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1-11-26 20:02:25刘加龙何忠旭张鑫鱼徐正义张辉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汉语言弘扬中华

刘加龙 何忠旭 张鑫鱼 徐正义 张辉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升,国际上掀起了学习中华文化的浪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成立,成为外国友人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汉语言文学是高校重点开设的专业,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尤其是在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我国大学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侵袭相当严重,他们热衷于追捧西方文化,反而对本土文化不甚了解,使得一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走向没落,消失在历史舞台上,对于我国人民来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高校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不断前行,将会给民族复兴注入新的活力,大学生也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中华民族终将屹立于世界之巅。

而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汉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受到文化的熏陶,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文化知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也能得到协同发展;其二,目前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速率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状态,各种矛盾问题频生,对此,必须要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汉语言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文字与传统文化

我国的文字,是方方正正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我国的造字法历史悠久,从仓颉造字开始,每一个文字都有自己的意思,都有要表达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他们的身上慢慢积累了许多历史文化,也成就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历史经典故事,而这些故事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中国的语言和文学。要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学,就和中国传统文化分不开。中国的语言,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民的交流方式,而古人的交流方式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文化。其交流的方式、交流的内涵,都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中国的文学,从最早劳动人民在田地里耕种时就产生了“歌”,经过后来慢慢地演变,越来越多的优文佳句流传至今,到了唐代,因唐诗而达到顶峰,再后来还有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一系列优秀文学著作,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二)传统文化中的书法

书法是体现文字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我国的书法分为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两种,中华民族传统的书法更加侧重于软笔书法。在我国古代,相继涌现出很多书法大家,他们的书法作品都是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代表着我国古代书法的最高水平。现留存的每一件书法作品都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诗、词、歌、赋、画,每一样都蕴含着书法的美。

书法是除了说话外另一种最有效的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方法,从最早的象形字、甲骨文、篆书到现在的繁体字、简体字都代表着我国的智慧,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珍贵的宝物,也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路径。

(三)古典文献

古典文献是古人记载当时所发生的事而形成的书籍,是我们现代人研究古代历史事件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通过古典文献记载的内容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代人民生活的方式与其他一些我们需要探寻的历史事件。可以说,古典文献是我们现代与古代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而在高校中,古典文献学的存在可以帮助同学们学会一些更科学的分析以及整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方法,让同学们更好地通过历史书籍来学习古人重要的思想与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同学们每天遨游在古代历史书籍中,就如同穿梭在中华传统文化之间。所以,对古代历史文献的学习是高校汉语言文学学生的重要一课。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难点

(一)课程专业化程度不高

虽然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高校积极实施了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知识,使其能够在就业时占据优势,然而从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来看往往不甚理想,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迟迟无法达成。发生这一现象归根究底在于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不够彻底,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仍然将教学空间局限在教室内,无法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再加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知识范围过于广泛,大大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学生将没有过多的时间能够用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很难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趣,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是极为不利的。

(二)学生弘扬文化的意识淡薄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要走入社会,既对未来抱有无限的憧憬,又从内心深处感到十分的茫然,大学生通常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学习上,希望能够给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他们普遍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甚重要,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是比较忽视的。与此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因为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所以汉语言文学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被强制性的剥离开来,大学生的责任感不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较为淡薄,大学生的成才之路将走的愈发艰难,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也遇到了阻碍。

四、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目前,一些高校没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应该在思想领域认识到加强汉语教学和文学教学在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意义和必要性,打破目前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僵局。为了通过教授汉语言文学以丰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高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第一,国家应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教授汉语言文学,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提供必要的教学手段,支持干部队伍发展,宏观调控高等院校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向。

第二,从高校本身的角度来看,部分高校领导要切实改变目前的教育理念,制定适合学校自身的发展战略,提高师生对汉语言文学重要性的认识,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挖教材内容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确保汉语言问题教学以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和保障。实践中高校应当立足实际,针对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师资情况,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文化培训以及座谈等方式,积极扩展他们的文化层面,全面提升老师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层次。在日常教学以及生活中,应当重视个人文化修为的提升,强化文化学习,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当深入挖掘校本教材的内涵,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我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称奇迹。其价值不只是体现在我国的长远发展上,更重要的是为全人类的进步起到了贡献作用。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负面内容以及糟粕信息,为此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正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及其教育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当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及其要求,对借鉴意义和价值加大的相关内容予以改进和拓展,并且赋予其新的表达形式以及时代内涵。高校开设的汉语言教学课程,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受重视程度显然不够,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教师队伍,并且深入挖掘汉语言文学校本教材的内容,以此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组织课文阅读拓展活动

教育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应当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性。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汉语言文学等学科在内的高校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立足实际,保持与时俱进,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设计教学方案,从而为教育教学以及传承文化创设浓郁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平台的应用,可以将原来静止、抽象的画面“动起来”,将音乐以及声音和相关的字幕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情景化、直观化以及立体化,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知刺激,以此来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活动,给学生们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书籍,并

且鼓励和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文化修养,促使他们以历史的、发展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与眼光来审视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组织开展课外阅读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需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将一些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推荐给学生,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使之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学生就会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和文化,将中外文化加以对比,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自己有义务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将会拥有更多的拥踅。

(五)注重利用传统节日

在我国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重阳等等,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在不同地区人们庆祝节日的形式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些都需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能够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和庆祝方式,这一天有着哪些的特殊意义,在当天与学生共同庆祝节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悟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也会给予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程度的尊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将得到大学生的全力支持。

(六)参观当地名胜古迹

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不应局限在校园之内,教师要经常性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当地名胜古迹,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的名山大川,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意蕴,形成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强烈学习愿望。我国不少名胜古迹都有著名诗人为其题词,学生将会由衷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对本专业就业形势产生信心,同时还会深刻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诞生了哪些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于当代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在汉语言文学上的学习将会更具有动力,他们的未来发展前景也将一片光明。

五、结语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项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法绕过的一环,根据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高校应当立足实际,创造教育教学环境条件和氛围。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宣传教育,全面推进该学科的发展,将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密切结合起来,深挖其内在关联性。实践中应当结合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有效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汉语言弘扬中华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语言与翻译(2015年2期)2015-07-18 11:09:55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消费导刊(2014年12期)2015-02-13 17: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