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构建

2021-11-26 20:02:25王琴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素养

王琴

(襄阳四中,湖北 襄阳 441000)

物理是一门典型的理科性学科,高中物理教学中,包含着很多抽象性、概念性的内容,学生学习难度相对较大。高中物理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起物理观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物理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明确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构建物理高效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核心素养是学生接受知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在物理学科中主要表现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和责任。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自己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用核心素养来指导学生会使教师明确教学方向,清楚教学目标,主动地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进而实现高效课堂,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潜能的挖掘,促进学生在探究中逐步地适应社会,实现全面发展。

用核心素养来指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会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提高,使学生可以实现全面发展。教师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学生会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产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自己的探究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学生亲历了学习过程,体验了学习步骤,会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和本质,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主动地进行发散思维和逻辑判断,会学会分析问题,实现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会促进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在探究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科学学习态度的形成。学生形成了端正的学习态度,就会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分析知识规律,探究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体系,完善学生对生活中知识的理解。然而当前的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学科并没有从根本上融入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不够灵活,教学过程略显呆板,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也严重影响了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阻碍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制约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理论和实践脱节

在高中的学习中,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实践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死记硬背不能完全掌握物理的知识点,只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利于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也不符合教学的实效性原则。

(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突出了教师的课堂中心作用,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也不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三)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要求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被忽视,思维受到局限,无法得到拓展,知识的获得仅仅停留在课本教材上。

(四)学生缺乏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包括对学习的动机、态度、信心、兴趣等,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大多数高中生缺乏学习物理的情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加上本身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一定的问题,更加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

三、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上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让学生记忆物理知识,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气氛枯燥沉闷,使得学生难以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之中,通过主动学习树立起物理观念,理解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位移图像》时,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从讲台上表演匀速运动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不同时刻的位置坐标表示出来,从而引出课题,教师继续演示一两种具体运动形式,并引导画出位移图像,然后由学生上台按教师指定具体运动形式表演并画出图像,接着由同学们自己想象情景,表演并画图,教师逐步引导,改讲台中心为原点,两个人上台表演各种情形,最后由学生归纳能从图像上提取到哪些信息。整节课虽不用多媒体教学,但最终效果学生能够将已知的静态图像想象成动态的情景。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得以锻炼。为学生构建物理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初心。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知识,发现物理知识中蕴含的魅力,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带着兴趣进行探索物理,学习物理知识,发展学生自身的科学思维。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行星的运动》时,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我们自出生以来,就一直生活在地球上,在晴朗的白天,抬起头就能够看到高高的太阳,在晚上则是能够看到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地球一直在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着太阳转动,产生了四季变化,那么,地球与其他太阳系的行星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是椭圆的?还是一个完美的圆形?它们的公转有什么特点?用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使得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地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之中,探究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认识的发展,明确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做出的突出的贡献,从而加深学生对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的探索欲望,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为学生构建物理高效课堂。

(三)注重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最主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学生缺乏自己动手的机会,影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在明确实验步骤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在进行《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引入气垫导轨和电脑计时器,改进传统的探究方式,从器材的使用、方案设计、数据采集、EXCEL 处理数据、结论的归纳等,均由学生动脑动手,学生对实验转化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控制变量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联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和理解。生活中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会启迪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迁移,抓住知识间的联系,悟出物理本质和规律。例如在学习《力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磨菜刀的时候,为什么要不断浇水?通过对知识的分析,学生会认识到磨刀石和菜刀摩擦会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导致刀口硬度变小,这样对刀是不利的。浇水利用了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在学习《热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思考炒瘦肉的时候,为什么要在肉片的外面裹一层淀粉,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对热学知识分析后,会认识到将肉片直接放入油锅中爆炒,会导致瘦肉中的水分蒸发,影响口感,吃起来比较硬。而裹上了一层淀粉则会保护肉内的水分,使它不会蒸发,从而使肉吃起来软嫩、可口。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是实际联系起来,会促进学生体验知识和实践意义,进而使学生渴望更深入地探求,发展学生的能力。

(五)自主探究,体验内化知识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主动探索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主动性的探究机会,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磁场》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可以明确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方法,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析安培力作用下通电导体运动方向的判断方法和策略有哪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分析学生会认识到可以采用电流元法,也就是把整段电流等效为多段直线电流元,先用左手定则判断出每小段电流元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判断出整段电流所受合力方向,最后确定运动方向。还可以采用特殊位置法、等效法或者是利用结论法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学生在探究中会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将知识进行内化,实现灵活应用。学生自己的探究才能够真正地理解知识,明确知识,进而在应用的时候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迁移和应用。

(六)实验探究,积极参与动手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尝试探索,会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学生自主动手实验的舞台,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理解物理知识,探究物理现象,进而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参与来理解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只有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够得到开发。学生在实验中首先会通过绘制电路图的方式来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之后会准备实验需要的器材,通过自己思考的方式来探究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当连接好电路后,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会发现,串联电路中的各处电流都是相等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功率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而相比之下,学生也会发现并联电路的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功率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学生得到这样的结论是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观察到,总结到的,会使学生从深远意义上理解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而使学生可以理解知识的本质,体会到知识的内涵,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和动手实践。

四、结语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积极探索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方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物理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念,研究教育理念,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多向有经验的同行交流讨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个热爱教育的有心人。同时,高中物理教师要通过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创新,赋予高中物理教学新理念,从而为提高物理教学实效性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素养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