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彩衣堂建筑彩画是明代江南建筑彩画的典型代表,文章从彩衣堂建筑彩画的色相、明度、纯度入手,简要分析彩衣堂建筑彩画的色彩模式,通过对彩衣堂建筑彩画的色彩的分析,探讨明代江南地区部分建筑彩画的色彩模式。
关键词:彩衣堂;色彩模式;明代;建筑彩画
中图分类号:TU-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8-0-03
1 彩衣堂建筑彩畫
彩衣堂位于苏州地区常熟市老城区内,是清代名人翁氏故居的主厅,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中轴线共七进,其中第三进大厅为主体建筑彩衣堂。厅三开间,硬山五脊顶,五架梁并轩前后廊九架橼屋。整座建筑高大轩敞,用材壮硕,内部结构和彩绘雕塑极为精美,具有鲜明的明代建筑风貌,厅内彩画制作精良,内容丰富,图案古朴,色彩素雅,是我国江南包袱彩画的优秀代表。
关于彩衣堂的彩画,在之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并且在彩衣堂纹样、装饰特征、历史渊源等方面已有较为成熟的分析总结。但对于彩衣堂的色彩模式,却鲜少有人研究分析。翁同龢纪念馆出版的《彩衣堂建筑彩画艺术》[1]一书,把这一艺术珍品所蕴含的艺术美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实物参考资料,也为文章的撰写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2 常熟彩衣堂彩画的主要特征
彩衣堂坐北朝南,是翁氏故居中的主体建筑,有彩画百余幅,总面积约150㎡,分为纯包袱、全构图包袱及仿官类彩画三大类。部分画面施沥粉堆塑,色彩有青、蓝、碧、绿,间以黄红色,以突出立体感。不仅如此,为了使有的建筑彩画整体更加壮丽美观,增加了饰金这一道工序,呈沥粉贴金的效果,用金色做点缀,工艺活泼生动,具有美观惊艳的效果[2]。这是明代建筑彩画一项新的改革与成就,沿用至今。除此之外,彩衣堂的建筑彩画主要的藻饰,位于檐下额、枋、梁结构部分,其明间梁架上还采用雕、塑、绘合一的手法,阳光角度不同,彩画的阴阳面也随之变化,生动、华丽且富有美感。
彩衣堂的建筑图案五花八门,不仅有以云龙、仙鹤、麒麟等祥瑞动物作为主体的,有以石榴、玉兰花、梅花等植物花纹为主体的,还有以卷草纹、如意纹、水波纹等几何花纹为主体的,更有将三者结合,带有“喜上眉梢”“万事如意”“连中三元”等吉祥寓意的图案彩画。绘画内容多取吉祥之意,形态逼真,花样繁多,变幻无穷,无一不体现着当时绘画匠人的能工巧思。
江南的雕塑在全国范围内都较为出名,彩衣堂的建筑彩画很好地将彩画与雕塑结合了起来,部分彩画上还配有浮雕,如梁上雕有仙鹤、云雾山等浮雕图案,整体富有层次感与韵律感,不同时间段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美感。这种集绘画和雕塑于一体的建筑彩画,是江南建筑彩画的代表之一。
彩衣堂建筑彩画色彩丰富、变幻无穷,笔者从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彩画的色彩特征。
2.1 彩衣堂彩画的色彩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颜色的最基本的准则。
纵观彩衣堂的彩画,大部分色相为红黄,以及类似色的暖色调,当然也有青、绿等色点缀,整个彩画和谐统一,能满足视觉平衡的需要。
其中正厅五架大梁枋心上绘制的是三交棱花锦纹直包袱的图案。整个袱子画面采用了烟琢墨作,八方格作青、香二色平涂,朱色宝相花心,其周边与四方如意锦盒相间,涂以朱、绿二色。
在正厅轩廊的轩梁内侧面,袱子为四处八方如意龟背纹,锦上叠加烟琢墨,以红、黄为底色,黑色勾绘轮廓,整体形象丰富多彩。
彩衣堂的山雾云以及抱梁云透雕图案的整个装饰部分金碧辉煌。中间的梁采用烟琢墨作,青、绿、朱三色相间,整体各有特点,效果统一。
但从全局来看,并非所有的彩画均是暖调,有的以青绿冷调为主,用以衬托包袱锦,突出包袱锦。
位于明见梁内侧面的烟琢墨作六方几何纹组合的彩画,整体画面为青绿色调,以朱香二色为陪衬,画面呈现出清淡、素雅、明快而富有立体感的效果。
四梁界的袱子边缘做的是水波纹式锦带,用黑白两色作各部分的分界线,两侧的箍头作青地沥粉堆塑的石榴、寿桃、荔枝等吉祥图案,代表“多子多福”“福寿吉祥”。
连机上的彩画为烟琢墨作紫、绿两色相间的卷云纹与茱萸纹连缀组合成的纹饰,有“万事如意”的美好寓意。中间绘有西番莲花,花心为小点金。整体颜色清新淡雅、富有表现力。
总体来说,彩衣堂彩画的色彩色相大多为暖色调,对比强烈,但也有冷调。图案描绘细致,清丽中显出富贵之气,与北方官式浓墨重彩的彩画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2.2 彩衣堂彩画的色彩明度
明度又称为亮度,是色彩的亮暗差异,即使是同一色相的颜色,在明度方面也可能有所不同。
阿恩姆在《色彩论》[3]中提出:“所有的视觉现象都是色彩和明度造成的,规定形状的界限来自眼睛对不同明度的颜色面积进行区分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明度的重要性。
在彩衣堂的彩画中,明度为中调的居多,构成了稳定、明朗、和谐的效果。
常见的为烟琢墨作青、香地四出八方如意锦纹彩画,两侧藻头作绿地青、香色西番莲卷草图案。以青、香、朱等色为主色,一亮一暗交相呼应。
布坊中央的是海墁式六出六方锦纹彩画,采用烟琢墨沥粉片金作,四周边作海墁式梅花的纹饰。两侧的藻头为沥粉片金作彩蝶花卉的图案,图中线条交叉重叠,构图复杂。背景为墨色,配合亮的片金,整体画面富有立体效果。
荷包梁上的整体画面彩画为花卉组合的图案,花卉枝干缠绕花卉本身,中间的“寿”字突出主题。花瓣、花叶采用烟琢墨五彩平涂的技法,叶子用了另外的渲染工艺,以增强整体画面的质感,整体明度呈中调,统一美观。
彩衣堂的建筑彩画中最常见的图案为锦纹,呈现的效果不乏“锦上添花”“锦中有锦”等吉祥说法。锦纹常见的彩画有烟琢墨海墁式的,整体画面为青绿色调,明度呈中调,淡雅、朴实的感觉扑面而来。上面绘有沥粉贴金的“福、禄、寿”三字,象征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综上所述,彩衣堂的彩画中涉及的明度大部分为中调,当然也不乏烟琢墨的暗色和片金的亮色,显得沉稳、大气,艺术风格独特。
值得一提的是,彩衣堂的建筑彩画上采用了“上五彩”“中五彩”“下五彩”三种不同等级、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彩画,这在国内外的建筑彩画中是少见的[4]。在“上五彩”中,整体图案沥粉贴金,在以青绿为主色调的图案中,拉开了明度对比。在“下五彩”中,整体图案采用墨线勾勒,没有沥粉贴金,是整体建筑彩画中最简单的一种做法。这样的彩画明度差距小。最常见的为“中五彩”,整体明度呈现中调,能给人舒服、自然和谐、心旷神怡的感觉。
2.3 彩衣堂彩画的色彩纯度
纯度是一个画面给人感觉的重要标准之一,纯度高的画面给人刺激的感觉,纯度底的画面给人低沉的感觉。
彩衣堂彩画的本纯度大多偏中调,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彩画纯度开始偏灰调。整体彩画在纯度方面给人温暖、舒适、惬意的感觉,而非刺眼、炫目。
轩梁底部中央的彩画,描绘的是四出八方如意龟背纹,与内外侧相同,三面完美结合。梁的中间作青地沥粉片金龙,锦边作水波纹饰,两侧箍头为五彩流云仙鹤图。色彩饱和度不高,却不失华美之感,具有和谐统一的效果,将彩画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烟琢墨作海墁式四方连环锦纹。锦边花纹为海墁式沥粉片金作宝相花、卷草纹图案,两端箍头为沥粉片金作的“福、禄、寿”三字。纯度为灰弱调,可能是大体上为烟琢墨的原因,给人沉稳、大气的感觉。
托匾枋是支撑匾额的枋子,托匾枋的箍頭彩画为烟琢墨青、绿相间碾玉装点金作如意纹西番莲花图案,底部为烟琢墨作水波纹饰,青、绿色相间碾玉装祥云连缀组合的图案。纯度较为接近,因为色调的变化,画面活泼具有动感。不同色彩的对比,产生了协调、平静的效果[5]。
从色彩的三大要素入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彩衣堂的彩画始终保持着暖色色相、中调明度、中调纯度的独特色彩模式。
彩衣堂彩画在色彩的处理上不仅采用普通冷暖、明暗、纯灰的做法,还制造出了比北方彩画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大大增强了彩画的实用功能。正是因为有这一独特风格,彩衣堂彩画才能吸引人们驻足欣赏,探究更多的奥秘。
3 明代江南地区部分建筑彩画
了解了彩衣堂建筑彩画后,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彩衣堂建筑彩画的色彩模式推出明代江南其他建筑彩画的色彩模式呢?下文对明代江南其他建筑彩画进行探究。
明代江南地区(泛指苏、浙、皖一带)文化发达、经济富庶,文化情趣上以文人雅士之趣为代表,也不乏富贵之风,这常常表现在民间建筑彩绘上。彩画不仅图案多种多样,在颜色方面也具有代表性。
以下着重分析明代江南地区两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彩画。
3.1 宝纶阁建筑彩画
宝纶阁位于安徽省徽州区呈坎村,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该阁建于明万历年间,分为上下两层,底层三个三间寝堂相连,形成九开间的大屋,两侧还有梯间,底层各间梁架、檩木上皆有彩画,十分富丽。这些彩画的色彩以黑红为主,以白线分割,间有驼色、粉红、深蓝等,各色都为平涂的方法。部分彩画的边框用色为红地白花黑边线,或者黑地白花红边线。颜色单纯而强烈,用于分割边界线。
从总体上来看,宝纶阁的彩画整体为暖色调,颜色明度和纯度较高,艺术效果华丽而庄重。各个彩画虽图案不同,但整体效果异常统一,具有和谐共生的视觉效果。
3.2 休宁吴省初宅建筑彩画
安徽休宁县吴省初宅建于明代中晚期,尚保留明代的彩画,而且别具特色。彩画分布在大厅梁枋、天花及厢房后部天花上。大厅彩画为方阁间十字花,颜色以红、蓝为主色,大梁上的彩画以黑、红为主色,白色勾边。最有特色是它的天花彩画,以淡墨线勾勒,上面绘有花卉,颜色以红、绿、蓝为主,采用写生的画法,形式活泼自由。
吴省初宅的彩画优美恬静,优雅素净,但整体的色调依旧以暖色调为主,部分用冷色点缀,达到装饰的艺术效果。明度和纯度相对于彩衣堂的彩画来说较高,但整体以中调为主。
3.3 明代江南建筑彩画和北方建筑彩画色彩对比
江南地区的彩画色彩和北方有很大的区别,这和当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甚至是人们的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北方建筑高大雄伟,给人宏伟壮观之感,建筑彩画的色彩和整体建筑的色调统一。北方的建筑屋顶以金黄色居多,两边的柱子呈红色,中间的彩画部分需要形成对比关系,强烈突出威武壮阔之感。因此北方的建筑彩画常常以青色、绿色等为主基调。如果说北方的建筑像洒脱的男子,那么南方的建筑就像娇小可人的女子,其建筑屋顶一般呈黑色等深色,两边的柱子与其配合,一般为赭石等颜色。为突出中间的彩画,一般采用暖色调,如红棕、土黄等作为主色调,青色、绿色等偏冷色调作为点缀[6]。上文谈及的宝纶阁建筑彩画及休宁县吴省初宅建筑彩画都符合这一特征。
仔细观察江南地区的建筑彩画可以发现,一个建筑内的彩画有多种色彩呈现方式,甚至在同一个木构件上都可能出现不同的色彩,但是整体又非常和谐统一。相比于北方建筑彩画色调的单一、固定,江南建筑彩画的灵动活泼,这可能与江南地区的文人墨客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变化能给人一种舒适的美感,让其得到心灵的洗礼。在变化中寻求统一,这正是江南地区建筑彩画的魅力之一。
江南地区的建筑彩画富有神韵,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还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能在视觉上、精神上为后人带来不同的享受。其色调千差万别、明度层层交替、纯度渐进对比,我们可以通过彩画看到每一个匠人的巧思与创造。
4 结语
彩画是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方式装点着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环境价值、形式美学价值,并且传统的建筑彩画艺术是最具有东方特色的装饰手法,是最能体现华夏艺术特色的装饰手法。
可惜的是,不少建筑彩画因年久失修、自然老化等,局部或大面积出现脱落、变色、缺图、断线等情况。因此,建筑彩画的保护与修缮十分重要,这也是一项长期的、有着重大意义的工作。
对建筑彩画色彩进行研究,展现其特有的色彩模式,让更多人欣赏到它的美,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义务。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关注现代设计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那些具有年代感的事物,如何将古代元素和现代产物完美结合,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翁同龢纪念馆.彩衣堂建筑彩画艺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24.
[2] 葛轩辕.明代早期官式建筑彩画类型及其研究[J].兰台世界,2015(30):103-105.
[3] 阿恩姆.色彩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8-10.
[4] 时卫平.谈江南彩衣堂建筑彩画的艺术独特性[J].东南文化,2012(2):124-126.
[5] 彭梅.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3.
[6] 李立新.戏彩之娱:彩衣堂装饰艺术与江南民间文化[J].民族艺术,2007(1):55-60,75.
作者简介:石若昕(1996—),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