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柳歌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高职院校教学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高度政治认同、文化素养、职业观念的高等技术人才。英语作为基础学科,必须要为这一目标服务,需要改变过去英语学习封闭化模式,能够将思想教学融入其中,将职业思想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内容植入进来,为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自信、职业素养做出积极贡献。
一直以来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近乎所有素材都是源自国外,祖国文化融入水平低,不能给予学生中外文化对比学习机会,难以建立祖国文化自信。在《纲要》指导下,这一情况得到改善,学生在掌握英语单词、句型、语法同时,能够流利地表述中华文化,避免了母语文化缺失。
课程思政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科目教学思想,能够让英语教师站在学生未来发展角度,有效地融合各类职场教学,通过活泼有趣的职场情境教学,让学生提前形成了社会适应力,达成了英语职业化教育目的。
过去英语教学都是站在国外角度分析人的对话特点、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这会让学生形成盲目崇拜,认为国外一切都是好的。通过英语和思政教学融合,教师在课程里有效比对中外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利于学生判断取舍,保证大部分学生拥有符合未来职业发展的良好三观。
课程思政化、思政课程化是不同的,前者属于一种教学理念,并非是独特的课程,后者则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不包含其他学科内容。“课程思政化”课程是主体思政是客体,融入过程需要遵循灵活性、关联性、实用性这些根本原则:
根据英语课程内容,例如单词、句式、语法等来灵活加入思想政治内容。例如说到某一种传统时,教师可以融入我国经典传统,通过对比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水平,建立文化自信。
即英语课程知识和思政教育是紧密关联的,并非是随意拼凑的。只有建立了英语课程和思政教育关联性,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效率,回忆起相应的英语内容便可以连带性回忆起相应的政治教育内容。达成这一目的可以选择职业类英语书籍,例如对中外名人的英语介绍,学生在阅读当中锻炼了阅读能力,也将这些名人作为自己的榜样,激励自己提高技术水平、思想层次,不断超越自我。
思政教育缺乏实用性,就难以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指导作用。故而教师要善于抓住时事政治、网络热门事件等来展开英语教学。在教学当中让学生用英语去介绍事件,对事件起因、发展、结果展开介绍,并表达出个人观点。在这样的学习里,达成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
想让英语教学和思想教学很好地融合起来,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能够让党史理论学习、职业发展规划、红色文化教育等融入进来,更可以引入博物馆、文化馆的红色资源,在英语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英语学习大部分都是以单词、语法、句型、句式为主,在学习过程中融入党史内容必须要具有很高的融合性,保证课程的完整性,这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思想。具体操作当中,可以结合所学句型、句式去表达党史有关内容。例如The revolutionary forefathers gave their lives for the new China,这其中give……for 属于经典短语。The revolutionary elders have done great things,这其中have done 表示完成了某事,属于典型的完成时句型结构组成。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s founded in 1921,这是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类似于这样的可以按照时间轴,让学生利用各类句式、句型来表达中国共产党成长经历。通过这样的紧密对接,不仅学会了英语单词,还拓展了很多单词,加强了句式、句型、语法学习,而且了解了党的历史,从中获得了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高职院校职业发展规划、职业思想教育是思政教育内容组成,在英语教学当中可以基于“一体化”教学实现英语、职业思想教育、职业规划的完美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转为职业教育而设,让各科教学围绕专业学习而展开。目前,在各职业院校得到了广泛推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严谨治学,不断地警戒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学习来培养认真负责态度,为未来职业夯实思想基础。若是情况允许,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针对性实现英语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利用英语来描写自己未来发展规划,这样不仅提高了英语利用能力,还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发展目标。甚至于教师可以让学会生用英语去描写岗位胜任力。在描写过程中涉及了很多专业单词,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这样的模式让学生对于未来从业岗位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因为学习中积累了很多专业单词,在将来工作中例如外文文献阅读、技术资料等翻译工作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国外关于中国革命的一些文献,这样做的目的有:第一,让学生阅读这些文献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尤其是这一类著作当中含有大量的政治类名词,对于丰富学生词汇具有推动作用。第二,通过国外作家的视角去审视中国革命,并从中吸取教训。当然,为了保证这一类方法发挥积极作用,教师需要认真选择著作,要将那些具有积极意义、对中国革命评价较高的著作囊括进来。红色文化教育也包括文旅教学项目,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到当地红色遗存、红色遗迹等处开展公益性活动,并要求学生用学的英语知识去写一篇日记。这样的教学模式同样达成了英语教学、思想教育双重目的。也因此提升了个人文化素养、精神层次,建立了社会责任心。
高职英语教学可以通过公益性社会活动融入思政教育,例如高职学生到幼儿园义务教学,在这个过程里实现精神成长。或者集体为某个部门的翻译工作提供支持,提高该部门对社会的服务水平。例如图书馆当中的一些英文文献,学生们对其进行翻译,形成的内容可用于读者阅读参考。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某一种教学思想以及理念下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以及教学活动程序。这其中教学理念是指引,对活动结构框架、教学活动程序都有影响,乃至于影响到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取舍。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在《纲要》之下,理念、目标都非常清晰,但在具体操作当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英语教师虽然具有良好的英语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思政教学基础,但在一堂英语课当中,仍然存在英语课是英语课,思政是思政,前边讲英语,后边带一些思政话题,形成了典型的“两层皮”现象。这意味着教师跨学科能力差。
仍然将英语课堂定位于传统课堂,不能向图书馆、博物院等第二课堂发展。
主要是英语教师难以发挥号召力,让学生积极参与由其主导的各类实践活动,活动氛围差,逐渐地打击了教师积极性。
这一问题和“教师抓不住融合点”有一定差异,教师能够做到英语和思政教育融合,只是课堂教学方法少,仍然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换言之,教师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教学存在比较明显的主观性,以自我为中心,将学生仍然放在客体位置之上。
在课程思政化大背景下,很多英语教师在创新教学上都是单打独斗,缺乏彼此间的合作,更缺少学校管理层主导的有关学研活动,教师不能获得外来支持,本身思政水平低,导致了英语教学内外交困。
高职院校可以配合本校党支部党建活动来引导英语教师参与其中,能够积极学习党史、党的政策和方针,让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更深层次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其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来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形成一堂既有趣味又有教育意义的课程。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可以鼓励英语教师和思政教师形成对子,二人协同对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教师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突破课堂限制。走出去就是在英语学习目的基础上,勇敢地走出课堂,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来获得更多教学素材和资源,让学生在文化自豪感之下用英语去写一段文章。例如参观“金缕玉衣”“马踏飞燕”之后,能够利用英语对二者的工艺、特点等展开介绍。学生为了介绍好这两者,必然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关于它们的信息,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二者的神奇之处,“金缕玉衣”需要耗费大量玉石,要经过熟练玉工十余年打磨制造;马踏飞燕是青铜器,其中涉及了青铜熔铸工艺。显然想要轻松描写出二者特点并不容易,需要做到中外专有词对照。
在平日里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新媒体、学习群等和学生互动,积极了解学生英语基础,能够做到针对性点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此时教师切入创新性教学活动,就会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响应。
高职院校要对英语思政化展开考核,要对英语教师提出严格的教学标准,要对学生思政水平展开评价,甚至与通过学生调查去评价英语教师教学水平。考核结果要和奖金等挂钩。以这样的方式不断引起英语教师重视度,让其肯动脑去创新教学方法,去保证学生学英语同时得到思想上的正确引导。
为了保证高职英语教学能够很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全校英语教师、思政教师纳入进来,形成英语思政化学研小组,不断地总结教学工作,使“英语和思政”融合模式不断增加,发挥集体智慧力量,保证每一位英语教师得到支持。
高职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融合并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要>2,要通过这种融合模式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同时,可以提高思想层次,还能够在职业观念上有所改变。目前来看,唯独“一体化”教学模式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因为该种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为职业教育而设,能够达成多种学科融合效果。这其中教师的跨学科能力非常重要,为了保证英语教师拥有一定的思政水平,需要英语教师和思政教师结对子,讨论教学方案。学校也能够出台各种激励政策,鼓励二者形成配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