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丽
我们常常发现一些看似悖论的现象,比如人们一边吃着炸鸡,一边喝着无糖可乐;一边设法摸鱼,一边拼命加班;一边处处薅羊毛,一边处处消费……在喂饱欲望和安抚良心的临界点反复横跳,仿佛才是人性的常态。
拿喝饮料这件事来说,如果只是图个“解渴”,那喝水就足够了。但冰柜里琳琅满目的瓶瓶罐罐,展示着人们对“喝水”这事,有着更大的口感诉求。
而现在,瓶瓶罐罐里的内容成分,也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不仅要好喝,而且要健康。说白了,多巴胺最大化和脂肪最小化,我们都想要。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新制定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建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减少游离糖摄入量。游离糖包括由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
糖已被世卫组织列入癌症三大诱因之一,和烟、酒并列。同时,游离糖的过量摄入会增加糖尿病、脂肪肝、肥胖、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概率。世卫组织推荐,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成人每日糖摄入量,不应超过25克。
而据统计,我国人均每年的糖摄入量是19.6公斤,相较于30年前,用糖量上升5倍;目前人均每日糖摄入量已接近53.7克,远超世卫组织标准。
世卫组织强烈建议,各国采取加贴食品和营养标签,管制游离糖含量较高食品,对游离糖含量较高食品实行财税政策等,来限制国民的糖摄入量。目前,法国、英国、匈牙利、挪威、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地,都在征收含糖饮料税。
从国民的角度,体检报告上日益异常的指标、肥胖化的身材等,都使得人们愈发重视健康问题。于是不难发现,从电梯里的广告屏到电视剧的冠名商,从便利店的大冰柜到奶茶店的餐饮单,0糖、0脂、低脂、低糖等标签逐渐霸屏。
任意走进一家便利店,打开最显眼的立式冰柜,你大概率不會错过琳琅满目的“健康”饮品:零度可乐、零卡雪碧、无糖气泡水、无糖冰红茶、无糖椰汁、无糖脉动等,从传统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百事可乐公司,到新兴品牌元气森林,从时尚的气泡水、功能饮料,到古早的椰汁、凉茶……可以说,如今的饮料厂商,没个无糖品类,似乎已经难以在市场中立足了。而对于像奶茶这种原本高糖高热量的现制饮品来说,添加“无糖”选项也已成为行业共识。
糖已被世卫组织列入癌症三大诱因之一,和烟、酒并列。
可口可乐公司的零度系列、百事可乐公司的极度系列,都是使用阿斯巴甜
“无糖”时代已来,然而,许多负面声音也开始出现。在网上检索“无糖”二字,“无糖陷阱”“无糖骗局”“无糖饮料能减肥吗?”等言论刷屏……
那么,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无糖”是否真为“陷阱”?
真的有好喝还不长肉的好事儿?事实是,有的。
目前,市场上的“无糖”“低糖”饮料大多使用的是代糖。根据中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液体食品中的含糖量只要小于5g/L,即可在包装上标注无糖—所以,许多产品只需使用非常少量的代糖,就能实现和天然糖同等甚至更高的甜度。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无糖饮料虽然很甜,但热量却非常低的原因。比如一听330ml的有糖可口可乐,含糖量(果糖和蔗糖)大概是33g,而一罐330ml零度可乐的代糖,阿斯巴甜的使用量只需大约167.5mg。
那么代糖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天然糖一般包括乳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和果糖。这几种是比较常见且传统的糖类,热量相近,其中果糖和蔗糖甜度更高。
而代糖又被称为“甜味剂”,主要包括天然代糖、糖醇、人工合成代糖。
其中,天然代糖主要有罗汉果糖和甜菊糖苷两类,它们的热量很低,但是甜度可达蔗糖的300倍;糖醇则包括乳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以及木糖醇,这几类甜度相差不大,其中赤藓糖醇热量最低;人工合成代糖主要有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其中三氯蔗糖的甜度最高,是蔗糖的600倍。
目前市场上运用较为广泛的代糖主要有三种:赤藓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赤藓糖醇,相关饮品有元气森林系列和百事公司的轻怡可乐;其次是三氯蔗糖,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Moster Ultra系列、酷氏苏打气泡水;再次是阿斯巴甜,可口可乐公司的零度系列、百事可乐公司的极度系列,都是使用阿斯巴甜。
食物中的糖含量对比示意图
当然,其他代糖也有得到使用,比如脉动使用的甜菊糖苷,康师傅冰红茶和统一轻啵使用的安赛蜜,农夫山泉和伊然气泡水使用的木糖醇等。
理论上,“无糖”饮品确实热量更低,能帮助部分饮料热爱者控制一些热量的摄入,“好喝不长肉”的事情是存在的。
另外,关于“阿斯巴甜致癌论”,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阿斯巴甜的最大安全用量为1g/kg。拿零度可乐举例,3罐(330ml*3=990ml)的阿斯巴甜使用量大概为500mg,1kg零度可乐的阿斯巴甜用量也不会超过600mg,处于安全范围。
此外,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和美国癌症协会(ACS)也已依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排除阿斯巴甜的致癌可能。所以,若不加分辨地给“无糖”扣上“陷阱”的帽子,确实有些盲目了。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保持健康的秘密,就是适当地节制食物、饮料、睡眠和爱情。”
再健康的食物,若没有“节制”,也会对身体造成负担。无糖饮料也是如此,虽说代糖比天然糖热量低,但若不加节制地饮用,也会带来安全隐患。
专家表示,糖醇类代糖难以在肠道中被消化,分解过程中容易产生气体累积在胃肠中,如果大量食用糖醇,可能会造成腹胀、肠胃不适。
此外,人工代糖摄取过多,也会对人体肝和肾造成负担,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在心理作用诱导下,无糖饮料也可能导致消费者“有更多空间食用其他高热量食品”的心理,从而出现类似“边吃炸鸡,边喝无糖可乐”的现象。结果可能是加重肥胖或其他健康问题。
所以,无糖饮料并不是百利无一害的,智慧且合理地享用时代赋予我们的优质产品,才是享受健康生活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