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子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英语语言的学习与我们的母语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无论是发音构成还是学习方式以及应用思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大学英语老师如果要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掌握英语语言应用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帮助他们建立英文思维、塑造他们对英语语言应用环境下的人文素养。然而实际上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养成,也忽视了英语文化素养的塑造,认知的弊端也导致英语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单一,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很难得到提升。而英语文学是经过经年沉淀的文字表述,通过阅读这些英语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认知视野,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们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力,促进他们在英文表达以及交际方面的认知意识,进而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促进他们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课堂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而课堂的氛围能对学生的习得和教师的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传统的大学教学课堂方式相对简单、枯燥。很多老师都会忽略对课堂氛围感的营造,这也造成了一些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固化认知。事实上,这种沉闷的教学氛围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无法建立更加自主地学习意识。结合英文文学开展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英文文学的优势,比如内容具有吸引力,情节丰富。英文文学也具备影视、戏剧以及文字等不同方式展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也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英文文学作品时获得知识。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有非常直观的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教学环境的改进,大学生在个人认知方面的水平逐步提升。在如此的变化趋势下,如果大学教学课堂还不做出任何改变,就会导致教学成效的降低。尤其是这几年,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一些教师也会跟风学习,反而因为教学方式反复多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而结合英文文学教学的方式,就能够帮助教师在众多纷繁复杂的教学方式中选择一条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理清教学思路,充分地融合英文文学所具有的优质教学资源,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让教学方式变得更加丰富,教学理念也变得更加与时俱进,激发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习的知识真正地应用在生活之中。然而实际上是,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偏差,同时对于知识的认知也不够充分,培养出的学生只能面对应试而无法应用于实际。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大学教师会尝试着去使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选择不当,不仅会增加学生们在理解方面的负担、提升教学难度,同时也会给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而引入英语文教教学,教师可以引入文学作品中的知识点或是形象化的文字描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英文表达的方式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感受英文文学在特有文化背景下所传达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内容的理解难度,而且也能够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与现实产生融合,更加有利于他们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英语学习会变得更加直观,学生在阅读这些美好的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在作品情节的引导下,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认知渴望,进而主动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提升英语学习的质量。通过对英文文学的学习,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基本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学生英文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注意到教学改革应用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长期教学思想的固化,导致观念认知仍然非常落后。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是教师的个人认知以及教学理念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大学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要有不断学习的拓展知识边界的理念才能够带领学生在学习的海洋中遨游。但实际情况确实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英文教学的过程中,秉持固有陈旧、单一的想法,不愿意主动去调整观念认知,所以在课堂设计中仍然会依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于缺少科学的认知观念,因此教学的质量也无法得到提升,继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设置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目标,并且结合现代化课程的新标准开展教学。但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仍会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选择唯一的目标,而忽视了学生本体的差异性。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性造成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与预期设想之间的差距较大。而且随着大学英语课堂应用观念的变化,对于课堂设计的目标设定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和变化。所以传统的目标设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英文文学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通过联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设置更加科学、切实的目标,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尽管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已经开始结合英文文学内容。但是受到传统应试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得到创新。教师在课堂上也会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特征。造成教学质量无法与预期相符,无论是学生自身的学识修养还是核心素养都无法得到提升。
英文文学的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和表达水平,阅读者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情景。所以作为英文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多角度入手来解读文本内容。而应用于大学教材中的英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精品。无论是应用性还是趣味性都比较明显。同时文本的类型多,内容丰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能体会英文这门语言的独有特点。作为老师则应当多层次、多角度来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不同情景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亲身去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冲突和文化差异。借助这种拓展性的解读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发散认知,多角度地去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而让英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将英文文学与日常英文教学相互融合就是要通过文字表述的方式来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英文文学自身就富有文化素养,学生要想充分地理解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发挥英文文学自身的优势特点,让学生能够感受英文文学中所蕴含的艺术特点,在阅读和学习中去品味文学特色,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人的文学素养。
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结合英文文学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特点,在众多纷繁复杂的教学方式中选择一条相对适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充分融合英文文学所具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让教学方式变得更加丰富,教学理念也变得更加与时俱进,激发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英文文学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和表达水平,阅读者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情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出发去欣赏英文文学,理解和了解英文文学中所塑造的结构美感。在对英文文学进行通读之后,可以找到文章的主体以及对应的层次结构。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去理解文本主旨内容,了解语言表达过程中的循序渐进的层次感,逐步形成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当然,在开展对英文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对英文文学作品中优美词语和语句的解读和应用。尤其是在一些描述中所使用的修辞方式以及结构应用都是值得学生们在后期学习的过程中去学习和模仿的,可以应用于后续的写作和表达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英语素养。
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英文文学内容,作为教师需要做好二者的结合工作,不断地去完善课堂的设计和方式的应用。为了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设置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新媒体教学方式,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寻找与英文文学对应的视频内容。结合性地让学生去了解文学作品以电影方式的表达,激发他们观看兴趣。然后吸引他们去了解文学作品本身。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引导,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新的教学方式时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有效。当然,在具体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级,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通过这种融合性的交流方式,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和他人的差距,从而自觉自发地去进行改变。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师都应当认识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才能真正实现所有教学行动的开展都是以其为中心,才能够切实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教师无法认识到这一点,选择传统的单向传递教学的方式,必然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让他们很快失去对英语文学的学习乐趣和成就感。所以处于正确的角色就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大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角色变化的重要性,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借助课堂设计以及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不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做好引导工作。确保整个课堂的发展进度不会偏离自己预设的教学方案,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自觉地去安排学习和活动,继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成就,激发他们对英文文学学习的兴趣,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英文素养、英文认知水平以及应用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通过更加生动灵活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英文学习的乐趣。英文文学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更加具有灵活性,它不仅有丰富的内涵和文化知识,应用良好还会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通过丰富学生的认知范畴和思维能力提升整体学习水平。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英文文学教学的应用都是切实可行的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