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水务局,山东荷泽 274300)
(1)水、气、声、渣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工程开挖区排水、砂石料及机械设备维修冲洗废水等,排入水体后,会增加水体的浑浊度,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因生活用水量较少,可将生活废水排入施工生活区的旱厕与粪便集中采用化粪池进行处理[1]。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机械土方开挖、排放的尾气、材料运输及装卸产生的粉尘。噪声源,大致有连续的噪声、施工机械设备的固定、移动断续的交通噪声等。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体废气物,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污染环境。(2)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个工程,占地主要是农耕地。农田的减少,会影响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对农作物的产出。工程场内运输来往和对外交通频繁,可能影响主要公路的通过能力,这样会造成局部暂时道路不畅。施工高峰期,人员集中,劳动强度大,加之施工人员的基础设施简陋,为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提供了条件。(3)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造成人为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发生在施工开挖区、弃土弃渣区、生活区等为主,水土流失,会破坏现有的地表植被,并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让这个地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工程实施后,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通过植被恢复,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可以改善周边小气候,优化生态环境。
(1)社会环境影响。实施灌区节水工程,节约了水资源,为农业保障提供供水,使水资源供需矛盾缓解,促进单县经济发展。改善种植结构,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振兴单县的经济。灌区渠道衬砌,增加渠道输水和输沙能力,减轻引黄灌区上游泥沙处理负担,防止总干渠淤积。(2)减少灾害影响。通过实施工程后,渠道两侧渗漏和配套建筑物漏水现象减少了,地下水位降低了,灌区人民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通过实施配套工程,进一步完善灌区灌排体系,涝能排,旱能浇,减少了水旱灾害,大大增强了水利效益。(3)生态环境影响。通过实施工程,把更多的引黄水,供给灌区下游地区,开发利用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大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扩散被遏止。缓解灌区水资源匮乏,美化生态环境,调节局部气候,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2]。
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施工期间污废水主要来自于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工程完毕后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
2.1.1 生产废水
(1)砂石料及机械车辆冲洗废水。在施工营区或机械停放区设置隔油沉淀池,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的废水主要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对废水进行处理。施工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部门定期清运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2)基坑废水。本项目基坑废水主要是围堰内原来的河水、渗水和降水,其水质与原渠道内水质基本相同,只需在基坑内开挖集水池,让坑水静置后进行抽排处理。
2.1.2 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在施工现场设临时旱厕,生活污水全部进入临时旱厕,由当地农民收集做农肥综合利用,禁止向周围水体排放。
针对本项目特征,应采取以下措施减缓生态破坏:(1)不得在水体附近清洗施工器具、机械等,加强施工机械维护,防止施工机械漏油,若有漏油现象应及时收集,并用专门的容器盛装后统一处理。(2)料不准堆放在水体附近,并应设蓬盖或围栏,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3)严格控制施工行为和临时占地在工程红线范围内,准确定位水下清障地点与范围,尽量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在水下施工时,禁止将污水、垃圾及施工机械的废油等污染物抛入水中,应收集后和工地上的污染物一并处理。(4)水工程的施工时间宜安排在枯水期,以避开大多数鱼类产卵和幼鱼成长阶段,施工时尽量避开鱼类的产卵区或幼鱼生长区域。对施工人员宣传教育,禁止捕捞鱼类。
2.3.1 工程措施
对绿化区域进行土地整治,清除建筑垃圾,平整土地,用于恢复植被。施工过程中整地深度为0.4m,挑出土壤中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碎石。建筑垃圾等杂物,然后按表层土清理—施有机肥—深耕方案进行,整理完毕后,采取相应的绿化措施来美化项目区环境,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方案要求整地后地面坡度不低于3°,土壤覆盖0.4m以内的粒级为1cm以上的混凝土、渣粒及有毒有机垃圾已经清除,土壤疏松。经统计,本区土地整治面积为12.24hm2。
2.3.2 植物措施
对渠道内设计水位以上0.5m区域,采用撒播种草进行防护,草籽选用狗牙根,撒播密度60kg/hm2。经计算,该区共需撒播种草12.24hm2,考虑2%的耗损,需草籽749.1kg。
按照噪声防止有关规定,采取对固定生源封闭作业、流动车辆控制高音鸣笛等措施。对距离噪声敏感点100m内的施工点,应避免夜间22:00~6:00时段作业,减少对居民影响[3]。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开挖土石方产生的弃土、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须收集后及时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弃土堆放于渠道两侧,施工完毕后弃土边坡按1/2~1/3整平后全部绿化,防治水土流失。建筑垃圾应尽量综合利用,不能回用的按环卫部门要求运输到指定地点。
针对本工程施工期主要有作业设备产生的噪声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废气、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采取处理措施,在工程运行期做好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加强安全监测工作。
结合主体工程布局,现状地貌的特征,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方式,确定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为渠道工程区、建筑物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堆土区和道路工程区5个分区。(1)主体工程防治区。主体工程防治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是植物措施,即渠道两岸绿化,覆盖林草。(2)施工临时工程防治区。施工临时工程防治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为植物和临时防护措施。植物措施即采用撒播植草的方法,对临时占压的荒草地进行迹地恢复,临时防护措施主要是对临时堆土进行覆盖、拦挡防护。
根据上述分析,这个项目工程区,现状环境保持良好,大的污染源和污染因素基本不存在。缺乏淡水资源,导致项目区生态环境有所恶化。实施本工程,可为项目区解决水源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工程的实施过程可能会给项目区带来一定的环境负面影响,但通过相应措施,可降低负面影响最低限度。建设项目实施时,应按当地有关绿化规划要求布置必要的绿化设施,从根源上避免建设项目后期运行过程中对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该项工程内容和环境影响情况,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工程总体环境保护投资为188.7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