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开发探索

2021-11-27 05:42游礼枭龚加辉张绿水
绿色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赣南人居村落

游礼枭,龚加辉,张绿水

(1.江西农业大学 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上饶市广信区林业局,江西 上饶 334100)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改革发展,中国的乡村正在向后生产主义转型,其功能已经不局限于供给粮食和自然资源[1,2]。乡村旅游也早已不是采摘、垂钓、吃农家饭等单一产品。把城里人吸引来、留下来、住下来,成了很多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场景。越来越多人选择走进乡村缓解生活压力、体验乡土民风,乡村由此得到了城市居民的青睐,成为供其消费的场所。传统村落因其独具典型性、代表性和传承性的地方文化特质,成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传统村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持续涌现出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江西省赣南客家传统村落是弘扬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价值亟待被重新认识,通过系统研究其人居环境现状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相互关系,以期构建赣南客家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2 赣南客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2.1 赣南客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现状

传统村落承载着我国几千年来深厚的民族记忆,维系着中华民族深刻的情感纽带,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根”与“魂”[3]。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村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或因不再适应新的时代背景,或因经济开发的洗礼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逐渐走向了没落。其中,以客家文化为代表的赣南客家传统村落在进行产业开发时,将重心放在了发展经济上,忽略了产业开发对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加之村民对于传统村落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传统村落的文物古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部分赣南地域文化的衰落。又因为城市有着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更高的工资待遇,以及更好的医疗、教育和交通条件,让农村中的很多青壮年逐渐走向城市,村落“空心化”的现象日益加剧。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致使赣南客家传统村落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状态,失去了生机盎然的生产生活景观,耕地荒废、鸡鸭鹅遍地走、乱搭乱建、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等现象涌现。

赣南地区的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表达载体[4]。在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极短的开发周期以及成熟的开发模 式在一定程度上给村落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但如此迅速而不保证质量的开发与保护赣南客家传统文化是相悖的。其对原生的客家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赣南客家传统村落在快速的乡村建设中消逝。

2.2 赣南客家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现状

截止到2019年6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公布的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赣南地区共有51个村入选,其数量占江西省总体数量的14.87%,分布密度为12.94个/万km2。赣南地区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其由赣州旅游区-瑞金旅游区-三百山旅游区构成了赣南旅游圈。近年来,赣南地区旅游业态也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内涵不断升级。以弘扬客家传统村落文化为核心目的,突出客家文化、红色历史文化特色,力求把赣南建设为世界客家风情旅游胜地、全国红色旅游基地。

赣南地区依赖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乡土民风、悠久的农耕文化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苏区革命遗址等旅游资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条件。其根据民俗风情、田园特色、地域文化、红色遗迹等旅游因子,重点开发建设了“生态型”“怀旧型”“农耕型”“休闲型”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地将地方特色文化有机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当中,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示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其中赣南地区有上犹县梅水乡园村、大余县新城镇周屋村和石城县琴江镇大畲村入选,助力赣南地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积极打造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客家文化乡村旅游样板”。

3 赣南客家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困境

3.1 生态意识认知不足

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面临着发展经济的好机遇,但其未能意识到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制约关系,更没有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选择了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的途径[5],导致优异的生态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赣南客家传统村落承载着客家生态文化,是客家文化的表达载体。客家传统村落大多坐落于自然环境优美且农耕文化深厚的地区,依山而住、面水而居,远离城市喧嚣。因其理想的生态环境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然而当地居民在经济收益面前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盲目地开发旅游资源,致使农用耕地流失、古建筑宅基地闲置和水土环境污损严重,过度地开发生态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进一步激化了传统村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6]。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生活环境的改善,村民们不在局限于住老宅,而现有的宅基地政策不能提供村民建新房所需的土地,导致拆旧建新就成为他们的首选。其中,龙南市杨村、定南县忠诚村及大余县云山村等传统村落即使在政府相对严格的保护下,还是有村民见缝插针地将不协调的现代风格建筑引入村内,造成了村落生态环境、原有风貌的人为破坏[7,8]。

3.2 政策标准约束缺失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得以大力发展,而相对应的相关地方政策、标准未能及时研发执行,乡村治理效率不高。一方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晚,缺乏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导致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制度、体系缺失;另一方面,现有的规范性条文过于笼统,对于农村污染问题缺乏针对性,执法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度不强,收效甚微[9]。目前,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治理更多地依赖地方政策、标准开展,缺乏更加科学、有效的规范指导,实效性较差。其中大余县云山村、龙南县新园村等村落,因为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稀土等矿产资源的开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村落自然环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皆都体现出当前相关的地方政策、标准对农村化肥农药管理、经济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约束存在缺失。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村落原有的平衡与和谐。尤其体现在传统村落文物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导致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古建筑、历史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遭受破坏,使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断裂,甚至消失。

3.3 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旅游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乡村资金的投入需求也与日俱增。近年来,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乡村扶贫政策的推进,针对传统村落建设与保护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现有的财政资金投入仍是车水杯薪,远远不能满足传统村落的发展需求。此外,赣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政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传统村落的保护之中,对于生态环境、乡风民俗及文物遗迹等地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也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许多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知名度不够,旅游产业发展也不完善,无法通过旅游产业获取经济效益用以支撑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制约着乡村旅游开发工作,也是制约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亟待拓宽筹资渠道以保证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赣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且对于传统村落的旅游宣传不到位,除了少数如燕翼围、白鹭村等村落具有一定知名度之外,绝大多数的赣南传统村落都鲜为人知。即便是稍有知名度的村落,其旅游经济效益也难以成为村落保护的资金来源,导致地方政府和村委会想要做好传统村落保护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 赣南客家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开发应对策略与实施途径

4.1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生态意识

传统村落生态环境治理和乡村旅游开发保护需要农民群众、社会团体以及政府部门等多重力量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切实作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要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摈弃刺激经济增长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加强绿色教育培训,提高各类主体的生态意识,普及绿色环保理念。农民群众既是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者,也是环境治理的参与者与受益者[10],因此,在传统村落生态环境治理的进程中,农民群众的力量不容忽视。首先,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和参与度,转变其环境换发展的消极观念,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体作用,自觉规范日常生活生产行为。其次,要构建多元主体的环境治理格局,使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同农民群众共同助力乡村建设,共同维护传统村落生态环境安全。

4.2 完善政策体系,推进环境整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时代命题,为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随着国家政策的号召,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日益突出,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想要实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宜居,就要制定科学合理、适宜区域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规划。首先,无规矩不成方圆,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治理需要依赖于地方政府颁发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强制执行,用以规范、约束当地居民、游客等群体的生产、生活行为。其次,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的缺失是导致乡村人居环境问题恶化的重要因素。基于地方相关政策法规,构建权威性、规范性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11],有利于稳定地、连续地、科学化地治理乡村人居环境,使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走上正轨。

4.3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经济支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需要多方资金投入支持,包括农民群众、社会团体及政府部门等组织给予长期的专项资金支持,强化经济支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资金是做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治的物质性基础,没有充足资金的支撑,任何措施都将成为“纸上谈兵”。

其中,政府部门要做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专项资金预算工作,合理划拨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考核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统筹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12]。传统村落管理者也不能局限于盲目等待上级政府部门拨款,应当对现有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走访调研,制定科学合理、可执行的整治专项资金预算和评估,主动申请经费。此外,还要积极发挥市场调控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来源,减轻政府部门的资金压力。

4.4 保护为主,适度开发

传承了客家文化的赣南客家传统村落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部,且赣南地区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农耕文化深厚。在发展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过程中,决不能以摒弃传统文化、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要妥善解决好赣南客家传统村落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近期收益与长远收益的矛盾。赣南传统村落除了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针基本要求[13],还应当实行“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对赣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文脉、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进行最大化保护,走绿色经济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4.5 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农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两者相辅相成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公共基础设施不仅仅是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还是村民、游客的物质保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促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的同时,必须优先重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升级,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迈进新的发展阶段[14]。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发展相对落后,生产性、生活性、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建设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经济发展的进程。完善升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推动赣南地区客家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就要不断加强其生产性、生活性、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

4.6 创新管理运营模式和服务水平

当前,赣南客家传统村落旅游的经验管理主要是以当地居民散户经营模式为主,其旅游服务功能多数只停留在较浅的观光层面,并没有加大对当地特色旅游产品的后续开发与深度挖掘,导致旅游同质化、产品单一化,资源利用率低。鉴于此,政府部门要科学引导企业与当地居民进行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多种业态融合促进,发挥各方优势,通过多元化运作来实现产品创新,从经营模式及理念上优化升级[15]。此外,要建立服务人员培训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服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以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16]。

猜你喜欢
赣南人居村落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产品力时代,保利发展控股全面进阶健康美好人居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国画作品《四季》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助推“美丽登封”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