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逯美一 王宇 刘恬恬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音乐是由速度、音色、响度和音高等多种声学元素组织在一起的声学事件(Patel,2008)。音乐速度是近些年来最常讨论的元素之一,Dillman Carpentier 和Potter(2007)在单独探讨音乐速度对生理的影响时发现音乐速度的增加能够较好地提高生理唤醒水平。背景音乐速度的增加可能会对人们的认知产生正向(Day,etal.,2009;Schafer,Fachner,&Smukalla,2013)或负向的作用(Brodsky,2013;Cassidy&MacDonald,2007),在探讨不同速度和不同音色的音乐对中英文阅读的影响效应研究中发现音乐速度的主效应是显著的(马谐等,2015)。
阅读理解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该过程涉及文字字形辨认、语音提取和语义通达等步骤。背景音乐下的阅读理解是音乐中的声学信息与文字视觉信息相互整合作用的过程,当其中一种信息发生改变时,两者作用的机制和结果都有可能发生改变,而产生出不同的效应(Kampfe,Sedlmeier,&Renkewitz,2010)。周欣、郑莹灿和郑茂平(2020)探讨了视听双通道下的音乐情绪加工机制及音乐情绪类型和音乐训练背景的影响,发现视听双通道与单听觉通道差异不显著。因此,若要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则需要分离出不同的元素,探讨不同元素之间的整合效应。
近年来,研究者在使用背景音乐探讨无关言语效应时,发现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对当前学习任务的影响不同(Kimpfe,Sedlmeie,&Renkewitz,2011)。多数研究发现流行背景音乐会产生无关言语效应,从而对词汇记忆和阅读理解任务产生干扰的作用(陈友庆,吴芸芸,2015; Furnha&Allass,1999;刘野,2013; Salamé&Baddeley,1989)。随着文化的进步,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外语的学习也成为了热潮(周燕等,2011)。研究发现不同熟悉度的无关言语对当前任务产生的干扰程度不同(Hyoni&Ekholm,2016;Marsh et al.,2009;Takahashi,2006)。高淇和白学军(2018)研究了熟悉的中文流行背景音乐与次熟悉的英文流行背景音乐对大学生中英词汇记忆的影响,发现在记忆任务难度较低的情况下听觉输入语言的熟悉度是影响无关言语效应的因素。任艳娜和徐文轩(2019)研究了中、英文背景音乐对个体完成中、英文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背景音乐可以提高个体的觉醒水平,但同时也占用一定的认知资源而干扰个人的工作;且背景音乐对个体工作的促进或干扰作用取决于个体对背景音乐的熟悉程度。
目前现有的相关理论模型主要分为三种。(1)觉醒模型(Beanland,Allen,&Pammer,2011; 曹洁&朱婷,2012,彭聘龄,2001),觉醒水平和认知成绩有很高的相关性,音乐通过提高个体的觉醒水平从而促进个体的阅读效率(Beanland et al.,2011;曹洁&朱婷,2012;彭聘龄,2001)。(2)认知容量有限理论,背景音乐对阅读理解有消极影响(Furnham&Allass,1999)。该理论认为个体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背景音乐的加工会对阅读材料的加工产生影响,从而降低阅读理解的效率(Furnham&Allass,1999)。(3)觉醒理论和认知资源有限理论同时存在,并在不同元素之间整合时发挥不同的作用,在背景音乐下完成认知任务的最终情况是两种机制作用效应抵消的结果(Thompson,Schellenberg,&Letnic,2011)。
音乐对一些大脑功能的发挥也起着重要作用(Thompson,Schellenberg,&Letnic,2012; Chen,Penhune,&Zatorre,2008;陈丹,隋雪,王小东,钱丽,&姜娜,2008;孙长安,韦洪涛,&岳丽娟,2013)。研究发现音乐通过改变个体的工作记忆而影响个体的认知活动(Chen,Penhune,&Zatorre,2008)。研究者认为由于音乐改变了大脑的觉醒状态从而使脑电波产生了变异,音乐激活了更多的脑区使得有更多的认知资源用于加工过程,从而提高了个体的工作记忆效率(Thompson,Schellenberg,&Letnic,2012; 陈丹et al.,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