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湛江科技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自从2018 年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海南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后,海南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大干快进一派欣欣向荣的境像,大批项目开始引进开建,根据中项网报道,2019 年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119 个,总投资5130 多亿,总部经济项目4 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6 个、十二个重点产业项目48 个、军民融合项目2 个、生态环保项目4 个、公共服务基础设施17 个[1],2020 年海南省安排重点项目105 个,总投资3772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77 亿元,项目类别主要涵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2021 年海南省安排重点项目129 个,总投资3810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82 亿元,还安排了50 个预备项目,总投资约3596 亿!项目类别主要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其中规模比较大的如:总投资1500 亿的三亚新机场、350 亿三亚新机场临空产业园项目、394 亿的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281 亿的100 万吨/年乙烯项目、235 亿的陵水17-2 气田开发工程项目、175 亿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128.6 亿的海口国际免税城、115 亿的海口龙湖光年、115 亿的G360 文昌至临高公路[2]。
这些基建项目基本都是按照国际最高标准进行建设的,可见党中央和海南省人民政府的定位和决心。湛江是内陆通往海南的必经之路,与海南隔海相望,海南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省份,大陆面积只有3.54 万平方公里,相较中国约960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和全球其他国家的市场,海南也需要寻求可以助力的合作伙伴来实现各类资源的供给、商品和人流等高效顺畅的流动。湛江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就决定了它是补足海南这些短板的最佳伙伴。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湛江全市户籍总人口为859.58 万人,湛江市常住人口约700 万,在广东省排名第五,前4 位分别为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相对于前面这四个工业大市,广州和深圳是全国有名的一线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东莞和佛山是后起之秀,因而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在当地安家落户。相对而言,湛江因为经济并不发达,常住人口基本为本地户籍人员,所以这些人员相对都比较稳定。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知,湛江市0-14 岁人口数量占比为26.08%,在全省排名第二,15-59 岁人口占比为57.13%,总体人口较为年轻。在拥有高校数量方面,湛江拥有6 所高校,在广东省并列排第四名,排前三的分别为广州市82 所,深圳市8 所,东莞市7 所[3]。
湛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根据气候变化研究快报的数据,湛江近60 年的年平均温度是23.3℃,海南的年平均温度是26.5℃,海南的年平均温度比湛江的高了3.2℃。湛江年平均雨量约为1500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876 小时。4~9 月为多雨季节,8 月雨量最多;10~3 月雨量较少。海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200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800 毫米,每年的5~10 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每年11 月至次年4 月为少雨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10~30%,少雨季节常会引发干旱[4]。从以上数据可知,湛江的气候相对于海南更宜人,年平均日照时间比海南少324 小时,紫外线也没有海南的高;湛江的年平均降雨量比海南的少300 毫米,相对而言,降雨量比较平均,较少出现一曝十寒的现象。
湛江三面环海,有着全国最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和农业资源都非常丰富,除了可以收获天然的海产品外,湛江的海淡水水质和气候条件良好,很适合养殖各类海产品。从外界给湛江冠以的称号就可见一斑,称湛江为“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全国第一甜县--遂溪,以盛产可以榨糖的甜蔗而闻名全国;号称“中国菠萝第一镇”的徐闻县曲界镇,市场上流传着“中国每10 颗菠萝,就有3 颗产自徐闻”的说法。湛江被冠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的十大著名产品如徐闻良姜、廉江红江橙、吴川月饼、愚公楼菠萝、苏村番薯、湛江剑麻纤维、覃斗芒果、流沙南珠、徐闻山羊、下六番薯等,这些都是响誉全国具有地域特色难以复制的产品。
从生活成本来说,湛江的物价水平比海南的低。海南作为一个岛屿,很多产品要从岛外渡轮或通过飞机运到岛内,此附加的运输成本加到物价上,必然会相对贵些。再看房价,根据湛江市楼盘网发布的数据,湛江市9 月新房均价为9783.9 元/平方米,而同期海南全省的新房均价为18000 元/平方米[5],平均房价比湛江高出83.98%,与海口隔海相望的湛江徐闻县,2021 年9 月新房均价为7156 元/平方米,比同期均价17428 元/平方米的海口新房约低143%。
湛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交汇处,是西南、中南、华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也是“一带一路” 海上合作支点城市、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作为国家最早开放的14 个沿海城市之一,湛江拥有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口。2019年7月份《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的正式获批,奠定了湛江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这个项目包括江湛、广湛、合湛、湛海、张海等五条高速铁路,还有目前运行的湛江至广州每日几十班的高铁,近期试飞成功准备投入运营的湛江吴川国际新机场,加上早已有之的湛江连接广西、粵西、海南的铁路网,织成了一张海、陆、空全方位通向全国和全球的交通网。
湛江素有“南蛮之地”之称,从古至今,不少被贬的朝廷要员,被流放到湛江地区,如北宋第一宰相寇准,在雷州修建真武堂,在当地亲自传艺教书,鼓励当地的农村子弟多读书,还将当时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农民。苏东坡之弟苏辙,当时苏东坡被贬海南路过雷州探望他弟弟苏辙时,兄弟俩在当时的罗湖上游玩并题了字,后来当地的人民为了纪念这二位大文豪,就将“罗湖”改名为“西湖”,这个名称一直延用至今。除此之外,还有李纲、秦观、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大文豪们先后抵达雷州,他们都给雷州带来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外湛江当地的很多传统和民俗,如登上春晚舞台的遂溪县《醒狮舞》,雷州的石狗文化、东海的《人龙舞》、湛江的《雷剧》、廉江的《鬼仔戏》、吴川的《漂色》、湛江的年例、徐闻的渔家文化等等流传至今。
根据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发布《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公布的数据,湛江的营商环境在全国是排名86,远远落后于同一个省的排名第3 的深圳和第4 的广州,在广东省共入围的11 个中国100 强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中,湛江比广东省第9 个入围100 强的江门还落后了31 名,所以,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湛江还需要花更大的努力来提升营商环境。目前湛江市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将2021 年作为重点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年。相对而言,湛江想要优化当地的营商环境也不是难事,广东省内就有很多标杆城市供学习和参考,如深圳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小渔村,靠着他优秀的营商环境,吸引接纳各方企业和人才安家深圳。特别是深圳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对外的办事窗口,很多前来办事的民众都反映说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作为企业,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盈利,只有企业具备活下去活得好的能力,他们才有余力去帮助弱势群体和回馈社会。所以,湛江市政府要担当起引导和教育民众的责任,自己先以身作则,要本着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和心态,做企业和人民的真正公仆,像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学习党史的视频上说的:共产党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就是自己有一条棉被,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的人。我们的政府公职人员尤其要有服务意识,要时刻铭记自己的工资是来自于企业和人民交上来的税款,他们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要心存感恩而不是带着腐朽的官僚风气,自觉高人一等作威作福,漠视人民的福利,忘记自己的使命。一定要全民建立起合作多赢的意识形态,才能构建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才能让企业安心专注他们的主业,为社会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
广东是经济大省,珠三角的各个城市都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能力,随着粤港澳大湾区9+2(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加香港、澳门)城市群的确立,湛江作为距离广州深圳至少500 公里的城市,没有在这9+2 城市群之内,似乎区位优势不明显,做不了前线冲锋陷阵的大将军,做好后勤补给安顿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首先准确找好自己的定位和充当的角色,我们可以作为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和提供食品补给的供应端,湛江可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海洋文化旅游,吸引大湾区的人流到湛江品美食体验湛江的各类民俗风情。湛江同时可以对接海南自贸区的健康、医疗、养老、旅游产业,加强与海南自贸区的各项合作并做好海南联结内陆交通枢纽的中转站,与海南相向而行。还可以联结北部湾城市,互通有无。
目前湛江的基础建设正在不断完善,但还是有需要完善优化的地方,如湛江开往广州的动车,一天往来好几十趟,大大缩短了湛江到珠三角的时间,然而人们在享受动车便利时,也常常心痛那不菲的票价。从湛江到广州的动车距离约420 公里,行程2 个半钟,票价是249 元,细心的乘客算了一笔帐,广西南宁到广州的动车票价是169 元,每公里是0.29 元,湛江到广州的动车每公里票价是0.63 元,所以,粤西地区的很多人都戏称这趟动车为“水鱼号”。湛江目前动车的时速是200 公里每小时,时速350 公里 的广湛高铁已于2 年前正式开建,预计2022 年8 月完成,届时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到湛江的时间缩短到1 至2 小时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流到湛江来居住、观光和体验生活。新建的湛江吴川国际机场已成功试运营定于2022 年1 月正式投入运营,全长9.36 千米的调顺跨海大桥也已于今年顺利建成并通车,《湛江市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25)》的如期推进,湛江大道和玉湛高速等都如期完工。这些利好的消息,为湛江更高效的对接海南助力湛江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几年前很多人在聊起对比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印象时,大多会对广州的开放包容印象最深。认为广州人务实质朴、公正、随和、包容,一般不会出现先敬罗衣后敬人以貌取人的事情,一般的商贩也不会因为你是路过广州操着外地口音而出现宰客现象,广州以他的开放和包容吸引了各地人员的汇集。十几年前,湛江人给人的印象是有排外和欺生的,如果不能讲当地方言,一般的小商小贩都会乘机加点价。随着普通话在学校的普及,很多当地的家长都跟着孩子讲起了普通话,这样很多小商贩就不能以方言来判断这个人的来历,也不敢随便欺生了。现在这种排外的现象明面上基本不存在,但是在抱团合作方面,特别是涉及一些领地之争时,还是部分存在暗箱操作,唯利益链和关系链是举的问题。多年传统的小农思想和害怕变革团结抗外的狭隘意识,还残存在不少人心中,所以,政府要加大对民众的引导并从自身做起,以一个开放包容的待客心态,去欢迎和服务每位到访湛江的人,放下敌对心态,将他们当成你的客人而不是你的敌人,唯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喜欢并爱上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