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开展与艺术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学校和教师均应明确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和方向,确定艺术教育质量考核标准,完善艺术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建立体系化的艺术教育流程的基础上,促使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与高校的建设发展协同进行,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越的艺术学习环境。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难度比较大,这与高校自身的艺术教育资源相关。在教育教学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的需求增加,但是学校对艺术教育的基本定位并不清晰,很多院校希望将艺术教育与学生的职业教育联系起来,为学生后续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支持。但是,艺术教育本身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其具体的教育教学结果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学校艺术教学资源的应用以及其他社会条件相关。
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在对其进行价值观分析时,均需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这种时代背景本身具备一定的时代特点,并且在时代特点的影响下,此类价值观内容的正确与否已经变成了非关键性的问题,而真正需要关心的问题是,学生能否对此类价值观内容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更关键的是,此类价值观体系会渗透到学生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从高校艺术教育的角度分析,这种创作风格的教育教学内容需要与一般性质的艺术鉴赏教育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不同绘画风格的经典作品,但必须将此类风格与作者的身世背景及其所处时代、所处区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起来,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具体的艺术作品,而不是专注作品本身。此时,在价值观层面会形成一定的导向性作用,使学生深入探究艺术作品背后蕴藏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艺术作品本身会表现出一定的历史性和地理属性。历史性指的是艺术作品本身会包含一些历史信息,此类信息可以是作品形成的历史背景,也可以是作品中的历史文化传承;地理属性往往与作品的传播区域相关,不同的国家对同一类型的事物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从这个角度分析,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艺术鉴赏过程也需要加入一些与历史、地理相关的教学元素,这样才能凸显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
艺术文化教育改革理论是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中的关键内容,其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体现出艺术教育的时空观。首先,教师可以将此类时间观念与不同时期艺术作品风格变化的具体特点联系起来,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同一时期不同艺术家在绘画方面的思想变化路径;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从文化驾驭的角度渗透技能教育,以文化教育为基础,拓展讲解与思想表达相关的绘画技巧,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此类技能内容。换言之,绘画方式方法本身也会与文化属性相联系,这种联系应为基础联系,学生应明确不同联系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也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绘画表现形式上的区别。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重点为学生讲解这种区别的具体表现形式,无论是绘画材料,还是与绘画表现形式相关的思想价值观问题,均应具备较强的探究性。这可以引导学生,开拓艺术视野,从空间维度思考不同艺术文化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对艺术创作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此时,学生也会在广泛的阅读和鉴赏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体会。
一个比较成熟的艺术教育体系不仅包括有效的艺术教育内容,更需要以此为基础,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并且可依据相对明确的评价标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进而确定艺术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现阶段,高校艺术教学的主体内容已经得到了扩展,一方面得益于高效的网络信息交流,另一方面与高校自身的艺术教育能力相关。但是,高校在使用此类艺术教育资源或者安排具体的艺术教学流程时,往往存在教学体系性不强的问题。教学评价标准缺失,导致对学生约束性不强,无法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这虽然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从教学的角度分析,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具备流程性,而这种流程性往往存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学计划的形式呈现。但是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时,有时并不能将其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对应起来,导致实际的教学节奏出现问题,教学方法也不能满足新时期艺术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艺术教育并非单纯的艺术能力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文化教育。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如果学生想使用艺术元素反映生活,则需要具备充分的艺术表达条件,包括生活经验以及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对艺术形成的独特理解等。无论是音乐艺术,还是绘画艺术,均应具备较强的文化属性,这种文化属性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即为一种文化教育内容的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合理的办法引导学生关注艺术元素背后的文化知识,并将此类知识与艺术表现风格和相关的艺术表达技巧结合起来,深入体会其中的文化特色,并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创新艺术表现形式,而不是单纯地模仿。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对相关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或者人物生平做出简单介绍,学生也许会对此类内容形成一定的印象,但是并不会产生具体的学习体会。文化的学习或者文化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书籍、欣赏作品,并且需要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感悟、体会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进而把握此类艺术元素的展示技巧。此时,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具体,并且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会显得得当。
艺术的价值并非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在历史的进程中,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但是从艺术最终的作用效果来看,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进步与发展并不只是表现为建筑、工业等领域的发展,而是会以一种价值观、文化观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艺术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价值塑造相对单一,学生在学习艺术时,往往会形成一种固化思维,认为学习艺术是一种高雅的学习行为,而艺术本身也应出现在高雅的场合,或者艺术应该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但实际上,越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文化程度不高的社会区域,对艺术的渴望反而会更明显。并且在此区域中,艺术的价值也会更加突出。换言之,如果说艺术要服务于某一群体,则此群体首先应为人们意识中的普通群体。从此角度分析即可看出,艺术价值的塑造尤为关键,其会对学生学习艺术的行为和意识均产生关键影响,而这种影响最终会作用在艺术价值上。
艺术教育不能以技能教育为开端,而应以艺术认知教育、艺术价值教育为起始。学生最初接触艺术教育,很可能并非在大学阶段。那时,学校更多地注重基础艺术能力教学,无可厚非。但是在进入高校之后,学生在继续学习艺术时则应回归艺术学习的本源,需要对艺术的文化属性与价值属性形成深刻、具体的认知。这样才能了解艺术本身的特点,并从发展的角度思考艺术问题,这是学生积累艺术学习经验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高校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艺术学习资源,此类资源不是技能学习资源,而是与艺术文化相关的资源,包括图书、影视资料以及相关的艺术文化活动等。同时,高校更需要加强对艺术文化学习的引导,让学生积极学习、参加此类活动,感受、感悟艺术价值。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渗透与艺术价值相关的内容,将艺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且需要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艺术的服务性与实际的社会价值。此外,教师尤其要转化学生的态度和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贫穷落后区域对艺术的渴求,引导学生走进普通群众的生活,服务于普通群众的生活,并深度融入现实生活。
从艺术能力教育的角度分析,现阶段,制约艺术能力教育的因素主要包括高校的师资力量以及与艺术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等,还包括一些常见的艺术教学设备等。此类资源均为客观教育资源,与高校的经济投入相关。高校经济投入大,资源就会增加,实际的操作难度并不高。然而,从艺术教育长期发展的角度分析,影响艺术教育效果的因素其实是艺术教学目标,或者说是艺术教育教学的定位。大部分教师会将艺术教育的定位与专业技能挂钩,希望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能够掌握有效的艺术表现能力,在毕业时可以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但是,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依旧需要在岗位上继续学习基本技能。虽然学校教育也对此类技能进行过重点教育教学,但是学生似乎并不能很好地应用和理解此类技能的真实用途。为此,高校在确定艺术教学目标之后,一定要从教学实践出发,将艺术教育理论应用于生活实践,并从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艺术元素的表现形式,将生活元素与艺术元素联系起来,感悟、感受艺术元素的实际特点,创新艺术元素的表现形式。这也是构建艺术教育体系最关键的一步。
很多高校对艺术学习效果的考核非常宽松,甚至不存在考试或者考评,学生只要提交符合条件的学期作业即可。虽然艺术效果的评价相对主观,但是从艺术能力的角度分析,艺术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旧可以选择一定的标准,并且此种评价标准能够反映学生在艺术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种标准的制定可以依据高校的艺术教育目标,也可参考同类型专业或者学校的教育政策。需要注意的是,艺术学习评价标准中,也应包括与艺术文化学习相关的内容,实际上,此部分内容对艺术学习效果的优化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首先,高校应开设与艺术文化相关的专门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与艺术元素相关的文化知识,并从艺术文化的角度为学生展示艺术元素的来源,同时,教师要将此类文化元素与普通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其次,文化教育要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教育中,文化教育也需要与普通的非文化生活联系起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场景所包含的内容虽然表面上不具备文化属性,但是影响此类内容发展的根本原因,往往与艺术文化相关,尤其是其中包含的一些哲学思想、人文思想等。以此为基础,高校可以规范艺术考核标准,促使艺术文化教学表现出更好的教育教学持续性。
总之,高校艺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相对灵活,不同区域的高校在拓展艺术教育教学途径时,其主流方向和教学定位也存在差异。现阶段,艺术教育的需求有所增加,一方面与综合素质教学要求的提高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有关。高校在开展艺术教育时,应明确艺术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出现的具体问题明确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提升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刻理解高校艺术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的新需求,灵活变化高校艺术教育的形式。更关键的是,教师需要将艺术教育与价值观教育、文化教育联系起来,从思想意识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