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力
(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5)
话剧演出过程中,话剧演员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技巧全方位的展示人物内在与外在,对人物有充分、深刻的理解,并适时展开二次创作,使观众能够深度理解舞台人物形象,并获得情感认知。为了使观众深刻感受话剧演出的独特美感和艺术性,需要话剧演员在舞台表演期间深入思考如何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切实提升艺术演出效果。
话剧演员不仅是一个演出者,更是一个创造者,其可结合自身对人物的理解添加剧本原本未呈现出的人物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话剧舞台中,所有人物都已经过艺术加工,具体就是在保留人物最基础的性格特征前提下进行再次加工与修饰,使人物形象和戏剧表演需求更加相符,并使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这就要求话剧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期间要凸显相应人物原本最基础的性格特点,表现出人物经典性格,使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有突出的代表性,使观众能够从多个角度,更深层次认知人物形象,并通过人物形象促进剧情发展,实现剧情之间的串联,也使观众在观看期间做出深刻思考,进而明确话剧中心思想。人们在成长期间,其性格养成除了和先天基因有关以外,还会受到受教育程度、生活年代、生活经历、成长背景等多种后天因素影响,所以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其性格也都有一定差异性。那么在话剧演员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为了更明显的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就要深入研究剧情,结合剧情中和人物相关的因素,找出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塑造脉络。很多经典话剧作品中,无论是作者还是演员,都对剧本中人物形象展开了艺术化改进,以更典型的树立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不同人物之间的差异,使话剧表演中不同人物有着明显的对比性。话剧演员在人物形象塑造中,还要清楚掌握角色形象组成要素。话剧演员要结合日常实践深入研究话剧剧情,立足多个角度、深层次了解人物形象潜在内心活动。话剧演员在对话剧剧情展开深入研究期间,要重点分析剧情发展脉络、节奏、剧情关系、人物情感等,在深入了解剧本前提下,多维分析人物形象发展历程和塑造过程,充分了解人物性格,并通过多种方式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以流露真情实感激发观众情感共鸣[1]。
但话剧演员在实际训练期间若过度追求剧本研究,可能使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和实际有所脱离,而若所呈现出的人物形象不接地气,势必会影响整体话剧演出效果。在人物形象塑造期间,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真实性,同时真实性也是人物塑造中的关键技巧,需要话剧演员在剧本研究期间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演员自身生活经历,立足多个维度设计丰富化的人物形象,进而塑造出更饱满、独特的人物形象,切身体会所塑造人物其内心情感活动,将其体现在话剧表演期间,为观众呈现出一个能够激发情感共鸣且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
话剧表演期间,话剧演员可通过语言叙事技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牵引观众视线,并由此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语言本身就极具艺术功能,它不是话剧所创造和发明的,而是源自人类的睿智和生活的给予。相比形体动作,语言可以更深刻、多元化、强烈的反映人们内在思想情感,并使情感体现更加丰富。近年来,物质活动更加多元化,这使得语言凸显出更明显的性格化、丰富化特点。在话剧艺术中舞台语言至关重要,同时在人物性格特点塑造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话剧表演过程中,人物对话台词需尽量简洁、准确、精炼,而话剧演员需要将话剧作者原本用文字形式表达出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更加形象生动的有声语言,这一舞台表演看似简单,但实际却并非易事。所有舞台语言经过演员的细心锤炼,其所传递出的每一句台词乃至每个字都能体现出细微变化的人物思想,有助于提升话剧整体艺术意境。语言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是言由心生的生动化体现,话剧演员要找准舞台语言特色,就要注意悟在心,这其中包含态度和深度两层意思态度[2]。态度主要是指话剧演员在表达舞台语言期间所保持的心态,演员要在话剧舞台中充分呈现剧本当中的舞台语言,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演员自身保持着认真、负责的语言表达心态,高度关注并细致入微地了解剧本语言潜在意境和思想,深层次的参透剧本语言内涵。若不能做到这一点,即便话剧演员极具语言天赋,其所呈现出来的也只有其形却无其神,就如鹦鹉学舌。而深度主要指的是话剧演员探究剧本语言以及语言背景的程度,若话剧演员可以潜心研究剧本语言,并全面、辩证、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剧本语言潜在意境与思想,能帮助话剧演员更形象、准确的把握与表现剧本语言,提升舞台语言表现力,并使人物语言能够揭示其情感本质和内心世界。与此同时,话剧演员要在日常训练期间注重强化语言训练,不断提升个人语言表达功底,突破话剧演出中的时间、空间等局限,以更精准、精炼地通过语言表达传递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使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话剧演员在表演之前,要反复研究与斟酌台词,结合剧情环境选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手法,充分发挥语言的人物形象塑造功能。
话剧演员要更完美的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并通过诠释人物形象提升整体表现效果,还要注意深入挖掘舞台形象艺术内涵,使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并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增强舞台渲染力[3]。首先,话剧演员要重视学习其他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情感学习、视频观摩等方式深入研究人物形象,切实提升个人艺术素养。其次,话剧演员要通过不断增加实践练习,深入分析艺术作品,将艺术内涵和生活感悟相结合,深刻理解与正确把握话剧作品内涵,在此基础上塑造人物形象,并经过不断演出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舞台艺术风格。话剧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期间,需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知识储备深刻感知舞台形象,并立足多个层次和角度深入体验形象主体行为特征、思想认知、语言习惯等内容,以深化理解人物形象内涵,从而塑造出个性凸显的人物艺术形象,增强观众观看中的情感体验[4]。通过塑造高水平、饱满的舞台人物形象,能够强有力的渲染人物形象艺术,使观众对人物内在情感和外在价值获得深层次体验与认知。
话剧演出是由各个角色的舞台行动立体结构所组成,同时每一个角色其舞台行动均有相对完整的立体结构,所以话剧演员可在构建角色舞台行动立体结构基础上,深入塑造人物形象,对角色思想情感进行深层次理解,并使所塑造出来的人物性格鲜明[5]。话剧演员在构建角色舞台行动立体结构过程中,要明确角色在不同情景中呈现出的舞台行动,充分结合情境舞台行动和生活行动线构建立体框架,进而塑造一个灵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首先,话剧演员需结合剧本信息,发挥自身想象力对人物的社会身份、成长过程、生长环境、家庭关系、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进行深入分析,掌握角色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与行为逻辑,立足角色视角看待戏中所有行动,按照一定时间顺序分析角色生活行动线。比如演员在《空房间》这一话剧中饰演女儿一角时,就可在人物形象塑造期间先进行剧本分析,立足角色视角,按照时间顺序,把每一场戏中的人物行动进行排序,包括睡醒起床、等快递、取快递、拿出假枪、制定计划、慌乱藏枪、和母亲谈论、拿出假枪逼母亲讲述真相、奚落母亲、揭露假枪真相、回房间等,通过纵向时间轴梳理剧中这一角色当日的生活行动线,对角色内心活动的变化获得真切感知,帮助自身塑造贴合人物内心世界的角色形象。其次,话剧演员要清楚地掌握不同情境中角色的舞台行动,明确每一场戏中对应场景内角色做出的行动过程。对此,要求演员透彻的分析剧本,结合具体情境分析演员每个动作的方式、动机、目标等,感受相应情境,关注并适应其他演员在舞台中的变化。比如在《空房间》话剧演出中,演员可着重分析每一场戏中不同情景的每个舞台行动具体方式、目标以及动机等,如女儿拿出假枪逼母亲讲述真相的舞台行动,其动机是想要了解父亲失踪真相,目标也是如此,而行动方式主要是拿出枪逼迫母亲。演员通过梳理这一舞台行动整个过程,对这一角色行动内涵获得深入理解,有利于其塑造人物形象。最后,话剧演员要将角色在舞台中的生活行动线和情境舞台行动充分结合起来,立体化、完整化的构建角色舞台行动结构,从而塑造人物形象[6-8]。如在《空房间》中,话剧演员可在详细、透彻的分析角色生活行动线、情境舞台行动之后,在脑海中勾勒出人物形象轮廓,并立足角色立场思考人物形象和语言,深入理解人物内在思想情感,使自身和角色更加贴近。
为有效提升话剧表演艺术效果,需要话剧演员通过多种方式塑造出风格独特的人物形象,立足多个角度展示个性鲜明的话剧人物形象。为达到相关艺术表演需求,话剧演员要深入研究话剧剧情,通过多种方式凸显人物形象特点,不断提升人物形象的塑造效果。话剧演员还要准确分析话剧内容,紧抓舞台语言特色,使所塑造出的艺术形象更加完美、饱满。话剧演员要深度挖掘舞台形象艺术内涵,增强舞台渲染力。另外,话剧演员要通过构建角色舞台行动立体结构进行人物形象塑造,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展开话剧艺术表演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