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众允 辽宁师范大学
南齐谢赫曾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谢赫之后,六法逐渐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其中,“骨法用笔”仅次于“气韵生动”,排在第二,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从古至今,如何实现“骨法用笔”,使笔下的线条富有灵动性,似乎成了无数文人墨客及书画评鉴者的追求,而毛笔本身则很容易被忽略。“骨法用笔”要求创作者对线有精确的把握,通过用笔的力度,精妙地表现出线条的流动感、力量感。古之大家都追崇于此,因为用笔的法度是决定作品是否“气韵生动”的关键。为何郑板桥的竹子遒劲有力?为何徐渭的叶子破笔处有的呈梯形状?很多人学习国画很久都很难达到这个效果,原因不仅仅在于大师们的画工,也在于器物。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画家想要让自己的画作更上一层楼,就要在笔上下功夫了。不同的毛笔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作画时根据创作需要挑选合适的毛笔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据出土文物显示和史料记载,毛笔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史前石器时期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无不体现出毛笔的痕迹。毛笔作为文房四宝之首,从古至今都制作精细。正如《考工记》中所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含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根据地理位置和材料选择,毛笔的制作也有各自的地方体系,如湖笔、宣笔、川笔、文笔等。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曾在他的《长物志》中述:“尖、齐、圆、健,笔之四德。”好的毛笔应具备“四德”。
毛笔品种丰富,按照性能来分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按照笔毫的材料来分可分为羊毫、狼毫、紫毫、马毫、鸡毫、猪毫、鼠毫、熊毫、山马毫等。唐代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便记载:“南朝有姥,善作笔,萧子云常书用。笔心用胎发。”毛发也能制笔,由此可见,毛笔选材之丰富。笔杆的质地更是多种多样,有乌木、楠木、檀香木、白竹、方竹、紫竹、斑竹、金、银、铜、青花、釉里红、玉等。
笔毫的选材无好坏之分,不同动物的毛发制成的笔大相径庭,功能也不一样。羊毫一般指软毫,取山羊毛制成,蓄墨吸水能力强,无论是写字还是作画都偏润,不易出现渴笔。羊毫画出来的线含蓄温润,变化丰富,有丰腴之美,适合进行渲染。但是缺乏弹性,初学者不易掌握。狼毫是硬毫的代表,是由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狼毫质地坚硬,笔锋挺健,适合勾线皴擦。狼毫相较于羊毫来说蓄墨能力差些,但富有弹性。用狼毫画出来的线爽利挺健、秀挺利落,适合画山水中的树、石、花草树木的茎叶等。狼毫也同样适合制成勾线笔,如叶筋笔、衣纹笔、狼圭、花枝俏、小红毛、松针等。每一种勾线笔都有自己的特色与功能。兼毫是介于软毫与硬毫之间的笔毫,兼具二者的优点。通常以硬毫为心,软毫为披。这样制出来的毛笔既能满足良好的蓄水蓄墨能力,又有硬毫笔锋的弹性。勾皴点染都可以用兼毫来完成。毛笔大体上可以按照这三种性能分类选择。硬毫健挺硬朗,软毫温润丰腴,兼毫兼具二者优势。在作画时想描绘什么样的画面就选择什么样的毛笔。
在了解了毛笔的性能和功能后,再品读中国画时我们就多了一层分析的内容。在赏画时,大体可以看出作者的选笔,甚至可以分析出一个流派绘画的用笔习惯。
唐代绘画以人物画为主。吴道子的人物画以线条闻名,宋代画家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古画辨》中述:“画忌如印,吴道子作衣纹或挥霍如莼菜条,正避此耳。”从吴道子代表作《八十七神仙卷》《送子天王图》等中皆可以看出线条飘逸飞动,自然洒脱。吴道子作画,中锋用笔,提按变化明显,必须用硬毫才能完成。吴道子的长线条线描可以选择衣纹笔、鼠须笔来完成。衣纹笔较其他勾线笔来说笔锋稍长,笔肚没有其他勾线笔圆浑,但笔尖用狼毫或鼠毫制成,极富弹性,所以,吴道子的莼菜描、阎立本的铁线描都适合使用此笔。唐代李思训父子开创的青绿山水,也多用硬毫或兼毫创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李思训(传)的《江帆楼阁图》青绿设色,线条硬挺,无渲染。山石、楼阁均用硬毫勾线笔勾出,线条细致精巧,几乎无皴笔。狼圭勾线笔适合画亭台楼阁的建筑细节、人物的须眉、衣纹、手部、鸟兽的眼睛等。值得一提的是,羊毫笔在北宋以后才崭露头角,此前无人使用。羊毫笔在北宋出现时,也并非纯羊毫,而是掺杂了硬毫的羊毫。因此在宋代以前,无论是山水还是人物,都没有大写意出现,山水画中也多用硬毫勾勒,没有宋代以后“烟雾朦胧”的温润山水之景。
宋代无论是山水还是人物,写意还是工笔,都在中国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郭熙的《早春图》描绘的是早春时节生机勃勃的场景。此时画中出现了羊毫的身影,郭熙的皴法卷云皴——用温润的湿笔来勾勒山石轮廓,形成卷曲的云朵状,枯润结合,画面层次极其丰富。而画面中的松树用笔劲挺,手法是郭熙自创的“蟹爪枝”,需要用收锋明显的硬毫勾线笔勾勒。宋以后,皴染在山水画创作中成为主流,无论荷叶皴、卷云皴、斧劈皴,皆需要软毫硬毫相结合。也许是受到毛笔影响,唐代人物图皆以写实为主。而在羊毫出现后,宋代出现了大写意人物。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描绘了一位袒胸露乳的仙人。画面没有遒劲有力的线条,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墨色。画面酣畅淋漓,画者一定运用了软毫才能达如此效果。软毫蓄墨能力强,只蘸一次水墨就可以做到笔尖、笔肚、笔根上的墨依次用完,一笔下去可以有丰富的墨色浓淡变化。而衣褶处、眉眼处,梁楷则用细笔劲力勾刻,虽只有短短两处,一松一紧对比明显才彰显画面的张力。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的鼎盛时期。以宋徽宗为首的画院派,画工精细考究,令人赞叹。工笔花鸟或工笔楼阁多用硬毫勾线笔。以宋代林椿著名工笔花鸟《枇杷山鸟图》为例,在勾勒植物枝干和筋脉时会用到叶筋笔。叶筋笔适合勾画花卉枝干、叶片。笔锋长短适中,笔尖和笔肚可以分别用来勾画粗细不等的线条。画中山鸟的腿爪和毛发可用小红毛画出。由于小红毛笔锋较短,因此不适合画长线,但适合勾点鸟兽的腿爪。宋代小品画中的鸟兽羽毛质感逼真,丰富多变。松针笔尖尖细,几乎无蓄水蓄墨能力,可以刻画精细之处,表现出鸟兽羽毛的质感。在工笔花鸟中,晕染也不容忽略。《枇杷山鸟图》中,枇杷色泽金黄,圆润饱满。需要做统染、罩染、分染、提染等层层处理。而白云笔最易进行染色。白云是兼毫的一种,既有着羊毫的蓄水能力,又有着狼毫的弹性,在染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创作出来的工笔作品细腻却不干枯,清润秀丽。
元代的绘画以明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为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画家用大量的长线条简逸疏润,枯中有润。画家的笔内有饱满的水分,虽然画中的很多线条是干擦出来的,但并非使用硬毫干擦,而是带着水分的浅浅皴擦,因此需要用到长锋羊毫或兼毫,才能按照富春山脉的延伸,画出错错落落的长披麻皴。远山则用湿润的淡墨进行渲染,一定是使用软毫或兼毫才能达到的效果。倪瓒的画与黄公望的画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多用皴擦,但都是蘸着淡墨的渴笔,多用兼毫画成。如果画家腕力到位,羊毫也同样可以画出这种效果。
明代董其昌,书画齐名,闻名于世。当时,狼毫仍为正统,而羊毫在上层文人中被视为“笔之最下者”,是价格低廉、身份低微的象征,董其昌却尤其喜爱羊毫。他的学生倪后瞻云:“董用羊毫笔,其头甚长,约一寸七八分,又略丰美。所谓毫毛茂茂,但笔尖瘦耳。此写大小书笔也。写小楷、小行,或微杂紫毫,或竟用紫毫。若论匾额,宜用羊毫之大者,绝不用棕及猪毫。”书画同源,董其昌喜爱羊毫从其画中便可看出端倪。董其昌的《奇峰白云图》中,很明显使用了湿笔。无论是近处的树、石还是远处的山峰,皆用湿笔点染,墨色丰富,层次分明,需羊毫笔才能做到。他的画作的特色就是用墨考究,董其昌云:“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由此也不难看出董其昌画作中羊毫笔的身影。明四家深周,好用粗笔,画风质朴自然,笔锋顿挫,画作有清新、敦厚之感。深周的《庐山高图》用笔粗放,墨色清润,全画以气相贯、一气呵成。中景是一块山石,皆用淡墨来画,温润透亮。整幅作品中大部分画面都是由软毫或兼毫完成的,远景山上的石苔也可以看出是软毫蘸淡墨点出的。正是湿笔技法,才使画面有了苍厚温润之感。但画面中也可以看到硬毫的使用,尤其是画面前景部分的松石处,由软毫打底,待墨干透后再用硬毫蘸浓墨进行皴擦,不但丰富了画面层次,还使画面具有苍劲之感。山与山之间的轮廓线也使用了硬毫勾画,使两块山体之间有了分界感。深周作画善于收锋,所以,在选笔时不仅要蓄墨饱满,还要笔形饱满、利于收锋。明代花鸟画画家徐渭,以大写意花鸟闻名。他的大写意笔墨肆意洒脱、酣畅淋漓。徐渭从不受制于画面细节的桎梏,在挥洒笔墨时尽情抒发自己的气魄。徐渭的画作大都用羊毫笔完成。例如,《黄甲图》画面描绘的是两朵荷花与荷下的一只螃蟹。无论是螃蟹还是荷叶均墨色淋漓,形于墨色的浓淡变化中彰显出来。就连螃蟹的钳子与荷叶枝干上的绒毛画家都没有使用硬毫勾勒。值得一提的是,徐渭会刻意裁剪自己的毛笔,如《墨花九段图》中的一些叶子,就像是用裁剪过的笔锋画成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毛笔是画家创作的重要工具和载体。
清代画坛流派众多,有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画派,有以四僧为代表的遗民画派,还有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四王师承宋元文人画,四僧中八大山人受徐渭影响喜用羊毫软笔勾画花鸟虫鱼。郑板桥以画竹著称,画竹“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他笔下的竹子遒劲有力,瘦劲孤高,应是弹性好的长锋狼毫蘸浓墨画成。羊毫过于柔软,虽能画出鲜嫩的竹片,但无法表现出竹子君子般的风骨。因此,郑板桥画面中也会出现兼毫或羊毫,以淡墨皴擦来画山石。浓淡衬托之下浓竹和淡竹层次分明,使画面富有韵律感。
综上所述,本文从毛笔的起源、分类、功能来论述。其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在创作中国画时可以做到对手中的工具了如指掌,选择合适的笔来进行绘制。诚然,在古往今来的画坛中,不乏书画大家有着惊人的腕力与精准的表现力,无论软毫还是硬毫,都可以在他们手下发挥出撼人的威力。但更多人如果想要画好一幅国画,就该先了解手中的毛笔。二是在欣赏国画时,又多了一层可以参考的使我们可以深入探究的知识理论。在欣赏国画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画面的构图和“气韵”,还可以通过笔墨的样式来对画家的选笔进行大致的了解和判断,也使我们的欣赏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三是培养将毛笔与创作国画联系起来的意识,有利于我们去鉴赏分析一幅画作或者一个时期的艺术特点。例如,羊毫在北宋才开始盛行,所以宋代以前山水画“尚无渲淡”。我们也可以从画家的用笔习惯来推断出画家的性格。可以说笔墨是国画的灵魂,笔高于墨高于纸,没有毛笔就没有中国画。画家通过毛笔创作出自己的缥缈山川,而如今我们也可以以毛笔为线索,走入他们画中的氤氲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