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莹莹
(吉林省梅河口市融媒体中心,吉林 梅河口 135000)
随着互联网及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闻的信息量和时效性都能达到很高的程度,但与此同时,新闻的真实性更成了需要关注的问题。
而许多媒体,仅仅能看到新闻报道的微观真实,某条新闻看起来真实,但是却无法制止宏观方面的失实。
因而要对新闻报道的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进行研究,要做到每篇新闻真实可信,但是每篇新闻真实未必等于能够真实地反映整个现实世界。所以还必须对实际情况做全面、客观的正确估计,通过控制报道量和连续报道等方式,做到宏观真实。
新闻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所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因而我们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新闻工作者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作用。有人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从这种角度看来,我们必须把“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铭刻于心、落实于行,更应该不自觉地维护新闻工作的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的准确度。新闻报道中的每个事实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并且以此为基础和前提,从事物总体的联系中通过媒介连续、全面的报道,达到反映时代潮流、社会趋势的总体真实。
所以,新闻的真实性不仅是指具体个别事实的报道符合客观事实本身,其细节之处,发生发展的过程经得起考验和推敲,而且也应该从总体上,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把握真实。即是新闻报道的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
只有同时做到了新闻的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才符合新闻真实性的标准。
因此我们要了解新闻报道的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知道他们的含义,了解微观失实与宏观失实的表现与原因,这样才能在实践中,确保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让新闻的真实性真正地得到保证,让媒体的权威和媒体的功用达到最好。
新闻报道的微观真实指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这种对新闻真实性的定义,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熟悉的真实性。
而微观的失实也比较容易理解,一般是指所报道的新闻与客观实际不符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各项之中有虚假的成分。一般新闻微观失实的表现有:
1.无中生有
这种新闻报道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曾发生,完全是虚构捏造的。
2.添枝加叶
这种失实经常出现在一些典型报道之中,为了宣传效果,刻意拔高人物。
3.要件残缺
这种新闻失实是指在新闻报道的时候,故意在一个完整的事实中减去部分事实,给读者造成某种假象。
4.偷梁换柱
新闻要素中有些要素不是该新闻事件中的,但也是确实发生过的。
5.牵强附会
新闻所指出的事件所发生的原因不符合实际情况,或把事件发生的多种原因说成只有一个原因,或者风马牛不相及。
新闻失实一般分为故意性事实和非故意性失实。
非故意性失实是指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当然,因为编辑的疏于检查和核对不严出现的技术性差错等,也是一个原因。
上述新闻失实,我们可以归结为,新闻工作者的个人能力不高,工作态度不认真严谨造成的一些失实。
还有另一种新闻失实的原因,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这种新闻失实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新闻工作者个人问题,也有新闻队伍内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原因。当然也有一些单位的风气不正,利用新闻来虚报成绩,为个人或单位骗取荣誉或掩盖劣迹。
新闻失实会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及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因而不论是整个行业还是媒体,又或者是新闻工作者个人,都应该把捍卫新闻真实放在首位,避免新闻报道失实。
首先,新闻工作者应该树立职业意识,明确职业规范。
其次,应该加强新闻职业培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让他们有能力辨别新闻线索的真实性。
之后,应该建立健全编审制度,把好编辑关,这样即使记者那里出了问题,也有能力在新闻报道出去之前发现新闻失实,制止这种报道。
避免新闻失实不是某个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个新闻行业的问题。在宏观上,建立健全制度,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个完备的制度,在个人方面,新闻工作者也应自身努力,保证自己手里报道出去的每一篇新闻都是真实有效的。
1.微观真实,宏观失实
即个别事实是真实准确的,但是这一事实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导致新闻的宏观失实。
比如在一家报纸报道的时候,整个版面上全部都是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报道,尽管每篇报道都是真实有效的,但是,整体上就会让人产生负面的想法,对这个社会产生失望。因此,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应该全面地反映整个社会的面貌,避免宏观失实。
2.阶段真实,宏观失实
由于事情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对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在某一个时刻或阶段可能与之相符合,但是随着时间的转移,事情发生了变化,新闻机构没有对时间的进展作及时、连续的跟踪报道,而是仅仅停留在前一阶段的报道,这就无法完整地反映事件的真相,从而损伤了新闻的真实性,造成新闻失实。
因此,新闻媒体在做报道的时候应该注意,要完整关注整个新闻事件,及时做跟踪报道或者连续报道,让整个新闻事件能够完整准确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1.割裂客观事物内部因素的有机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条哲学理论人尽皆知。但是,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却容易忽略这一点,割裂了客观事物内部因素的有机联系,单纯地追求微观真实,造成了宏观上的失实,产生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这也是对新闻工作者个人素质与能力的一种考验,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在处理一件新闻事实的时候,应该将他放置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与整个时代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新闻失实。
2.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这是造成新闻宏观失实的一个主要原因。
然而很多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为了吸引眼球或者达成某种目的,刻意放大了某些个例的一些行为,尽管这些在微观上是真实存在的,但是随着量的积累,并不符合宏观上的真实情况。
3.一好百好,时过境迁
时代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一个新闻事实,有可能明天的情况与今天大相径庭。在报道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地跟上事情发展的规律,那么很有可能就在前一天还准确的新闻事实,在第二天就成为了假新闻。
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提升自身的水平,包括各种意识,比如宏观意识,责任意识还有大局意识。并且,应该对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提高自己的新闻理念水平和新闻观念。同时媒体的负责人应该做好把关人,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手下的新闻工作者能够做到新闻真实。
其次,要时时刻刻把握好宏观基调,在整个版面的编排上要注意不能光为了吸引眼球,制造经济效益,而一味地编排那些明明是个例的负面新闻,从而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媒体为了在市场中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不可避免的要追求可读性,发行量,还有广告效益等等。但是,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所以想要实现这些经济效益首先要保证正确的社会效益,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住自己的准则。
媒体在对一个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不能仅仅将结果报道出来,因为有时候仅仅一个结果,其实并不能让受众对整个事件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产生的观点和看法也未必就相同。
只有完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受众才能对整个事件的概况清楚,才能立体客观的产生看法,而不是只能接受媒体给予的结论。将“结论式”报道转化为连续式报道,能够完整地还原整个新闻事实,能够让受众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想法。
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的、引人注目的事件,新闻媒介公开地、全面地报道出来,满足了人们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渴望尽早了解的要求,堵塞了流言蜚语的散布渠道,使党和国家政府的政策能及时传达到群众中去。
因为现在自媒体的流行,在微博、微信及各种传播渠道中,信息传播的极其迅速并且广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信息的真实性的辨识也就成了一个问题。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在网络上就流传着各式各样的流言,如果不能及时发布真实准确的消息,让这些流言疯传,就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电视及新媒体的普及,其优势也大大的展露出来。
“直播式”报道更为直观且及时,可以让受众在新闻事实发生的同时参与进来,甚至可以边报道,边收到受众的反馈,让媒体可以根据受众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报道方式。
这种报道方式方便且快捷,而且能最大程度低保证新闻的真实性,随着新闻事件的发生即时报道,受众所能接触到的新闻事实几乎是同步的,也就避免了一些新闻工作者在后期报道的时候为了一些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更改新闻事实将虚假的信息传递给受众。
新闻的微观真实是指对新闻具体的客观事实所做的真实的反应,宏观事实是指在微观事实的基础上,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新闻的微观真实是基础,对宏观真实起制约作用,宏观真实是微观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对微观真实起指导作用。
对新闻媒体来说,首先要做到每篇新闻真实可信,还必须对实际情况做全面、客观的正确估计,通过控制报道量和连续报道等方式,做到宏观真实。
实现新闻报道的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真正统一,切实地实现新闻的真正真实。从而是新闻媒体能够获取受众的信任与尊重,保持自己在受众之间的威信,不让受众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