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自主探究视域下主题课程的开展与推进

2021-11-26 10:56林嘉蕙
考试周刊 2021年80期
关键词:主题课程自主探究教学实践

摘 要:在幼儿园主题课程开展下的不同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宽松自主的探究环境,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和帮助幼儿架构自主探究的经验,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文章以中班课程活动《爱眼护眼,点亮睛彩》为例分享一些教学实践经验。

关键词:自主探究;主题课程;教学实践

一、 主题活动的缘起:基于幼儿探究兴趣点,选择互动性课程

(一)座位风波首发问

开学了,在调整座位时,除了考虑到幼儿的身高,还需考虑到他们的视力情况。班里高个子女孩小颖在假期刚刚配镜,为了方便她更好地学习和用眼,我们在第一排给她留了一个位置。“老师,为什么她个子高还要坐前面呢?”之前坐在小颖旁边晨晨不理解地问。“因为她的眼睛需要更近的距离和更好的光线才能看得更清楚”“可是她不是有戴眼镜了吗?”“我看见王老师也戴眼镜”“王老师有时候也会不戴眼镜的”“那不戴眼镜看得清楚吗?”“戴眼镜的时候上面有时候会有水蒸气,那可能也会看不清楚”……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对戴眼镜这件事产生了很多的想法和疑问,我们鼓励孩子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向王老师寻求答案。

(二)视力筛查引猜想

学园每学期都会组织视力筛查活动,请来专业的眼科医生为幼儿检查视力情况,这次的视力筛查增加了更多的步骤、检查过程更为详尽:伟伦视力初筛、检查眼位、验光仪验光、E字表测试等。这样一来,不同视力情况的幼儿接受的检查内容将会更有针对性,例如有的幼儿只需进行初筛,而有的幼儿视力初筛出异常时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其他环节的测试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有了对比,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检查内容不一样呢?什么人才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查?如果眼睛被检查出问题了该怎么办?过几天班级收到了视力筛查结果通知單,通知单上要求家长带幼儿到眼科医院复诊并及早干预治疗。此时幼儿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去医院还要做什么样的检查?是不是要配眼镜了?

在孩子们抛出的一个个问题下隐藏着的是他们的好奇心和对于未知的探究欲。在幼儿已有视力检查的经验基础上,教师要敏锐发现幼儿探究欲的特点,明确活动要让幼儿“发展什么”。同时立足于幼儿关注点“为什么要戴眼镜”“为什么要检查视力”等一系列问题,遵循“一日生活即课程”的理念设计开展互动式主题课程内容《爱眼护眼,点亮睛彩》,力求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与经验架构,为进一步地深入学习做出铺垫和引导。

二、 主题活动的开展与推进:幼儿自主探究,深挖课程价值

(一)聚焦问题,制定调查内容——“调查大行动”

活动一:家庭小调查

在我们的家庭中,有哪些人需要戴眼镜或已经戴眼镜的呢?他们是什么原因需要佩戴眼镜呢?在活动起初,我们根据幼儿的问题展开了第一轮家庭调查活动,幼儿事先想好调查时要问的几个问题,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调查到的答案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下来,并带来班级与同伴进行分享。

调查结果显示:爸爸/妈妈/姑姑/姨姨看不清楚,其中大多数是近视眼、远视眼、散光;姥姥/奶奶看不清楚,多数是因为老花和白内障;宝宝看不清楚,是因为眼睛没有发育好;其中有位幼儿还提到身边有亲属是盲人,眼睛看不清楚东西……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调查结果,还将自己的图示记录做出了简要说明:黑色的圆圈表示盲人、蜗牛壳状的卷卷线表示老花眼、灯泡状的圆圈表示散光等。他们还交流了调查过程中听来的关于戴眼镜的许多故事。

幼儿在这个小调查活动中收获了初步的调查经验,并能在调查活动中初步运用较完整的语言交流与提问,能尝试将调查结果用简易的符号记录下来,能在生活中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中心话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和学习。

活动二:幼儿园大调查

幼儿有了第一次的调查经验以后,他们有了新的愿望,即将此次的调查经验延伸、扩展和运用,完成新的探究——他们提出了新的探究要求:调查幼儿园里佩戴眼镜的人数和原因。

1. 设计调查表

第一个难题便是调查表该如何设计。为此我们开展了数学活动《好奇的鳄鱼王》活动,以绘本故事为载体,引导幼儿在看、听、说、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比与观察,找到调查表的特征——表格与符号,他们在设想和讨论不同符号的过程中碰撞出许多新的火花。紧随其后,班级开展了《设计调查表》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调查表的设计:每组幼儿推选出一位代表来完成表格的绘制,而后每位组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选出代表不同年段、不同班级的符号并记录在调查表上。

2. 采访与记录

带着设计好的调查表,幼儿自发组成小队,带着图表、话筒、纸笔和记录卡兴致昂扬地出发了,在采访过程中,他们还发现自己的问题:一大批采访员一起挤进班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提问,耽误了很多时间,还显得不够礼貌。经过协商和调整,他们推举出一位采访员,其他人负责记录配镜数据和配镜原因。随着采访过程不断推进,幼儿的采访愈加大方和顺利,甚至还能在采访前礼貌问好。在采访过程中幼儿接触到“屈光不正”这个词,他们利用散步时间去向园医了解这个词的含义。

3. 数据的统计

采访与调查结束后,记者小组回到班级对着统计表上的数字发愁:“这么多班级的数据,要怎么才能知道幼儿园戴眼镜的人数一共是多少呢?”此时有幼儿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所得的经验带入问题,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我爸爸是用计算器按数字来计算的”,随着他这么一说,不少幼儿受到启发,也跟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电脑计算”“我哥哥计算的时候会数手指头”“我妈妈在计算的时候嘴巴会小小声地一直念数字”……幼儿热烈讨论着,可见他们对生活中的观察是多么仔细啊!

这时芊芊小朋友说:“如果我们不会计算,我们就来数数好了。”她说可以找来积木代替数字,再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就代表人数的总量。于是幼儿分头去找来各种替代物,有的找来积木,有的找来花片,有的找来积塑,有的找来图形……他们一起合作,一边看一边认真摆着替代物,一边尝试手口一致地数数,数完后还不忘与老师核对是否正确,所有人欢呼雀跃,空气中满满的成就感。

当代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家泰勒说过:“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并不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而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课程内容的挖掘与延伸源于幼儿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自主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保持着一股学习热情、探究内驱力和积极的状态,让探究更加自觉主动、独立专注和投入,推动着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延伸与丰富。

(二)主动探究,大胆交流——“追光游戏”

轰轰烈烈的调查大行动结束之后,孩子们发现自己身边的家人、幼儿园的同学、甚至老师阿姨有这么多人佩戴眼镜,原因也各不相同,那么“为什么看电视眼睛会坏掉”“眼睛如果看不见会是什么样的”“盲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提出更多新的问题焦点。我们在幼儿的问题中挖掘课程内容中新的教育价值,设计了以下几个课程内容,意图引导幼儿在知、情、意、行的不同维度上通过游戏、探究、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活动一:多维度的盲人体验游戏

1. 盲人抓小偷

我们在空旷的场地上开展第一个游戏“盲人抓小偷”:部分幼儿眼睛蒙上眼罩,看不清任何东西的他们要将手上的“小宝物”放到对面终点线的“宝箱”里,但是在他们一路摸索着前进的路上,有几名“小偷”会偷走他们手中的“宝物”,这就需要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保持警惕,利用自己的感知觉来完成任务。游戏结束后,寥寥无几的幼儿能将手中的“宝物”送到宝箱中,大部分幼儿气恼着“宝物”被小偷偷走,可这样的游戏他们却很喜欢,带着满满的新鲜感玩了一遍又一遍,体验着摸黑游戏的紧张和刺激。

2. 盲人过障碍

我们选择在绿草地上开展了第二个游戏“盲人过障碍”,场地上创设着一个布满障碍的场景:有布网、木凳、爬垫等许多的运动器材,幼儿蒙上眼罩后要从这些障碍中通过,到达对面的终点。游戏过程中,“盲人们”都降慢速度,谨慎地前行,生怕撞到和跌倒,在碰到障碍物时又缓慢地往其他地方调转方向。可是慢慢地不断有人摔倒,有人摘下眼罩偷看,有人抓着同伴的手结伴而行,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目中的黑暗世界带来的可怕,甚至有人在小声哭泣和停止游戏。

3. 盲人走小路

我们在学园一处由各种建筑材料筑成的小路上开展第三个游戏“盲人走小路”,幼儿蒙上眼罩后先后通过“沥青路”“石板路”“竹子路”“鹅卵石路”等崎岖小道,进一步体验盲人在黑暗中行走的不便;其后幼儿引发思考和讨论:是不是能找到一种辅助工具,就如同盲人的盲杖一样,帮助他们更好地通过小路呢?于是他们去往三个不同的体育室里寻找不同的体育器材来充当盲杖——有长棍、呼啦圈、滚筒等,并探究如何挖掘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然后拿着这些工具再走一次崎岖小道,感受助盲工具给盲人带来的切实便利——特别是心理上消除紧张和恐惧而又有所依赖的感觉。

三个游戏的设计抓住幼儿心理上的转变,难度层层深入、思考环环相扣、探究逐步展开,从好奇——害怕、受挫——解决问题的心理变化,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体验中切身感受到盲人的不便和困苦,从而激发他们发自内心地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愿望,为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挖掘和推进提供助力。

活动二:寻找生活中的助盲设施

通过三个体验游戏,引发了幼儿讨论:盲人看不见外界事物,那么一定会有很多的不便和困难,那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设施是为盲人设计或者可以为盲人提供便利的吗?借此课程节奏在幼儿的探讨中加快推进的脚步,幼儿跟随家长走上街头,将眼光投向生活公共设施,通过观察、提问、猜想、自主探究、查閱资料等方式去挖掘和了解日常我们看来平淡无奇却对盲人有着重要意义的事物。最后幼儿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在表达和倾听的过程中互相碰撞自己的观点。如他们找到了电梯里的凸点、纸币上的盲文和盲文书,能够更好地帮助盲人通过触摸来辨别;公园、街道、公厕的专用盲道、残障卫生间等为盲人的出行提供便利;还有街头路口的语音提示红绿灯、公交站的自动语言报站设施也极大地化解了盲人出行的困难……

幼儿的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知行统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指导行,以行验证知,我们看到的是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思考和探究,他们的合作能力、独立探究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在不断得到提升,这就是主题课程带来的良好教育教学效果。反之,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在同样不断地推动课程的实施。

三、 课程阶段小结

首先,课程须来源于幼儿,以幼儿的关注点和“真兴趣”确立课程目标和内容,同时根据中班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调整适合他们的课程目标;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幼儿学习的热忱,才能让他们主动地学、真正地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在课程中不断挖掘出新的课程内容,不断追随幼儿探索的脚步,使得活动既能帮助幼儿梳理前期经验,又能帮助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同时引导幼儿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知识经验的构建,促进知识系统化,最终推动幼儿的思维和课程有效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兴强.提升农村幼儿园主题课程实施效果的对策探究[J].成才之路,2021(15).

[2]吴振东.幼儿园主题课程实务指导[J].幼儿教育研究,2021(3).

作者简介:

林嘉蕙,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幼师附属幼儿园。

猜你喜欢
主题课程自主探究教学实践
幼儿园开展主题课程的反思
“欢庆元宵”主题综合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带着STEM的梦想飘向远方
中班主题课程《走进动物王国》的实践与反思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