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卿
旋律线是音乐的基本元素,其作用类似于汉语拼音中的拼线格,能在做到规范音乐符号的同时,鲜明地表达歌曲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起伏。小学生记忆力好,是培养音乐基础知识的最佳时期。如何将旋律线更好地运用于小学生的教学工作中,本文将探究旋律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音乐教学,一般是采用教师教唱,学生学习模式。学生只是简单模仿教师唱法和基础语调,并不能感受节奏起伏以及节拍的律动。而旋律线一方面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乐理知识,另一方面音乐的曲风节奏、感情基调都能通过旋律线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来。简单的旋律线条可以清晰展现音乐的节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例如,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音乐歌曲《落雨大》这首歌,教材要求是欣赏并学唱。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歌曲的基调和对歌曲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这首歌主要是反映广东客家山地区的风土人情。学生在了解歌词背景以后,先从哼唱角度体味整首歌的感情基调,摸清基本的音准,然后再让学生由单纯地模仿掌握整首歌的唱法,提高学生的熟悉度,最后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内容转化为旋律线,当然也可以通过旋律线来推敲歌曲的节奏,逐渐找到绘制旋律线的技巧。
音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不管是哪种组成部分,基础的乐理知识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都有积极的作用。旋律线作为音乐的入门基础,能帮助学生纠正音准的同时,显著提升学生对节奏感的敏感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旋律线潜移默化地提升音乐技能,因此运用好旋律线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更好地运用旋律线呢?旋律线作为一种抽象的音乐语言,特别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不多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它对教师的耐心和教学方式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学生能理解的基础上逐渐深化。对不同类型的歌曲风格都应结合旋律让学生自主绘制旋律线。通过多听、多练、实践加深学生对旋律线的了解。
同时,仅有教师一方面的教学输送是不够的。学生聆听领悟过程也相当重要。正所谓音乐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旋律的聆听和对旋律线的绘画,使学生逐渐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旋律线的表达功能。旋律线的画法与音乐旋律的变化有很大关系,慢节奏歌曲旋律线相对平缓波动小,语调欢乐的歌旋律线相对陡峭,波动大。持续重复的波动更容易表达音乐的高潮和亮点。教师要让学生多学多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旋律的走向。除此以外,理解音乐本身感情基调也能便于学生掌握音准,使声线更饱满。
例如,在花城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课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是一首中国人必会唱的歌曲,整首歌的曲风曲调都是慷慨激昂的,歌词虽然不多但是整首歌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情感,这几种情感不断变化且重复加强。首先是英勇奋战的不屈,再到对全中华民族的呼吁,最后到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当老师对这首歌进行教学时,最好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联想到抗战时革命烈士顽强不屈的品格,以引发学生的共鸣。由于这是小学生都耳濡目染的一首歌,因此用这首歌来绘制旋律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切入旋律线的主题。
当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时,处于渴望得到别人认可以及想谋求自我独立意识的特殊阶段。教师既要注重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升,也要注意个性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意向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对于表现欲强的学生,多给机会创造舞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对于唱功不准的学生要私下里辅导,找到学生唱不好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找好音准。
花城版小学音乐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整本教材对于戏曲、歌谣、童谣的元素吸收众多,给教学带来难度。一方面是这些童谣距离生活太远,学生接触不多,另一方面学生的审美趣味并不能认可这类形式的歌曲。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嗓音特点,适合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民谣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基础的伴奏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音乐教学中旋律线的应用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情感基调,节奏的起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而更加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