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歌《咕噜山歌》的二度创作

2021-11-26 14:28
黄河之声 2021年22期
关键词:衬词布依族山歌

段 丽

引 言

民歌是成百上千年以来我国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留下的优秀音乐艺术作品,反映着当地的风土民情。在学习和演唱地方民歌的过程中要对歌曲的背景、主要的音乐风格、基本的语调以及演唱过程中应当具备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倘若不能够很好的把握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而只从演唱技巧上入手的话,那么很容易使其失去灵性,更不能够起到打动人心的目的。对于《咕噜山歌》的二度创作,应该充分挖掘歌曲的特色,赋予其更加完善的内容,更加多样的风格,咕噜山歌的二度创作就是将原有的歌曲段落重新整合延伸,并且通过变奏等方式,突出歌曲的主题,模仿原始的歌曲,提高歌曲的吸引力。本文以贵州民歌《咕噜山歌》为研究案例,详细分析这首民歌的基本风格,阐述它的主要情感表达方式,旨在能够更好的诠释和演绎这首民歌。

一、贵州民歌《咕噜山歌》的创作背景

任何一种地方民歌的形成都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贵州民歌《咕噜山歌》同样如此。这是一首贵州布依族的山歌,广泛流行于贵州平塘县一带。布依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广泛分布于贵州省和云南省地区,主要集中在贵州南部和贵州西南部。《咕噜山歌》属于布依族的民歌代表作,歌词极富地方语言特点,体现出来了较为强烈的少数民族特色。例如《咕噜山歌》这首布依族民歌中就包含了许多的衬词,比如“咕噜噜”等。这些衬词的出现,就让这首民歌表现出来了极强的特色,让听众听起来就能够感受到布依族浓厚的民族风情。

众所周知在贵州有非常多的少数民族,而且他们都非常喜欢唱山歌,比如布依族、苗族等。一代代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人无论是在日常的劳作中,还是在重要的节日中都习惯于唱有着应景的歌曲,比如在劳动的时候唱“劳动歌”,在喝酒的时候唱“酒歌”等,歌曲已经成为布依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经过一代又一代布依族人的传承,他们也逐渐对各种各样的歌曲进行了丰富,这其中就包括《咕噜山歌》。按照传统的习俗,布依族的青年男性与青年女性之间相互表达爱意,都会是通过唱“情歌”而实现。同时通过唱歌也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聪慧,赢得对方的好感。类似于《咕噜山歌》,很多布依族民歌都充分体现着布依族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者,布依族人热情与好客的性格,对外表现着布依族人的优秀精神面貌。

二、贵州民歌《咕噜山歌》的艺术特征

通过详细的分析,本文将从语言、节奏和旋律三个主要的方面来阐述《咕噜山歌》的艺术特征。

(一)《咕噜山歌》语言特征

《咕噜山歌》是一首“短歌”,由于生活在贵州平塘县一带的汉族人也十分众多。所以布依族的这首《咕噜山歌》也受汉族民歌的影响较为明显。《咕噜山歌》的歌词中每四句为一段,大多数歌词都使用的是近代汉语新词。在《咕噜山歌》中除了有一些简单易理解的汉语新词以外,还使用了很多的衬词,这些衬词就属于布依族的方言。就如同“尖噜噜”、“咕噜噜”、“嘎啦啦子”等,在这首民歌中这些衬词并没有任何的含义,都是为了让整首歌曲保持欢快的节奏,让演唱的人快速的进入到其中欢快的状态。另外当详细研究衬词时就很容易的发现,它们都较为诙谐幽默。所以衬词的加入就让整首民歌有了欢快的基调,节奏性非常强,而且能够让所有演唱的人以及所有的听众都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愉悦之情。《咕噜山歌》中的众多衬词除了有效渲染欢快气氛以外,也有效突出了布依族少数民族风格,强调了民族特色,激发起人们对于布依族的关注和了解。

(二)《咕噜山歌》的伴奏分析

在当前的很多声乐作品之中,钢琴伴奏至关重要,也是属于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在配合演唱之中扮演者重要的地位,较为恰当的伴奏活动,可以使演奏更加多彩。

《咕噜山歌》歌曲中,前八小节的前奏属于整个乐曲的开端,并是奠定全曲思想情绪的重中之重,该乐曲也使用了传统的大小调模式,使得中国的五声和声相完全结合,一开始主要是依靠右手来进行主题旋律的演奏,左手主要用来节奏的切分和和弦的伴奏,另外,整首曲子一开始就将人带入到一种欢快活跃的氛围之后,后续的曲目就会更好的引出。

对于歌唱部分的伴奏来说,其主要是通过左右手的交替演奏来最终实现,也有一定的休止音符、八分音符等,共同组成三音符的节奏,首先是右手的部分,在每一个弦乐之中都有旋律音的存在,这样使得歌曲和旋律更好的契合和连接,其次是在和弦乐的构成之中,使用了多重的叠音模式,充分的体现了中国的五声和弦特色,在以上部分结束之后,伴奏也使用了柱式的和弦方式,和声也是从四声逐渐过渡为五声,从而使得曲子的和声效果更佳多彩,整个曲目和音乐质感更为饱满。

对于中间的间奏部分中,伴奏的多样化特征更加显著,首先通过引子来确保节奏的完整性,其次加入了一些新的节奏等,例如在24、32小节之中通过前八后十六的表现模式,通过右手的双旋律表现模式中,提高演奏效果,在和声方面,也在弦乐的基础上加入了下属的和弦,色彩也就更为丰富,山中跳跃的可爱氛围充分体现。

在中间伴奏的演出之中,主题的乐段也充分展现。

在最后乐段的结尾,伴奏的音乐和节奏都能充分体现出新的特色,展现出新的材料,这些都是前面从未出现过的独特的感觉,在后续的部分之中,使用了多种旋律的表现手法,右手使用三十二分音符的琵琶音,和声方面也是充分使用四调,整个音乐逐步高潮,音乐的质感充分显现,音乐达到高潮状态,音乐更加形象生动且有情趣,在最后的四小节结尾之中,山中的人员之间互相呼喊,回响空灵,最后和弦结束,整体干净利落,布依族人民的豪爽得以充分体现。

钢琴伴奏像水一样,声音像船,是钢琴的载体,水能够拖着船走,当然较好的伴奏也能充分烘托出较好的歌曲意境,弹唱结合之后,琴声也可以烘托出人声,音乐能够被更完整的展现,从而刻画人物效果更加深刻。

(三)《咕噜山歌》的节奏

节奏的快或慢会对整首歌的情感表现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那些想要通过歌曲传达抒情意味的,通常是选择慢节奏。而那些想要通过歌曲传达欢快意味的,通常是选择快节奏。《咕噜山歌》属于布依族山歌的一首“短歌”,所以它的节奏就选择的是快节奏。《咕噜山歌》是速度120的小快板,节奏紧凑而且欢快。欢快的节奏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幽默和愉悦的感受,让听众能够感受到其中的轻松与活泼。而《咕噜山歌》这种欢快愉悦的节奏,也与布依族人热情好客的性格有着直接的联系。布依族人是典型的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同时布依族人也热情奔放,而且能歌善舞。所以包括《咕噜山歌》在内的众多布依族的民歌的节奏都非常的快,体现出来了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

节奏是音乐的最基本的音乐元素之一。在歌曲的伴奏支撑之下,《咕噜山歌》之中有衬词,有咕噜咕噜的声音,尖噜噜的声音等,这些声音可以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有效串联,人们通过演唱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由慢速到快速逐渐推进。

演唱中可以加入唱词,唱词也需要有显著而准确的节奏,较好的强弱关系,自然得当的旋律,在一开始掌握和熟悉了唱词之后,演唱也逐渐成为了顺其自然的事情,能够较好的跟着节奏演唱,就有着俏皮诙谐、生动可爱的效果。

(四)《咕噜山歌》的旋律

《咕噜山歌》属于一首“短歌”,而之所以布依族人会创作出这样的一首“短歌”,主要是因为布依族人在劳作过程中为了表现出特定情绪。布依族人在山前或在村后,即兴演唱,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所听、所感而即兴创作。所以说《咕噜山歌》十分简洁明了,结构不复杂。而且《咕噜山歌》篇幅比较少,是几段词的来回重复,无论是学起来还是唱起来都比较简单。《咕噜山歌》这首布依族民歌总共分四个乐句,重复四遍。《咕噜山歌》的曲调极为简练,所以就容易学也容易唱,久而久之就让这首歌代代传唱,成为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歌词中的咬字和吐字

语言是帮助我们交流的沟通感情的重要方式,与之同时,语言也是一种歌唱艺术,唱法和说法都是一种声乐的提倡形式,字正腔圆也是一种歌词演奏的重要方式,唱歌就是一种说话的夸张模式,美国著名评论家威廉就说过歌唱是人们通过乐音对歌词的最佳诠释。

歌唱之中的吐字主要说的字头,也就是说字的母音,咬字主要是咬字的腹部,也就是说发音的韵母,歌唱与说话关系密切,说话必须要做到有头有尾,绝对不能含糊,对于《咕噜山歌》来说,其节奏相对较快,对于咬字和吐字有着较高的要求,演唱者必须积极练习才能够最终达到成功,首先要以念唱为特色,可以结合地方的一些方言,来进行说唱,也可以由慢到快逐渐提高说唱的语速,声音如果展现在前面,也可以较为自然的表露出来,在笔者进行演唱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些吐字不清晰的情况,但是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演唱的时候不能过于用力,如果用力太大往往无法清晰的表达出其中的字音,这样会导致混乱和随意的现象发生,在《咕噜山歌》之中,其吐字需要字字清楚明了,歌词也应该具有方言的特色,例如一些形状相同的字,不同区域的口音相对不同,念出的音调也会差异较大,这些特殊的音调差异正是体现了地方的特色。

(六)《咕噜山歌》的情感表达

总体来看,《咕噜山歌》可以被称之为布依族山歌“短歌”的代表作,其中蕴含的情感也是极为的丰富。《咕噜山歌》也被称之为《久不唱歌忘记歌》,当仔细留意其中的歌词,不难发现比如“久不唱歌忘记歌”、“久不赶场忘记路”等很多的歌词都是在提醒我们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否则就会半途而废。虽然用词用语非常简单,但是意味却十分深长,背后也蕴含着众多的人生大道理。《咕噜山歌》这首布依族民歌,在歌词的填写时都会取决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但是却反映出了人生的大道理。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极具中华民族的特色。《咕噜山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了布依族人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性格。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这首布依族民歌的情感内涵越来越丰富,蕴含的道理也越来越多,对布依族人以及整个中华民族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咕噜山歌本身属于一种较为节奏轻巧的歌曲,在间奏之后,我们在演唱情感的表达中可以循序渐进的进入到歌曲之中,通过较慢的介入,到最后原速度的演唱,可以在几个高音落下后,逐步条慢速度,干净清晰的发音、通过咕噜山歌的演奏,我们也能够更为生层次的了解到布依族的一些风土人情方面的内容,这些对于咕噜山歌的二次创作意义巨大,民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形式,其能够展现出丰富的生活特色,并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在当今娱乐化的时代,将民歌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好的实现《咕噜山歌》的二次创作,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三、总结与展望

贵州民歌《咕噜山歌》是布依族山歌的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歌曲旋律欢快,结构简单,而且情感丰富,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演唱者,都会深深的受其影响而快速融入到所营造的欢快场景中。五千年来,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不断的沉淀和积累,各自展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咕噜山歌》作为布依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用愉快欢快的音乐表达方式而传递出深刻的道理,不仅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而且也是世界音乐艺术殿堂中的珍品。因此未来我们要继续了解布依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体会《咕噜山歌》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自觉融入到整个环境中,顺利的完美的完成对《咕噜山歌》的二次创作。■

猜你喜欢
衬词布依族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的美学探究
山歌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布依“三月三”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山歌好比春江水
民歌中的衬词和衬腔
布依族小打音乐 斗弹达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