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松岩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3.007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尤其注重学生的名著阅读。名著教学也担负着学生语言的构架、思维的提升、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重大责任。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常态;导,却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考验。如何引让学生阶梯式阅读,逐步深入,读出共性的情绪与个性的分析呢?下面就《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本书为例谈谈阶梯式名著导读法。
一、探究这一本名著的阅读价值与方向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作者是朱光潜老先生,他的文字里有感性的艺术灵光,有理性的智慧深刻,他是一位有情怀有魅力的美学大师。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所关心的读书、修身、社会、运动、升学、选课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忠告,这些忠告富有哲理与美学的价值。阅读这十二封信,读者会感到好像朱先生就在自己面前娓娓而谈,如坐春风,惬意无比。在人生的青少年时期能读到朱先生的信,能够读懂朱先生的信,真的是孩子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能让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所提升。也希望能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爱上这本书的同时,培养超脱的态度、丰富的情趣、本色的生命、完美的人格。
二、策劃这一本书梯度阅读的任务与方法
(一)阅读预热阶段阅读方法
1.感悟式批注
在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在字里行间写下自己最直接的感受,以及是书给予自己的体悟。
2.碎片式对话式回复
可以把朱光潜老先生当作自己的教师、知音,与他在每一封信里写对话。
预热阅读方式:全书一共有十二封信,每一封信都叩击人的灵魂深处,学生每天睡觉前读一封信。
时间:两个星期。
(二)阅读研究阶段
1.提问式批注与归纳式批注
这是第二阶段的阅读,可以批注自己的疑问、归纳、见解。
2.感悟式回信
选取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地方,给朱先生写回信。
(三)阅读交流阶段
按照每个人感兴趣的主题归类合并,自成小组。
内容方面:
1.生活的情趣(美学)
2.社会的责任(哲学)
3.青年的选择(人学)
写作方面:
1.旁征博引、融会贯通的写作特色
2.举例论证、辩证分析的说理方式
3.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行文风格
小组合作研究形成文字稿:
1.启发式文稿:我青年当 (诗意生活、天下之责、志存高远)
2.回信式文稿: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回信
3.鉴赏式文稿:对文段的写作特色,进行品评
4.辩论式文稿:将文段改成辩论的题目,为朱光潜配上辩论的反方
(四)阅读延展阶段
1.走进朱光潜
为了更深刻地感知朱光潜,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朱光潜的《无言之美》《谈美》等。
2.走进美学
可以推荐学生基础性美学的书,比如《美学散步》。
3.走进更有意义的青春生活
让孩子思考青春与美学有什么关系。
三、注重阅读这一本书的点拨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多样的方式
2.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的深入阅读,激发学生对美学、哲学、文学、人学的兴趣
3.让学生树立正确、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的确定
目标2和3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阅读的第三个阶段。
写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回信。
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聊一聊《给青年的十二封信》,12天的灯光与文字,相信朱光潜先生早就成为你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要给你的老朋友写一封回信。
聚焦问题一:你想拟定一个什么标题?
同学们按照小组发言:
学生回答预设:拥抱生活的情趣
青年人的社会担当
我青春的选择
感谢您的亲切
我想跟您来一场辩论
从这些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认真进行了阅读。那么让我们给这些题目从内容上归归类:
青年与自我修养,青年与社会,青年与人生理想。
目录中的篇目应该怎么分类呢?
自我修养:谈读书
谈动
谈静
社会价值: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谈十字街头
谈多元宇宙
人生理想:谈升学与选课
谈作文
谈情与理
谈摆脱
谈人生与我
聚焦问题二:在回信里,你能告诉朱先生在读完他的信后你有了哪些变化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
1.我觉得读书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要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这兴趣如果现在没有,将来永不会寻出来了,而且如果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引诱。
2.我觉当自己忧愁的时候有自愈的方法。那就是动,求发泄,发泄的方式就是动,去发展,去创造。
3.我觉得我有方法去体悟生活的美好了,那就是“静”。静,就是领略,在生活中寻找趣味。让心灵变得空灵,不是物界的沉寂,在百忙中,在喧嚣里,偶尔丢开一切,然后去悠然遐想,无穷妙语便不断涌来。
4.我觉得我更加珍惜这样的幸福时代了。
5.我觉得我离真善美越来越近了,而且变得更有勇气去追求了。
6.我觉得我会更加坚持自己的爱好了。
7.我觉得我知道一篇好的文章是怎样修改的了。
8.我觉得我知道了该怎样处理理智与情感了。
9.我觉得我会用处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了。
10.我觉得我比以前更有诗意,情趣更高雅了。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的改变不仅仅是这些啊。有些东西现在你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有些东西你已经有了感觉,却还不知道这感觉究竟是什么,也许在生命中的某一天,也许在你处理问题的某一瞬间,朱先生的话语就会萦绕在你的脑海中,给你方向与力量!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就是:眼界、审美与情怀。它会不断帮助你构建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我们读经典的意义所在。
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启发你觉得朱光潜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真的是一位人生的导师啊!
用他自己对经典的解读就是:微尘里能见大千,刹那间能见终古!他的文字一如是!
聚焦问题三:你为什么这么相信朱光潜先生的话呢?
学生回答预设:
1.因为他说的有道理。比如在《谈动》一文中,他说:愁來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的一个人生,世界还是那么一个样的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愁,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
2.因为他说了很多名人的故事。比如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顽劣里,偶尔会跳出一两个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在《谈作文》里,他写了列夫·托尔斯泰是怎样修改自己的文稿的。
3.因为他说到了很向往的境界。比如在《谈静》中他谈到了文学,说了一些讲静趣的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领略趣味的能力,一半由于天资,一半由于修养。
4.因为他的话能叩击内心的深处,让我无法与他辩驳。他说的话总是那么有道理,这是因为里面有哲学的真相。他讲的故事总是那么厚重,这是因为里面有历史的厚度。他用文字营造的美好总是让人神往,那是因为里面有诗意、有画意,这些又是美学意境。
教师选择一段朱光潜的文字,要求学生用心灵导师、知识渊博的老者的语气读给大家听。
朋友:
去夏访巴黎卢佛尔宫,得摩掌《蒙娜·丽莎》肖像的原迹,这是我生平一件最快意的事。凡是第一流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中见出终古。雷阿那多·达·芬奇的这幅半身美人肖像纵横都不过十几寸,可是她的意蕴多么深广!佩特在《文艺复兴论》里说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特殊精神都在这一幅画里表现无遗。我虽然不知道佩特所谓希腊的生气,罗马的淫欲和中世纪的神秘是什么一回事,可是从那轻盈笑墙里我仿佛窥透人世的欢爱和人世的罪孽。虽则见欢爱而无留恋,虽则见罪孽而无畏惧。一切希冀和畏避的念头在霎时间都涣然冰释,只游心于和谐静穆的意境。这种境界我在贝多芬乐曲里,在《密罗斯爱神》雕像里,在《浮士德》诗剧里,也常隐约领略过,可是都不如《蒙娜·丽莎》所表现的深刻明显。
我穆然深思,我悠然遐想,我想象到中世纪人们的热情,想象到达·芬奇作此画时费四个寒暑的精心结构,想象到丽莎夫人临画时听到四周的缓歌慢舞,如何发出那神秘的微笑。
在这个现世纪忙碌的生活中,哪里还能找出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的人了,哪里还能找出深通哲学的磨镜匠,或者行乞读书的苦学生了现代科学和道德信条都比从前进步了,哪里还能迷信宗教崇尚侠义了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别的不说,就是看《蒙娜·丽莎》也只像看破烂朝报了。
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你的朋友:光潜
朗读点评:
应该读出一种谆谆的教诲、隐隐的担忧、殷殷的期望。发现朱光潜好像自己的老朋友,亲切,温和,贴心。
那么就在刚刚上课的时候,我们把12封信进行归类,似乎不知道应该把它归在哪一个类别里?
学生回答预设:
它是谈修养的,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不能像旅游的人们那样机械地走过场。
它是谈人生选择的,告诉人们沉静的苦心和长久的热情,是艺术创造、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
它是谈社会担当的,在机械生产高效率但又冷冰冰的社会里,能表现理想与人格的工作是被注入了温暖与意志的,这能令我们体会到生命之伟大、人类之智慧。
教师小结:经典作品,文字内容可以分类又不是完全割裂开的,这些内容是一种内在的衔接、有机的组合。
聚焦问题四: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写信之人?
在北京大学的燕南园中,有许多同学都曾见过这样一位老人,他的身材十分矮小,常独自静静地坐在青石板上望着来来往往的学生,眼里充满了童真。有时候,他会慢慢地绕到一段残垣断壁后,摘一朵小花,隔着矮墙递给过往的学生。
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他是谁,都被他的浪漫但有些突兀的举动吓到了。过了很久以后,当年那些从老人身边逃走的人才知道,原来他就是著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众人无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他!
一个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经手无数的苦难却依旧愿意怀着一颗纯洁美好的心!他是一个褒有赤子之心的顽童!
所以路过的学生接受的不仅是一朵盛开的花儿,更是一位大师越过残垣断壁,想要向后人传递的旷世风范啊!
所以,你感觉这十二天一直在跟什么样的人对话呢?
学生回答预设:
亦师亦友,因为虽讲道理,却不乏味;虽举事例,却不俗套。
他客观柔和,不乏锋芒;笔调谦逊,字字珠玑。
引入名家的评赏:
余光中(中国诗人、文学家、散文家):朱光潜的书不但内容、观点启发了我,而且他的语言很流畅、不油滑,典雅而不冷僻,对当时的我非常有帮助……
吴泰昌(中国学者):读过这位名教授数百万言著作和译著的人,无不感到他的文章,即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也都是以其晓畅通俗的笔调在和读者谈心。亲切的谈心,汩汩地流出了他露珠似的深邃的思想和为人为文的品格。
教师总结本课:
这就是一个要求人生艺术化的美学家的魅力!你愿意现在就动手给他写一封回信吗?也许这封信永远都寄不出去,也许这封信永远都没有读信的人,但是我相信这封信一定是你成长的起点。
以上就是我对阶梯式名著导读法浅显的认识,个人觉得学生应该对名著有深入而有阶梯式的阅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学生的思想才能逐渐成熟,在文字的世界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