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0)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 教育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于2021 年2 月1 日发布。该文件主要从两方面提出要求:一、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二、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营造良好校园贷环境。第一条要求的责任主体是金融机构,第二条的责任主体是各高校。本文针对高校提出的第二条要求提出高职院校应对校园贷的措施。
按照文件精神,金融知识教育应该纳入日常教育内容,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除了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开设金融知识课程,其他的高职学生基本没有开设金融知识课程。因此,建议高职院校把金融基础知识教育课程作为大一必修课纳入人培方案,且诚信教育作为金融知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被纳入课程内。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1]。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的线下宣传已经无法引起学生的关注,现代大学时的互联网属性表明大学生更倾向于“互联网+”的宣传教育,在调查中还发现高职院校对于互联网信息更倾向于短视频信息而非文字信息。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短视频的方式开展金融知识教育,例如金融知识短视频作品竞赛、金融知识话剧比赛等。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生互联网社交圈平台进行金融知识教育,通常学校团委的微信公众号、易班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都是重要的教育平台。
金融监管机构和银行是有义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的,但传统的展销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效果甚微,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比较喜欢讲座的宣传教育形式。邀请KOL 或者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开展讲座,并结合案例和互动,宣传效果会更好。讲座建议形成常态化机制,例如每个月能有一场讲座,讲座频次越高、学生覆盖率越高,宣传教育效果越好。
在调查中发现,有贫困生生活费非常低,甚至有贫困生通过校园贷贷款补充日常生活费。在日常接触学生时发现有些“隐性贫困生”,他们可能由于家庭原因给的生活费不够,但是不符合贫困生申请条件,或者由于面子原因不好意思申请贫困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大一新生一入学就要提交贫困生申请材料,但是在辅导员深入了解情况后发现还有部分符合贫困生条件的没有申请,要等到第二年才能申请贫困生获得助学金。因此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可以通过大数据收集、掌握全部学生的情况,并且辅导员和班主任加快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尽量保证贫困生资助工作能覆盖全面。同时高校设立自己的专项资助资金,资助更多的“隐性贫困生”、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
在调查中发现,较大一部分学生的校园贷贷款是用于学习、培训等个人发展等方面,极少数学生用于创业方面。说明大学生确实在拓展学习、创新创业方面有需求,建议高职院校利用多方资源筹集资金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大学生发展性需求的贷款,一方面能减少这方面的校园贷现象,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消费观是指人作为消费者时主要消费意识的实践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者行为指导意识形态规范,它受一个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品位的影响,而且还规定了人们消费行为的基本性质和方向。”[2]既然消费观受价值观、生活方式、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品位的影响,就可以在教育体系中融入价值观、生活方式、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品位的教育,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通过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完善、课程建设等措施构建大学生意识形态主要阵地[3],通过思政课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其次是在审美品味相关的课程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在调查中发现超8 成女生每天使用护肤洁面产品,超2 成女生每天使用彩妆产品[4],近5 成的学生的校园贷贷款是用于购买美妆服饰,以及“美容贷”等都说明了大学生扭曲的审美标准。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礼仪等课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以及科学、理性的消费观,纠正从众消费、攀比消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错误消费观。
劳动决定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消费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需要通过劳动、实践来感知和确立。消费观是一个人对消费的看法。正确的消费观是通过劳动挣钱,要珍惜劳动创造的财富,消费要量入为出。[5]可以把劳动课纳入每个学期的必修课,劳动课内容与学校实际情况、专业特色结合,劳动薪酬与成绩挂钩,让学生在劳动中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给大学生,如学校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和实践基地,开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实干担当的品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快乐、劳动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