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远
电子音乐进行中声音素材进行与节奏组合,二者缺一不可。当代音乐理论中把节奏看成是一个时间的“流量”,看成是关于“音高和休止在时间中的一种流程”。节奏二字,“节”有停止之意,“奏”则相反,有开始之意。有了节奏,在电子音乐中的就是能很好的让声音素材(后文中简称“素材”)之间有规律、有逻辑地组织在一起。而这里的节奏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节奏是可认为是素材之间的时间长短关系,这种关系很多时候对音乐的紧张度有重要的影响,比如同样的素材,连续短时间的快速进行就比断续长时间的慢速进行紧张度要高一些。而广义的节奏指包括各种素材的出现次数及变换或持续的时间长短,它直接影响着每个部分的平衡、对称及比例的关系,作曲家们很多时候会对整部作品广义上的节奏进行安排,哪一种音色什么时候出现,在哪里出现,出现多少次都需要作曲家把握好音乐的节奏。而节拍的意义在大多少电子音乐作品中已经失去,节拍强调的是有周期性的重音循环,而显然对以音色为主要载体的电子音乐来说,节拍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节奏赋予音色以活力。节奏通过音色的时间长短组合来体现其多种多样的组合关系,长与短音色结合音色的强弱关系,将节奏赋予了很多特殊的“性格”。如两个音色,在前的长且强,在后的短且弱,就有些类似于传统节奏的中的顺分型,这样的节奏型具有一定的歌唱性特点;反之,如果把两个音色的出现顺序颠倒过来,则会有一定的语言性特点。总的来说,“音色旋律”的“节奏型”大致可分为:
(一)均等型:声音素材进行过程中,前后材料时间长度基本相等,这是一种最基本而简单的节奏组合形态,基本的特点为加强音乐的律动性。
例如《Archives GRM》专辑之CD2第5首作品,从音乐的开始到第26秒的时间内,可以听到具有空气感的机械噪音总共出现了四次,每次音色长度均等,相对强弱关系也保持一致。
(二)长短型:声音素材进行过程中,前面的材料时间长度大于后面的音色材料,基本的特点为加强音乐的歌唱性。
例如《Compendium International Bourges 2000》专辑之CD2第5首作品,在音乐的10分18秒~10分21秒是一个具有“摩擦感”的长噪音,从10分22秒~10分25秒有四个同样具有“摩擦感”的短噪音。四个音色素材的时间呈长—短—短—短的关系,相对强弱关系为f(长噪音)—p(短噪音)—p(短噪音)—p(短噪音)—p(短噪音)。长音配合较强的力度形成了“长强短弱”节奏关系,与等分型的节奏相比,显得更为“流畅”,整体的效果形成了对长音的肯定,对充分加强了短音的不稳定性,二者形成了彼此对立而统一的关系。
但在实际作品中,长短与强弱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长音素材配合较弱的力度,而短音素材配合较强的力度在作品中也是比比皆是。
(三)短长型:声音素材进行过程中,前面素材时间长度小于后面,基本的特点是加强音乐的语言性。
例如《Compendium International Bourges 2001》之CD1第5首作品,音乐从1分17秒~1分26秒为低频的敲击声与延音在1分27秒~1分44秒为粉末状的带有逆行特点的噪音。两个音色素材的时间呈短—长的关系,相对强弱关系为p—f。这样的长音符配合弱力度与短音符配合强力度使用,让音乐感觉是明显的“受阻碍”,因此具有明显的“分割”作用。与之前的均等型和长短型起着重要的对比作用,一起构成音乐往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节奏能使声音素材的组合具有一定的“动机”意义,这些“动机”的变形、发展才构成了作品的完整的乐思陈述。且结构的区分也要依赖于节奏的停顿、节奏的重复、节奏的其他特性而实现。节奏的构成及发展对主题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子音乐对音高的“淡化”后,更加突出了节奏在展开过程中的地位,虽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节奏型的定量化划分(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但是其长短关系、强弱关系的对比仍然存在,影响着声音素材之间的组合方式,成为了素材组合之间最重要的“结构力”与“凝聚力”。
电子音乐中是否依然有句法?本文认为电子音乐虽然种类繁多,传统意义上旋律的调性、和声等因素都基本不存在或者淡化,但是结构感依然存在,那么清晰的句法关系,仍然是音乐良好结构感的基础。虽然一首电子音乐中可能用到多种甚至复杂而错乱的音色材料,表面上很难看清楚句法关系,但如果分析的角度合适的话,仍然可以寻找出其中的规律①。
在传统乐句中划分乐句主要根据在:1、长音和休止,二者有一定的断句作用,因为在长音和休止处在人的心理感觉上会带来使音符密度降至最低的程度,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是人们会有了分断的感觉。2、重复或者变化重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同则分,异则合”,相同东西重复或者变化重复会让人产生听觉上的周期性。正如,白天黑夜交替一样,即使没有时间,每次看到天亮了也知道是新的一天的开始。3、突然更换材料,音乐的发展讲求一定的逻辑性,如果逻辑性突然被打断,则在心理上会产生出一种分离感。4、和声终止式,在有调性有和声的音乐作品中,和声的终止是造成分离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其原理主要是来源于紧张度的变化,如和声中S—D7—T这样的和声进行,就是一种不稳定到稳定的倾向,这还并不能完全有分割感,关键是稳定之后又是不稳定,这样带来的周期性就会产生分割感。
那么电子音乐的句法分割感靠什么呢?本质上只要能产生周期性的因素都能作为电子音乐中句法划分的理论依据,这样一来,长音和休止依然起作用;重复和变化也可以在电子音乐中继续产生分割感,不过,电子音乐中变化重复可能变化的方式就会有所改变:比如把一个音色加了效果器后的重复,只要人耳可以识别到处理前和处理后的音色有相似性,那么就可以会让人感受到“重复”;关于材料的突然更换,电子音乐中突然变换材料必然导致分割感,但还要注意两种较远的音色之间也会产生出分割感;而和声终止,在注重音高的电子音乐中已经显得不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具有“终止意味”另外的要素,比如一个人声素材在经过从原始呈现--效果器处理--原始呈现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出周期性,分句感也随之产生。传统音乐的句法常常可以被总结成诸如“起承转合”四句式这样的描述具体的句式体裁,但电子音乐由于目前没有完整的记谱法体系,且大多音色素材的长度关系不是那么的“规整”和“严格”,但宏观的来看的句间关系,可总结为四类:单一特性句法、重复特性句法、平行特性句法、并置特性句法。②
(一)单一特性句法:在一个完整的结构(可以是段落、甚至是整首乐曲)中没有明显的句逗,没有使用明显的对比材料。整个乐句充满着“流动与变化”,既没有重复,也没有对比,于是就凸显出单一的特性。
例如《Archives GRM》专辑之CD2第15首作品,从音乐开始到第40秒是第一个乐句,它是由一个长的噪音音色构成,中间没有明显的重复、也没有明显的对比,无法从中划分开这个长达40秒的乐句,整个过程中音色材料只在在频率上产生了微小变化。
(二)重复特性句法:后乐句是前乐句的重复。
例如《Archives GRM》专辑之CD5第5首作品,从音乐的一开始到第5秒是第一个乐句,音色是由小的点状金属声和长噪音结合而成的。从第5秒~第10秒开始是第二个乐句。这两个乐句的音色材料呈重复的关系,乐句两次出现在听觉上和波形上都是基本没有变化的。
(三)平行特性句法:后乐句是前乐句的变化重复。
例如《Archives GRM》专辑之CD2第13首作品,从音乐的开始可以听到女声演唱音节“i~e~u”持续时间是4秒,第7秒开始听到男声演唱同样的“i~e~u”音节,但明显速度放慢了,持续11秒才把这三个音节演唱完。
当然,以上句法的分类着重是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是三个乐句或者四个乐句等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譬如“起承转合”的句法、大二句式等,但每两句之间的关系仍然在上述列举范围之内。
《Affleurements》是法国作曲家Bénédict Mailliard创作的一首电子音乐作品,全曲长度为4分25秒,收录在《Archives GRM CD3》专辑中。在论述完电子音乐的节奏与句法后,对全曲的“音色旋律”的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00:00~00:43):可以听到前7秒都是金属做节奏连续且自由匀速地刮奏,产生的频率稳定的持续在在1500~2000赫兹;而第7~第9秒摩擦节奏突然加速运动,产生的频率也急速上升,集中在了7000~8000赫兹。这里,把00:00~00:09第一主题旋律外形定义叫做X型③。00:13~00:43秒是第二主题(敲击主题)的呈示,这个主题表现为金属的断续敲击声,与第一主题的连续刮奏形成性格上对比。这里,把00:13~00:43秒的第二主题旋律外形定义为Y型。YA为节奏均匀的水平旋律型,而YB则为节奏灵活的上下自由型。
第二部分(00:44~03:49):这一部分主要体现在X与Y的共同运用。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00:44~01:38):可以听到的持续的刮奏与有频率变化的敲击开始在纵向上进行双主题对比进行。是可以看作两种旋律型XA与YB在纵向上的共同呈示。
第二阶段(01:39~02:26):这一部分可以听到的是连续的有着音高移动的刮奏,变化主要体现在音色声相左右的变化上、力度渐强的变化、刮奏的密度时快时慢的变化。
第三阶段(02:27~02:50):整个阶段都可以听到带有变化频率的XB+XB’型旋律作为“铺垫”。另外一个声部首先可以听到是断续匀速地无频率变化地敲击,旋律外形是YA型,到了2分45秒时,完整的出现了XA+XB的旋律型。
第四阶段(02:51~03:49)可以明显的听出三个声部:按相对频率高到低排列为:第一声部听到的断续的敲击无频率变化的YA型;第二声部为第一声部的模仿,在整体频率上有所降低,但自身平率并无变化,节奏还是为敲击,故还为YA型;第三声部依旧为铺底的有带有频率高低变化的连续的XB+XB’型。
第三部分(03:50~04:25)动力的再现,为水平旋律挂奏频率无变化的旋律进行,但做了声相上的左右变化,故为XA’型。这首电子音乐作品的所有声部的旋律均来源于呈示部中第一主题X与第二主题Y的中的旋律。整首作品以音色旋律的直线型和曲线型贯穿全曲。在第二部分的第四阶段由于声部的增加和频率范围的增长,全曲达到高潮,高潮的出现点接近3/4处,正好在黄金分割点的比例。
声音素材是电子音乐中最重要的材料,其种类虽然繁多,可变性也不能穷尽,但好的电子音乐作品一定具备了丰富的音乐性和音色组织逻辑性。电子音乐组织音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的分析角度主要来源于传统音乐中的节奏本质及节奏的等分、顺分、逆分的关系与声音素材之间的时间的长短联系……探寻了一些电子音乐中“音色旋律”的节奏与句法的组织方式。由于电子音乐还没有一套系统的记谱规则,按照传统的方式分析是非常细致的定量分析节奏与句法的关系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本文在分析电子音乐作品时,更多的是利用传统音乐分析方法的思维,进行调整和补充,来分析电子音乐的。■
注释:
① 殷苗苗.有关电子音乐音色组织的句法特征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2).
② 赵晓生.传统作曲技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7~22.
③ 刘思远.论电子音乐“音色旋律”运动方式[J].黄河之声,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