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以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为例

2021-11-26 15:01
黄河之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乐旋律意境

衣 珊

自二十世纪以来,西方音乐文化传入我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呈现出更为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以西方钢琴乐器改编中国传统民族民间乐曲,是“古为中用”、“中西合璧”的典范。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题材来源于《神奇秘谱》所载的《梅花三调》,原曲为古琴曲。尤其改编而来的钢琴曲为王建中所作,创作中致力于还原原曲所呈现的意境与审美韵味,但并不拘泥于原曲,因此整曲既有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印象特色,又具有时代气息及强烈的钢琴表现力。

一、钢琴改编曲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钢琴改编曲速来以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曲目为素材,通过对西方钢琴演奏技法、音乐表现形式的融合对传统民乐进行改编创作。在此过程中,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要素以钢琴这种西洋乐器表现出来,使得中国听众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包容性,也使其他国家的听众通过钢琴改编曲体悟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1]。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为扎根民族土壤、致力于民族寻根的中国钢琴作曲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无论是由传统民族器乐改编的钢琴曲,还是由民歌小调、革命歌曲等改编而来的钢琴曲,都是作曲家们以强烈的民族情怀,以民族精神本质视角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洞察,才能使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与西洋钢琴乐器融合中,仍保留着纯粹的民族韵味。

纵观近现代钢琴改编曲,其都以不同的形式在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或是运用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旋律,或是渗透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象征意义的音乐元素,亦或是引入了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这些钢琴改编曲,记录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无一不在向世界展现着中华民族古老又先进的智慧,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境深远的审美追求。根据古琴曲改编的钢琴曲《梅花三弄》由作曲家王建中创作,除此部钢琴改编曲意外,王建中先生还创作了诸多优秀的作品,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百鸟朝凤》等,在融合西方作曲技巧的同时,这些钢琴改编曲都具有既丰满又细腻、既浓郁又清新的和声色彩及民族风格。

古琴曲《梅花三弄》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学与绘画的表现手法,遵循“天人合一”、“追求意境”、“删繁就简”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以中国特有的民族音调塑造了耐人寻味的音乐形象,再通过静态与动态的交织,凸显出梅花的孤傲典雅以及独立风中无畏无惧的精神风貌。全曲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轻盈、巧妙,再加上节奏的跳进,使得全曲呈现出“暗香拂面,风荡梅花”的意境。改编而来的《梅花三弄》钢琴曲集写景、传情、表意于一身,不仅仅是对原曲的模仿或借鉴,更难得的在于通过作曲家娴熟精湛的写作技法,将原曲的意境、神韵、音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实乃钢琴改编曲的典范,也可称其为中西方音乐文化碰撞后钢琴与中华民乐融合的极佳境界。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改编曲中的传承与创新

(一)承中华民乐之技,诉中华民乐之情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乐思。线性思维是中国传统音乐十分关注的要点,强调音乐的流动性、整体性与和谐性,并且尤为注重横向声部的旋律感。不仅是在单一旋律上,而且在声部对位上,都体现出自古而来的中国传统线性思维。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在创作中便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的线形表现手法。例如在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中,作曲家运用了大量分解的五声音阶四音列,与乐曲的主旋律相结合,形成具有和谐美感、流畅质感的线条;再如作曲家在创作中以流动的对位声部对旋律进行铺垫,使得乐曲横向声部具有极强的旋律感[2]。

传承中华民乐之表现手法及写作技法,使得钢琴改编曲保留了原曲的情感基调。如钢琴改编曲与古琴曲《梅花三弄》在乐曲结构上基本一致,第二段为第一主题的首次出现,在这里作曲家在高声部体现乐曲的主题旋律,以低声部进行衬托,和弦及双音与主题旋律相结合,两个声部错落有致,塑造出典雅高洁的梅花形象;再如原曲第二部分描绘了梅花与风雪对抗的情景,钢琴改编曲在此对原曲调性进行了改编,整体速度加快,乐句在高低音区之间的变化更加频繁,体现出梅花傲立雪中,不畏严寒的精神面貌。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立足原曲,但不拘泥于原曲,以作曲家深厚的文化素养、强烈的民族精神、精湛的写作技法,在传承中华民乐之技的同时,以钢琴音乐体现出中华民乐中所蕴含的对自然、对万物的敬畏,以及对崇高精神的敬佩之情。

(二)传中华民乐之韵,现中华民乐之征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扎根于民族土壤,形成于各民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蕴含着别具特色的民族韵味,注重音乐中酣畅淋漓但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自然且自由的音乐气韵。对于西方音乐来说,“韵”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但却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古老的审美特征。而对于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来说,要想传中华乐之韵,便需要创作者对原曲独特的形式美、艺术美、意境美进行深入的品味,对单个音在力度、速度、节奏等要素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进行处理,才能使得写作技法、音乐情感及情绪、音乐风格实现和谐统一。

任何一部广为流传的钢琴改编作品,必定有其震撼人心灵、打动人内心之处。如果忽视原曲的意韵,仅对原曲的旋律、节奏进行简单的处理,使其更加适合钢琴演奏,实则并非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更谈不上创新。初听之时可能因旋律熟悉引人驻足,但再听则不免觉得内涵空泛、索然无味。而如果能够以钢琴再现原曲的音律特征、文化内涵,则会传递出原曲的意境、情感与思想、精神,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久久不能磨灭的印记[3]。

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正是抓住了原古琴曲的神韵。古琴曲《梅花三弄》的韵体现在远近、虚实、动静的中和之中。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为传其韵味,以模仿古琴的音色、弱化和弦、音阶自然过渡等创作技法还原了古琴曲的审美趣味,第一段与原曲引子部分相契合,旋律柔美,过渡自然;第二段则柔中带刚,有低音的衬托,也有主题旋律的体现;二、四、六段及五、七段有实有虚,有远有仅,有快有慢,有强有弱,体现梅花于风雪对抗的顽强孤高的同时,也体现出梅花的典雅与庄重。延续原曲韵味,体现原曲审美情趣,使得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极具时代特征与美学价值。

(三)扬中华民乐之精神,述中华民乐之内涵

西方音乐多为多声部的复调和声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区别,其所追求的美学精神也与中国传统音乐截然不同。西方音乐以对抗性推动音乐的发展,交错中讲述着音乐的情绪与情感,在审美精神上,体现的是“二元论”,即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与自然站在对立面的崇高感。而中国自古以来倡导“天人合一”,中国传统音乐也体现出敬畏自然的精神,因此在音乐表达上浑然天成、讲求顺畅自然。钢琴曲音域宽广,表达立体,如何以钢琴曲写作技法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所追求的审美精神,则是摆在中国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4]。

对于此,作曲家王建中在其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中做出了表率。原曲极富诗意,泛音旋律营造出一种空旷、严寒、远近与虚实交织的诗意意境,而作曲家在创作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时,则以丰富的和声表现手段、复调的手法、异调和声配置手段等表现手法与写作技法对原曲进行了大胆地处理,以多样化的技巧及装饰音代替泛音演奏。在引入主题阶段,放慢节奏与速度,营造出空旷、严寒、远眺之情境;在情绪高潮部分,则以高音区展开叙述,使得音乐色彩变得明亮、透彻,加之作曲家对原曲调性独具匠心的处理,将音乐画面由远景拉至近景,如特写般体现出梅花卓绝风姿,不由得使人肃然起敬。

(四)呈中华民乐之意境,展中华民乐之深远

“立象以尽意”,中国传统音乐可使人联想到具体的形象,进而直达音乐之意境,从中与形象进行交互,随着音乐的递进,形象呼之欲出,似是对时代的真实写照,亦或是从人生百态中截取的一个片段、一个瞬间,沉浸在如此超脱的音乐意境中,势必会使得音乐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便是中国传统音乐所体现的“意”与“象”。古琴自身便有着静、虚、空之意蕴,以此演奏的乐曲,便有了空灵缥缈、平静淡雅之韵味。为保留古琴曲的古韵,继承中国传统音乐之“意境”,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以分散、表现性为主要形式[5]。

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的意境体现在其对西方音乐结构性、对立性的弱化之上,注重在整体上塑造丰富、饱满的梅花形象,无论是引入主题部分由低音到高音多音和弦的自然过渡,还是多声部的错落有致,均以钢琴宽广的音域描绘出壮大、旷达、辽阔的景象,不仅体现了钢琴曲的逻辑形式,而且体现了原曲中远近交织的意象。

(五)现中国古曲之神韵,仿中国古琴之技法

中华民族器乐的神韵来源于传统乐器独特的音色以及演奏技法。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器乐改编为钢琴曲,则需要突破钢琴音色上的桎梏,并不可避免地借助娴熟的写作技巧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的代表,属于一种固定音高的键盘乐器,采用了十二平均律。而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则采用了五度相生律或纯律,如果单纯地将中国民族音乐的调式旋律生搬硬套入钢琴的十二平均律当中,会使得钢琴改编曲结构僵化,调式旋律生硬。除此之外,我国民族乐器具有独特的魅力,拉弦乐器可以通过捻、揉等手法灵活自如地改变音高,展示更为细腻、含蓄的情感。而钢琴演奏的发生原理则不允许其呈现出音高的细微变化。因此,如何以钢琴演奏展现出中国民族乐器特有的音色与神韵,成为摆在作曲家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在古琴音色的模仿上可谓独具匠心,使得钢琴这种西方乐器同样可具备中国神韵。例如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在引子部分的低声区采用了八度倚音,用以模仿古琴的空弦音,达到明亮、共鸣性强的音响效果,营造出一种深远、意味深长的意境;再如钢琴曲第92节至93节,采用了十三音连线上、下行快速跑动方式,将分散、零碎的音连成线形、整体且过渡自然的旋律,模仿了古琴的走手音,使得整曲充满飘逸之韵味。由此可见,在钢琴改编曲创作中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可赋予钢琴以“中国化”神韵。

(六)寓中华民乐之风格,创中华民乐之多声

若要以钢琴改编曲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音乐,不仅要展现出中华民乐的意境、意象、神韵及气韵,还需要充分发挥钢琴自身独有的演奏技巧,才能够使钢琴改编曲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纵观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全曲,无不体现出创作者以钢琴演奏技巧提升中国传统音乐多声化的大胆尝试。五声性音阶、长短琶音、左右手交错担任旋律与伴奏、十三连音等,这些或易或难、力度充足、速度对比的钢琴演奏技巧都是最为地道、最为直接的钢琴手法与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的钢琴织体发掘了中国传统音乐多声化的可能性。尤其是四、五度叠置和弦的运用,将钢琴音乐的多声性思维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线形旋律巧妙地结合为有机整体,实现了古琴曲《梅花三弄》思想内涵与钢琴演奏技巧的高度统一,在丰富原古琴曲情绪、形象以及表达方式的同时,对钢琴改编曲的民族化以及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多声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结 语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通过从创作视角分析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可以对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启示,即注重对中华民乐意味、意境、意象等审美思想与审美趣味的传承,采用多种形式实现中华民乐与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融合,将钢琴音乐多声化思维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音乐的线形旋律之中,赋予中国传统音乐更为丰富的形式与强烈的时代气息,在不触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根基的前提下,大胆创作、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必定会打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新窗口,必将使中国传统音乐在世界舞台上焕发生机。■

猜你喜欢
民乐旋律意境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草原风 中华情 内蒙古民乐新作品音乐会
民乐国祥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给你的信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