植物资源紧缺的问题,对外输入南药资源和调查国内南药资源双管齐下,栽培试验发现在两广地区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环境适宜南药植物的生长。久而久之,进口药材品种中的一大部分也成为国产“南药”。现如今,“南药”通常指主产于热带地区的中药材,或产自两广地区和海南等特定地域的道地药材[4]。

3 广东南药植物资源现状

广东中药资源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是盛产南药的地方之一。据2014年至2021年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全省有药用植物资源3734种,重点药用植物276种。广东省著名的南药品种有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L.) J. Sm.)、桫椤(Alsophilaspinulosa(Wall. ex Hook.) R. M. Tryon)、土沉香(Aquilariasinensis(Lour.) Spreng.)、何首乌(Fallopiamultiflora(Thunb.) Harald.)、半枫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Chang)、花榈木(OrmosiahenryiPrain)等,其中阳春砂仁(AmomumvillosumLour.)、巴戟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 Benth.)、广陈皮(CitrusreticulataBlanco)、广佛手(C.medicaL. var.sarcodactylisSwingle)、化橘红(C.maxima(Burm.) Merr. cv. tomentosa)、何首乌、土沉香已被列为《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首批受保护品种[5]。

随着广东省中医药的现代化水平提高,部分南药已实现规范化种植生产,面对南药供不应求的现状,省内也逐步扩大引种范围及数量,特别是一些市场需要量大、资源紧缺及珍稀濒危的南药种类。但迄今为止,广东省在南药品种、生产规模等数据上缺乏系统的统计,则容易导致南药的引种和扩种失衡,致使南药的品种质量得不到保证。

4 几种南药植物及其濒危原因

4.1 巴戟天

4.1.1 形态特征

巴戟天属茜草科植物,叶薄或稍厚,纸质,干后棕色,长圆形,长3.0~13.0 cm,宽1.5~5.0 cm,前端短渐尖,基部钝形或圆形;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木质部以内略紫红色,干后紫蓝色。

4.1.2 药用价值

巴戟天具有温补肾阳、滋补壮阳、强经健骨、祛除风湿的功效,能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心脑血管系统,加快新陈代谢,加强机体抵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6]。巴戟天多糖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从而预防或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及病情进展[7]。

4.1.3 濒危原因分析

由于森林的破坏、垦殖农作,以及人们对巴戟天过度采收的频率远远超过植物本身生长和繁衍的速度,致使其自然恢复和再生能力受到严峻考验,野生的巴戟天在广东已近乎灭绝。且广东省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不仅直接占用了植物的生存空间,同时排出的各种废弃物也潜在地影响了巴戟天的生存状态。目前,巴戟天已被列为“国家Ⅱ级”和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

4.2 半枫荷

4.2.1 形态特征

半枫荷是金缕梅科的寡种属植物,它具有枫香树属(Liquidambar)和蕈树属(Altingia)两属间的综合性状[9]。常绿乔木,高可达17 m,胸径60 cm,树皮灰色,稍粗糙;芽体长卵形,略有短柔毛;当年枝干后暗褐色,无毛;老枝灰色,有皮孔。

4.2.2 药用价值

半枫荷作为名贵南药,其多个部位均可入药,最大的功效是祛风除湿和舒筋活血,对关节肿痛也有一定的治疗功效。这种药物可直接用于外伤,常用于止血[10]。

4.2.3 濒危原因分析

半枫荷成熟果实在阳光下爆晒,可使蒴果裂开而脱出种子;广东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湿度高,易使其种子腐烂而失去活性,造成繁殖能力低,进而影响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半枫荷萌生能力较弱,野外环境难以满足萌生所需的温度、土壤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从而限制了种群数量的延续和扩大。半枫荷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要求严格,在与其他物种争夺阳光和空间资源时处于劣势,直接导致半枫荷幼苗死亡[11]。因自然界中半枫荷资源紧缺,曾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单中[12]。

4.3 金毛狗

4.3.1 形态特征

金毛狗为蚌壳蕨科多年生蕨类植物,高达2.5~3.0 m。根状茎粗大并平卧,有时转为直立,木质,顶端生一大叶,柄长可达120 cm,基部垫状的金黄色茸毛,有光泽,上部光滑;叶广卵状三角形,三回羽状分裂;互生,叶几为革质或厚纸质[13]。

4.3.2 药用价值

金毛狗为重要的药用植物,以根状茎入药为主,全年均可采收,但以秋末至冬季采挖的药材质量最佳,有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等功效,主治风湿骨病、腰背酸痛等症状[14]。

4.3.3 濒危原因分析

由于金毛狗的地上部分比一般蕨类植物要高大,因而需要消耗的水分和无机盐也较其他植物多,而担负植物水分和无机营养供给的不定根运输能力十分有限,导致营养缺失或不均衡。金毛狗对土壤和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了它们对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金毛狗的分布较为零散,种群难以集中,而离散的种群不利于种群生存和繁衍[15]。金毛狗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

4.4 花榈木

4.4.1 形态特征

花榈木为蝶形花科常绿乔木树,其体高大,高约13 m。木材结构均匀致密、耐腐朽,花纹别致,是珍贵高档用材树种。小枝密被灰黄色绒毛。小叶5~9枚,长圆形、长圆状卵形,长6~10 cm,先端急尖,基部圆,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灰黄色绒毛。

4.4.2 药用价值

花榈木味辛,可活血化瘀,祛风消肿。常用于医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产后血瘀疼痛、白带、流行性腮腺炎,丝虫病;其根皮外用可治骨折;叶外用可治烧烫伤。花榈木是一些慢性病的最佳药方,尤其在免疫系统防御力低落的状态,它能为身体提供极佳的抵抗力,对抵抗微生物与病毒颇有效果。花榈木也是喉部极有价值的抗菌剂,可舒解喉咙发痒的咳嗽症状。

4.4.3 濒危原因分析

由于花榈木对自身的生长条件要求苛刻,其种子休眠期长,且不易发芽,自身繁殖力较差,幼苗的存活率低。其次,花榈木为珍贵用材树种,人为干扰严重,花榈木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此外,内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导致了花榈木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6]。由于花榈木天然更新能力弱,加上其生境遭到破坏,导致其野生种质资源濒临枯竭,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2]。

4.5 桫椤

4.5.1 形态特征

桫椤是桫椤科蕨类植物,是一种起源于古代的高大木本树蕨[17]。桫椤茎干高达6 m或更高,直径10~20 cm,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叶柄长30~50 cm。

4.5.2 药用价值

桫椤削掉表皮的髓部入药,能祛风湿,强筋壮骨,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用于医治跌打、风湿病痹痛、风热咳嗽,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脑及其肾炎、水肿、肾虚、腰痛、女性月经崩漏等症状[18]。

4.5.3 濒危原因分析

桫椤成年株每年产生的孢子数量虽多,但是死亡的也多。孢子散落在不适宜生存的地方,寿命只有7~8 d,即使落在适宜生境,孢子对环境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在自然界中有幸存活的孢子,从萌发至形成幼孢子体这一过程,各种环境因素变化都可能对孢子的存活造成威胁。同时,桫椤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和胚胎过程对环境要求也十分严格。加上桫椤无完善的根系,营养物质运输难以满足其需求[19]。桫椤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

4.6 土沉香

4.6.1 形态特征

土沉香为瑞香科常绿乔木,高5~18 m,树皮暗灰色平滑,纤维坚韧;小枝圆柱形,具皱纹,幼时被疏柔毛,后逐渐脱落,无毛或近无毛。叶革质,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有时近倒卵形,长5~9 cm,宽2.8~6.0 cm,先端锐尖或急尖而具短尖头,基部宽楔形。

4.6.2 药用价值

土沉香味辛、苦,微温,具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在中医里,土沉香主要被用于胸腹胀气疼痛、温补肾阳,它不单能提高人类肾功能,还对失眠多梦等症状有良好调理作用[20]。

4.6.3 濒危原因分析

多年以来,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掠夺式的采伐,野生土沉香资源已日益枯竭,同时市场对土沉香的需求却日益增加,导致供不应求的局面不断加剧。特别是近年缺乏对于珍稀濒危土沉香的保护意识和相关措施,土沉香的产量逐年减少。土沉香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

5 广东省珍稀濒危南药植物的保护策略

5.1 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对珍稀濒危植物最重要的保护措施,选择适宜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按照保护区基本要求进行有效管理[21]。

5.2 加强人工驯化,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将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移动至它们原本生存的自然环境之外,并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22]。如在植物园展出迁地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不仅能为人们提供观赏性,而且还能对植物进行集中保护。

5.3 加强立法建设和宣传工作

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这些法律条款已不能够满足新时期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需求。因此,为确保珍稀濒危南药植物保护和管理更为有效,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

人们对于珍稀濒危南药植物濒临灭绝的危险处境认识不够,且未意识到保护珍稀濒危南药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电视、报纸等新媒体结合传统媒体,积极宣传南药植物的重要性及现处的危险处境。也可以通过出版书籍、免费赠送宣传品等方式,来帮助公众了解珍稀濒危南药植物的保护含义[23]。

5.4 开展珍稀濒危南药植物保护的科学研究

对生境范围狭窄的、仅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下生存的珍稀濒危植物开展科学研究,以保护好流域植物物种[24]。要真正走出物种濒危的困境,必须要以创新技术去做好植物保护的工作,才能让保护工作更为有效,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做好技术研究,相关部门要发挥带头作用,在资金和资源上给予濒危植物保护技术开发相关单位更大的支持,确保更多社会单位有意向投资濒危植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要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从高校阶段开始强化理论认知与技能训练,此外,还要做好生态的调查,对于环境信息必须要全面掌控,以此作为濒危植物保护技术开发的依据[25]。

6 结论

南药植物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以及经济价值都超乎人们的想象,拯救珍稀濒危南药物种势在必行。珍稀濒危南药植物的濒危原因可概括为:①植物生长过程中对环境要求高,这就容易导致在生长过程中夭折;②人们对南药植物的过度采伐,超过了其自然更新的频率,导致种群规模下降,甚至某些物种的野生种群灭绝;③公众对于保护野生珍稀濒危南药植物的意识淡薄。

为维护物种多样性,需加强广东省珍稀濒危南药植物资源的保护。基于此,应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珍稀濒危南药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辅助使用壁画或者横幅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力度扶持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经费,采用项目投资、经费支持等多种管理手段,将其投入珍稀濒危南药植物的科研中。因此,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和科研工作能够有效保护广东省珍稀濒危南药植物。

猜你喜欢
植物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环球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植物的防身术
把植物做成药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