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琴
在学力提升的背景下,随着小学教学观念的变化,小学音乐教学的形态也逐渐丰富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深入教学实践,用学力观念整合教学内容,尝试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形式进行教育。
小学学力是指小学生在生理、心理与认知方面的一种综合特征。教师在提高自身学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核心素养,培养其终身自主学习及自主发展的能力。学力课堂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指向,将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当成教学宗旨,继而使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力课堂也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力与表达力,能够使其在学科的教学中,产生音乐学习动力,践行学科育人理念。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出学生的自学兴趣。在学力提升的背景下,多媒体课件可以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介丰富教学内容,Flash动画技术更是以动画形式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多姿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满足小学年龄段的学习需求,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此让学生对音乐学习提起兴趣,让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欣赏“尼罗河主题曲”等相关歌曲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打造视听结合的音乐场景。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们通过聆听和演唱,了解尼罗河附近人们的生活,体会乐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了解的兴趣,完成课堂首要任务。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尼罗河的背景图画,配上乐曲,在辽阔、悠远的钟声中拉开教学序幕,好像把我们带到了远古的埃及,以此激发出学生的自学兴趣,提升学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一味授予,而应该变相引导,结合着小组合作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主动到音乐的海洋中畅游。为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合理分组,让他们自己找寻到音乐知识中的魅力,继而发展探究思维,提升他们的学力。
例如,在教授《小青蛙找家》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组,并要求他们多听范唱,轻轻地跟着歌声拍手。待学生对这首歌的旋律有了根本的了解后,教师则可以让各个小组结合课本中的插图编讲出一个“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并从中体会歌词中小青蛙回家的急切心情。学生掌握了这首歌的旋律以及意境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的主题“小精灵”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并让他们组内讨论。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喜爱的动物调换小组,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形成发展探究性 思维。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性质的学科,本身就有着较高的实践性,需要学生来进行实践尝试,从而在帮助他们获得音乐知识内化与巩固的同时,发散他们的自主意识与思维,为他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铺平道路。对此,在提升学力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课堂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如小鸟鸣叫、火车鸣笛以及钟表滴答等声音,然后让他们找一下这些音乐中各自的节奏点。接着,教师可让学生列举并模仿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分析其中的节奏或通过拍手或简易乐器演奏等方式来表现这些音乐,进而在深化它们音乐认知的同时,给予其一定的个性化展示体验。又如,在讲授完《村居》时,教师可结合歌曲的特点,指引学生进行诗词歌曲创作。如可将《山行》《静夜思》《绝句》等古诗引入到课堂当中,引领学生进行诵读。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分组古诗歌曲创作,即选取一首古诗,将其编织成一首歌曲,然后进行集体演唱,继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力。
学力提升早已不是教育教学的新词,而是现阶段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紧扣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提升学生的学力,秉承着新时代下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践中逐步实现音乐学科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