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静
河北地处黄河以北,依山靠水,是一个地理地形特征丰富的省份。有高原、山地、平原、盆地和海洋,因而也为多元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多样性。河北群众也在复杂的地域中创造了各种音乐文化,这也使得河北民间音乐既有差异性也有共同之处,兼具中原文化,农耕文化、北方文化、民族文化交融等诸多的文化特色。多种文化在燕赵大地进行聚合和传承,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音乐文化特色。另外,京杭大运河也流经河北,也为河北音乐文化与众多外来的音乐文化融合提供了渠道,并且成为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彰显了河北民间音乐兼容并蓄的审美特征。
河北民间音乐作为流传性较广、备受大众喜爱的文化形式,与当地的地理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河北地理人文特征的重要体现。比如,冀东地区的秧歌,乐亭大鼓等民间音乐,都受东北民间音乐文化的影响,有着浓厚的东北音乐风格。而河北秦皇岛、唐山是沿海地区,当地的民间音乐以渔歌、号子为主,还具有满汉音乐文化交融的特点;冀南地区因大运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民间音乐形式受河南、山东等地民间音乐的影响,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音乐形式,有乱弹、落子、拉洋片、扇鼓等,这些民间音乐的形成和传播都与当地的区域文化有着重要的关联;冀西北地区以张家口坝上的高原文化为主要特征,因与内蒙古、山西毗邻,此地的民间音乐、民歌和舞蹈粗犷、豪迈,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例如,爬山调、干嗑、二人台、霸王鞭等都吸取了内蒙古、山西民间音乐的精髓;而冀中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地理环境优越,这也使民间音乐优美动人,别具一格。有脍炙人口的小调,红火热闹的舞蹈,还有婉转的戏曲等,如沧州落子、河北梆子、保定老调、井陉拉花、常州战鼓等,各具特色,各具魅力。显然,从以上不同区域内河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来看,不同的地域对民间音乐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民间音乐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当地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经过在本地的创新、融合、传承,也被烙上了非常鲜明的地域特征。
河北古为燕赵之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原文化的融合,以及少数民族长期对燕赵之地的渗透,因而也使河北的民间音乐文化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力度加强,对河北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研究,发现河北民间依然流传着非常古老珍贵的音乐文化形式。例如,唐宋元明时期的乐曲《浪淘沙》、《柳含烟》等,在河北民间仍有踪迹;还有清朝时期的宫廷音乐“十番乐”也得到了较好的保存。虽然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很多珍贵的宫廷音乐流失,但在承德地区的民间音乐社团中得到了传承,因而非常的珍贵。河北地区经历战乱、商旅、人口迁徙等各个阶段,本地的民间音乐文化在传播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所以,河北民间音乐复杂多样的艺术特点也正是河北悠久历史文化的展现。尤其是辽金之后,河北地区一直处于战乱,尤其是北方地区在很长时期内一直被少数民族统治。因而,在战乱之下,人民群众的生活疾苦,需要以音乐自娱自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而,在各种音乐文化交融之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体系。
在河北民间音乐大家庭中,民歌、舞蹈、民乐都非常的具有特色。比如,河北民歌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河北的民歌主要以小调为主,大多数都描绘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经历。还有一些民歌则是记叙了燕赵文化中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用通俗易懂的歌词和质朴的唱腔,向一代又一代人讲述燕赵大地的烟云往事和悲欢离合。河北最为经典的民歌是《小白菜》,这首大众耳熟能详的民歌,真实反映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群众的生活现状,还有对现实生活不满的倾诉。所以,河北民间音乐成为后人了解河北文化、历史变迁、进行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
人们都说河北是中国最没有“个性”的省份,而没有“个性”也正是河北音乐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因为,自古以来,河北地区作为重要的文化、经济交流重地,使其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包容性。河北地区的音乐文化博采众长、包罗万象,所以,民间音乐既有本地音乐文化的特色,又汲取了周边省份的民间音乐精华,融合成为了鲜明的音乐文化内涵。河北在地理位置上,与京、津、鲁、晋、豫等地接壤,因而在民间音乐文化的形成中也深受多地文化的影响,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元素。例如,河北北方地区的民间舞蹈汲取了蒙古族、满族的舞蹈精髓;再如,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也将南方的很多音乐带到了河北周边地区;清朝满人入关,也将自己的音乐文化带进了河北区域。尤其是京杭大运河使得全国东、西、南、北的音乐文化,都由于商业、经济的流通而流传到了河北,对地方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了渗透。比如,江南小调、苏州弹词、皮黄等等,都与地方民间音乐进行了碰撞交流。音乐文化对外围城市逐渐的渗透,既河北的众多地方音乐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众多民间音乐在河北大地交融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河北民间音乐文化。
河北省的民间文化项目众多,不同的市、县都有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民间音乐内容众多。例如,拿沧州地区来说,本地区就有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0多项,还有300多项市级文化遗产项目,在庞大的民间文化体系中,有很多民间音乐项目,如沧州落子、舞狮、西河大鼓、哈哈腔等。此外,河北其他地区也有很丰富的民间音乐形式,如邯郸永年县的正里小曲、承德丰宁的吵子会、秦皇岛昌黎民歌、保定易县燕子古乐、康保霸王鞭、邢台长信排鼓等。对于如此繁多的民间音乐种类,河北地区一定要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将相关的民间音乐资料、信息内容、传承人才等进行保护。
此外,还可以通过构建河北民间音乐文化数据库等方式,然后与北京、天津的京津冀文化圈实现信息联通,将河北民间音乐文化融入京津冀文化传播数字信息系统之中,加强对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力度,能够使其在多元的文化渠道和平台中得到传承,从而促进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全面性发展。民间音乐来自于民间,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基础也在民间。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对河北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需要政府,也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因而,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要加大对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民众能够深刻的认识到河北民间音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多样化的文化宣传中,提高河北民众对民间音乐的传承意识。
随着现代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民间音乐文化的追求更加多样化和主动性,对于音乐文化的选择性也更大。由于各种流行和外来音乐文化形式的冲击,使得河北民间音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发展困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为河北民间音乐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所以,想要使河北民间音乐真正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除了大力的文化宣传以外,还需要政府在文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加强力度,扩大民间文化的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要落实专款专用,为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还要大力提高河北民间音乐文化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的福利待遇,保障民间音乐传承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文化表演和传承工作。总之,完善的制度管理对民间音乐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刺激作用,有利于民间音乐的持续良性发展。
此外,河北省内有十一个地级市,都有针对民间音乐进行管理的文化部门。而每个市管辖的县、镇、村也都设立了相关民间音乐文化的部门,也有现行的各种保护和管理体制。包括民间音乐的发展目标、项目实施也都按照自己本地的文化建设进行了规划,所以河北省内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建设,也要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的部署。河北省要将民间音乐看作一个发展的整体,从上到下的构建科学体系,设置专门的文化管理机构,推出差别不化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打破区域之间的限制,促进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长久传承和持续发展。
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广大民众的参与,民众的参与能够加快民间音乐文化传播的同时,也能保证传统音乐文化建设的高质发展。因而,保障河北民间音乐的长久传承,就必须借助广大群众的力量。就当前的非物质文化传承而言,河北众多民间音乐文化的建设以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为为主,民众力量并没有被发挥出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采取措施,进行多渠道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河北民间音乐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群众参与到民间音乐的普及中来,推动民间音乐文化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河北省内要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各种民间音乐活动,让民间音乐走进学校、社区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之中,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河北省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号召,对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宣传,组织河北民间音乐社团,鼓励民间音乐艺人积极参与各种民间音乐文化建设活动。并通过各种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对民间音乐活动进行报道、宣传,让河北民间音乐深入河北、乃至全国人民的心田,实现河北民间音乐的文化推广和普及。
产业融合作为当前河北地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内容,也为河北民间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当前,河北地区的各个城市都发展自己的文化资源,不断完善文化和音乐融合项目,构建河北民间音乐文化旅游新体系。河北民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加大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力度,使其发展不断符合文化产业的需求,与京津冀旅游体系进行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丰富传统文化旅游内容,也能推动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河北省各县市的民间音乐文化要加强沟通,健全机制,推动整个河北省的民间文化环境的修复。将民间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发掘、整理、编创、宣传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为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民间音乐也要顺应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在维持传统文化特性的同时,作出新的文化产业创新,以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总而言之,河北民间音乐的文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从步入新世纪以来,民间音乐文化的大力传承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当前时代已经被赋予了新的传承意义。因而,在全新的文化发展背景下,河北民间音乐的发展必须符合新的文化审美观,在创新创作的大力实践下,进行全面的运作和实施。瑰丽多姿的河北民间音乐,在燕赵大地生根发芽、传播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在后续的民间音乐文化发展中依然要发挥集体力量,进行新的创作和实践路径的探索,为新的时代背景下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