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欢
(河北省唐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唐县 072350)
职高信息技术教学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质量不佳。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明确学生的学习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从当前多媒体与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基础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应向内容更为宽泛的信息化教育发展。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主要包括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管理等几方面。今后若干年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重点将是“师资培训”“网络化教育”“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开发”,其核心应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正视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信息技术是职高阶段的必修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的开展情况却远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高一新生在入校时,信息技术水平总体偏低,且参差不齐。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块基本属于盲区,很多学生甚至对信息技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性认识,由此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得举步维艰,效果很不理想。其次,受高考制度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一直未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态度也不端正,聊天、玩游戏、在课上做其他学科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次,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十分枯燥、抽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很容易被晦涩的理论浇灭。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多带领学生开展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等实践活动,设法为学生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实践,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针对职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不高的现实情况,我在此提出几点措施,供广大教师参考。
以往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授、板书再加上多媒体的辅助,将教学内容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宰者,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要想打破这种局面,转变以往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思维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调查、思考等方式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环境,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教师应将以往单一的“讲—背”教学过程优化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Excel 表格时,很多学生对Excel 的基本操作如计算、排序、图标等不够熟悉。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讲解了操作要领,同时进行操作演示;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尝试,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之后布置作业(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汇总及分析),让学生加以巩固,最后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能力的提高就不言而喻了,同时也充分印证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的科学合理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特点就是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现实问题有着强烈的攻破欲。基于此,教师应激发出他们本有的学习天性,将信息技术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内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探究问题。如教师可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参与教学,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让学生应用FrontPage 软件制作个人网页,待他们基本完成后,教师可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其他学生可以发表意见、看法,以此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