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论视野和现实要求

2021-11-27 05:41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育美学

□王 卓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高校艺术教育是施行美育的有效媒介,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就需要以艺术教育的情感性为基础并将其融入人文教育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文学科和教学方式有效结合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艺术教育体系。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论视野和现实要求进行分析。

艺术教育是一个悠久的话题,同时也是有着时代意义的话题,所以应不断加强学校美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活动中,要注重理论设计视野的拓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高效性、多元化发展提供助力。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一些高校为了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弥补了我们国家艺术设计教育的不足,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应用型的艺术设计人才。

不过,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我们国家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比较晚,是在1980 年前后起步的。这一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因此,教育理念并没有发展得很成熟,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缺少时代感及创新思维。其次,随着社会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招生的院校也逐渐增多,招生规模也因此渐渐扩大,进而出现盲目的特征。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人数正在不断增加,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模式相应地也会出现问题。面对这样的发展速度,高校的师资团队在实际的数量和质量上都会出现严重的不足,进而影响高校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的结果就是社会严重缺少设计人才且设计专业的学生很难就业,这使得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从事了与专业不符的工作。最后,教育的质量满足不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现阶段,有很多高校在实际进行艺术设计教育的过程中,都会沿用早期的美术教育模式,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技能,忽视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探索,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不能满足社会以及时代的需求。

另外,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德育双修”的育人理念,强化教师的整体教学思想,深入开展创新性、多样性的学习指导活动,提高教师师德师风素质,培养骨干艺术教师,使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事业呈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势态,全面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为提高学习能力提供助力。与此同时,教师要通过“德育双修”的有效渗透来提升学生德行素养、艺术技能等,让学生在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习竞争力,为学生的综合性、创新性、高效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而彰显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促使学生在优质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艺术表达技艺、高尚的艺术设计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提高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效率,满足高等院校学生的现实学习要求,培养出具有良好德行、高尚人格、专业素养的优秀精英群体。

二、艺术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

美育是很有必要的一项工作。若是想充分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就要做好立德树人这一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了解美育特征,宣扬美育精神,使每个青少年都能健康成长。相关文献也指出: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应以艺术课程为核心,各个学科相互结合,注重对美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实践活动。要以培养人文素养为核心,着重提高创新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美育目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哲学家可以对美展开追问,但是从理论上来看,美是非常抽象的,很难在教育中实施。虽然现在普遍认为,美育的重点在于育,而不是教,美育需要全面地渗透到学校的教育中,甚至还可以有自然美育等,但是有情感性的艺术教育,仍然是进行美育的主要方法。有学者曾经说过,听音乐务必有懂音乐的耳朵;要欣赏绘画,一定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在艺术教育中应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能够更深层次地体会其中的情感,感悟其中的哲理,以此获得升华。艺术不但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在审美上的需求,还可以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体验。艺术教育中的情感,是理论教育无法达到的层次。

学校美育有着非常强的意识形态,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传统文化,使学生自觉承担发展文化的重任。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是达成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核心任务。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和谐发展,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求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教会学生技能,还要用艺术独特的知识,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有学者说过,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去破坏原本的天性,然后再去发展其他的天性,这样就会出现畸形的发展,所以,真正的教育应是全面发挥出藏在天性中的一切力量,使其得到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完人。所以,高校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应先从理念出发,回归到用美来教育学生,最大限度地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平日的生活,从而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

三、把握艺术教育的情感性、形象性和智性的统一

艺术形态是感性的,但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能够和人的情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艺术是将形象和情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自身的思想放置在行为上的过程。而艺术审美是从感性出发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象,在有限的物质中寻求理性的自由。艺术中的感性和理性相互融合,二者相辅相成。所以,艺术教育的主要手段,应是渗透思想,展示精神的形象。这区别于传统的理论性教学模式。

(一)把握艺术教育的情感性和形象性

有相关学者说过:“过去的时间,就像是一片黑黑的天空,人们之所以能够辨别就是因为有艺术家的存在,为人们点亮灯光。”美学中的四个主要内容,无不贯穿在情感之中:对于优美来说,情感是人对自由的渴望而形成的愉悦;对于崇高来说,情感是自由受阻的时候,可在同感中浴火重生;悲剧通过恐惧等情感的释放,升华心灵;喜剧将丑表现在美中,愉快地进行自我批评。

所以,艺术审美活动是将情感作为中介,将主体和对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其一,艺术教育的施行应将情感作为主线,是渗透理性的教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没有情感的触动,就没有美,更没有精神上的升华。其二,进行艺术教育活动,既不是推理,也不是靠讲道理就能够达成的,而是需要通过生动的音乐、绘画等形象才能完成。正像西方某学者说过的:“在欣赏戏剧的时候,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而音乐欣赏则是从三个层次达到共鸣。”所以,艺术教育是通过感悟具体形象的情感,从而对生命展开更深层次思考的过程。

(二)把握艺术教育的智性方式

强调艺术教育的情感性,并不是说艺术教育就是用来愉悦身心的。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堆出伟大的思想,和整合相同,艺术不仅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精神力量,还是一种智性的存在,需使一种创造性的力量,一种打破有限物质的力量。曾有人这样概括艺术教育:“艺术在教育中意义大的原因在于,它可以比其他学科更先应用创造性能力,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想象力以及把握整体的能力都在展示着艺术是智性的存在,艺术以图像为主要载体,传递着事物的表象,拥有着深刻的内涵。把握艺术的智性,不仅是内在层面的需求,而是对人们熟悉世界起到了指引作用。

四、把握人文精神在艺术教育中的有机结合

在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应当创建具有包容性的教育体系。人文教育追求灵魂。碎片化的艺术技能培养、没有内在联系的课程、没有艺术实践的理论教学等都没有表现出艺术教育的人文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把艺术教育融入人文教育,进而实现教学方法和课程目标的统一。

(一)把握蕴含人文精神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不只是一门课程、一个专业,而是各个艺术门类相互融合的教育。人们通过艺术实现自我完善,通过教育实现发展。因此,美学在艺术教育中的价值是极为重要的,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美学更多体现的是学科属性,而艺术更多体现的是实践性,艺术形式是丰富多样的,艺术的实践问题是其主要核心。虽然长久以来艺术和美学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从本质上看,将美学应用在艺术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以美育人的效果,拓宽个体的艺术教育视野。

艺术教育涵盖了美学理论。艺术教育是美学理论的基础,并积极推动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学者说过:“美育就是用美学的理论展开教育。”在高校的教师团队中,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并不是很多。同时,高校的艺术课程严重缺乏逻辑性,这就导致了艺术教育的不完整。所以,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多个学科的融合,创建具有协调性的教学体系。

(二)达成人文思想在艺术教育中渗透融合的两种路径

其一,将学科作为基础,即把艺术教育放在人文领域。由此,这种教育的基础就是人文学科的整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其中,创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感悟,把想象力等纳入创作,能够促使学生关注艺术的历史,防止其在孤独的环境中进行创作。艺术批评是对创作活动的认知,美学指引学生创建情感。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将艺术创作视为主要核心,以艺术历史作为最主要的组成,把握了艺术审美活动的智性,形成了动态且富有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层面上的美学理论,还是艺术门类美学,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移植,而是要把美学理论作为人文教育的通识内容,并从哲学层面将其转化为艺术实践,这是需要协调二者共同来完成的事情。

其二,在艺术审美教学实践中渗透人文思想。这就要求在实践活动中,贯穿一些有代表性的知识,将其融入艺术教学,赋予个别的艺术形式以美学意义,促使理论和技能相结合,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悲剧、喜剧的审美范畴,美在主观和客观上的追问,都可以渗透在审美中,更好地解释抽象理论。

以上所述的两个方法并无好坏之分,只和高校自身的教学、学科体系、教师的专业和素养构成、通识教育的整体设计有关,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筛选。

五、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在艺术设计教育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当下,由于很多高校教师并没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导致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而在当下,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各种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会为人们的审美观带来改变,进而使人们的设计思维也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一定要对艺术设计的历史进行了解,对设计的思想观念以及知识体系进行关注,并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知识融合,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不仅如此,教师也需要加强学术交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艺术设计教育,进而通过学术交流以及知识的补充不断提高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总的来说,国家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为高校美育以及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高校进行艺术教育,应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正确的方向,遵循美育特点,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美育美学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美育教师
书封与现代艺术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