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正压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1-11-26 09:20胡芳玉熊志泉邱洪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22期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机气道

胡芳玉,李 渊,熊志泉,邱洪生

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赣州 341000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为早产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出生数小时后出现呼吸窘迫、呼吸衰竭、面色青紫等症状或体征。早期主要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RDS,该方法可有效减少呼吸机引发的肺部损伤,也为现阶段常用治疗方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主要原理为呼气时帮助肺泡保持扩张状态,改善肺部顺应性,提升氧合效果,但可能出现人机对抗等问题。双水平正压通气的原理为于呼吸时交替给予两种不同水平气道正压,可在高压力和低压力之间定期切换,此种通气方式不仅可进行呼气末正压支持,也可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但具体哪种通气方式效果更好目前并无定论[1]。本研究纳入60例RDS早产儿,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RDS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胎龄30~35周,平均(33.24±0.46)周;体质量1.56~3.10 kg,平均(2.61±0.50)kg;分娩方式:剖宫产19例,自然分娩11例。观察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胎龄30~35周,平均(33.19±0.37)周;体质量1.58~3.0 kg,平均(2.63±0.42)kg;分娩方式:剖宫产16例,自然分娩14例。两组性别、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RDS的诊断标准[2];(2)患儿出生后12 h内发病,且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3)患儿呼吸困难且有进行性加重趋势;(4)胸片表现为两肺透明度降低。排除标准:(1)严重感染以及贫血患儿;(2)肺出血及先天畸形患儿;(3)已经插管患儿;(4)颅内出血患儿。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依据分组采用不同通气方式。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仪器为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NV8呼吸机。将参数设置为氧分数30%~40%,流量控制为6~8 L/min,压力控制为5~7 cm H2O。观察组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仪器为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NV8呼吸机。将参数设置为氧分数30%~40%,流量控制为6~8 L/min,吸气相正压8~12 cm H2O,呼气相正压为5~7 cm H2O。具体参数可依据患者血气指标进行调整,将氧分压(PaO2)控制为60~8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控制为40~50 mm Hg,pH值控制在7.25~7.40。

当患儿接受治疗时无法将PaCO2和PaO2等指标维持在适当范围,以及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每次暂停时间超过20 s,同时心率低于100次/分,出现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等问题时,可改为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当患儿呼吸平稳且呻吟和气促问题得到显著改善,胸部X线片提示明显好转,血气指标正常时,即可正常撤机。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患儿接受治疗前、治疗后1周血气分析指标PaCO2、PaO2。(2)对比患儿不同治疗方式治疗1周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脑室内出血、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3)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患儿的临床指标,包括无创正压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后期停氧时间、有创呼吸机上机率。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PaCO2、PaO2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PaCO2、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CO2、PaO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PaCO2、PaO2比较

2.2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无创正压总通气时间及后期停氧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呼吸机上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3 讨 论

RDS为早产儿常见疾病,可直接影响患儿生命安全,现阶段主要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但易出现撤机失败等问题[3]。双水平正压通气以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为现阶段常用通气方式,研究认为这两种方式均可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呼吸[4],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两种通气方式在RDS早产儿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主要为呼气末持续性正压支持,防止肺泡萎陷,便于气体交换,也可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此种通气方式可通过喷射气流的方式维持气道恒定正压,呼气末则可将多余气流通过呼吸回路分流,进而避免气流持续作用于鼻腔,同时也可保证压力稳定,提升呼吸功能,满足新生儿对低浓度氧的需求[4-6]。虽然该通气方式有较多优点,如压力和吸氧浓度可准确调节、有湿化加温功能、仪器易于安装和所需设备少等,但长期使用效果一般,对于呼吸功能改善效果有限[7-9]。

双水平正压通气为无创正压通气,当自主吸气使气道压降低时,呼吸机可快速供氧,使得气道压快速恢复至设定水平,当自主呼气出现后气道压有显著提升时,可允许气体排出,进而使得气道压快速降低至预设水平,进而有效克服气道阻力以及肺部弹性阻力,改善通气和弥散功能[10-12]。双水平正压通气可最大限度促使肺泡重新扩张,有效提升肺泡通气量、换气量,减少RDS早产儿自主呼吸时肺部表面物质消耗。同时双水平正压通气也可减少有创呼吸机上机率,降低气道损伤率,减少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率[13]。

动脉血气分析为判断患儿呼吸功能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建立通气、改进呼吸支持技术的重要依据,当患儿血气指标均达到正常水平时方可认为患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14]。对比本研究中不同通气方式下患儿临床指标变化时发现,观察组患儿接受通气治疗后PaO2、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通过双水平正压通气可有效控制气流阻力,也可通过吸气峰压使得潮气量得以提升,进而扩张气道帮助患儿提升功能残气量,减少呼吸做功,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在本研究中,由于以上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观察组患儿肺功能和PaO2等指标均得到改善。也有研究提出,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的设备更为先进,可有效防止人机对抗以及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呼吸支持效果更好[15]。

对比不同通气方式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发现,患儿常会出现气胸以及脑室内出血等不良反应且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脑室内出血、气胸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可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6]。

对比两种通气方式下患儿住院时间、无创正压通气时间及后期停氧时间发现,两组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两种通气方式的康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有创呼吸机上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RDS早产儿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可有效降低有创呼吸机上机率。

综上所述,RDS早产儿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有创呼吸机上机率,且不会延长患儿出院时间,适宜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早产儿呼吸机气道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