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强 程玉莲 吉 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高校档案管理育人,属于“三全育人”中的管理育人。新发展阶段,需要盘活高校档案资源,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助力高校推进人才德育培养工作。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1-4]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育人工作实际情况,探讨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档案管理育人的若干路径。
选择合适的教育载体和渠道,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因素。课堂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要包括教师讲授、学生交流等形式,存在形式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学生接受度不高、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等问题。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档案管理育人是管理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从高校档案中获取学生成长规律,从被动逐步转为主动,从集中培养到个性化培养。如通过学生档案数据的提取,掌握学生的行为变化和思想状态,开展有针对性的育人工作。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当前高校也开展了较多的探索和实践,但效果不佳。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抓好第一课堂主阵地教育同时,营造高校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良好氛围同样十分重要。高校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包含了历史文化、学术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通过以文化人,发挥高校档案的隐性育人功能。高校档案数据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分析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依据,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做出回应,以最快速度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发挥育人新价值。
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育人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办学育人的重要责任。高校档案管理育人主要指基于日常的学生档案数据管理形成“学生画像”;通过档案的全过程追踪,实现“动态监测”;基于档案纪实进行规律探究,实现“行为预测”,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提高育人效果[5]。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很多高校已经构建了内容较为完整的档案数据平台,积累了大量档案数据。有些高校还为学生单独建立诚信档案和各种思想素质方面的专题档案,这些档案数据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思想政治类档案包括高校大学生党校团校培训资料、学生组织活动资料、各种思政谈心谈话记录等;专业学习类档案主要包括学生选课信息、学习成绩、专业论文、申报课题等。整理和挖掘这些档案数据,对于高校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如可以实现“成绩优秀画像”“思想上进画像”“身心健康画像”等系列“学生画像”,反映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选择、思想动态等,塑造和树立学生典型,利用榜样力量进行宣传和引导,发挥思政教育效果。
高校学生成长过程中“自然产生”了大量档案,对档案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是实现高校管理育人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类档案、专业学习类档案和日常行为类档案进行跟踪和研判,挖掘和分析档案中的数据变化规律,能对大学生的成长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如通过对入学档案的分析,发现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等;分析军训档案,了解学生的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分析党团档案,能够了解学生思想上进的点点滴滴;分析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档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内容。分析思想政治档案和学业成绩档案,能够发现学生成长变化的规律,有效提高育人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档案和学业成绩档案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如各类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的记录,要及时分析和研判,进行干预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档案进行过程追踪,探究档案背后的规律,实现育人的精细化,其中既有对正常学生行为的监测,也有对异常数据和行为的动态监控。
在当前社会转型加速、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涌入、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殊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因固有的体制机制原因,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律预测普遍不足,导致事前研判和应对不足、事后疲于应付。而高校档案承载着厚重的学校文化、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规律,其“史实可考”“记录更替”等功能被高度重视。高校档案具有“自然形成”的重要特点,高校学生档案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各类真实记录,能够客观反映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基于档案形成的规律,可以通过分析档案数据,预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规律,对异常点、风险点及时预警,反馈给高校思政工作的相关管理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后勤管理者等,从而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凸显档案管理育人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注重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管理,特别是注重档案收集、整理和利用,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的共识。而基于档案管理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思维相对不足,高校档案部门很少参与高校的育人工作,甚至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认为育人只是教学和学生工作条线的工作,没有从“三全育人”的宏观视角思考档案管理育人的价值理念。高校档案部门应主动服务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主动服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动培养育人的理念和思维,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利用档案资源开展育人工作,展现档案管理的新时代价值。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档案数据的采集能力分析能力,挖掘高校档案中的教育资源,如展现校史、地域文化、本校人才培养情况等的档案;更要善于从高校档案中提炼和归纳育人规律,做到“动态监测”和“行为预测”。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思维转变为“档案育人”的新管理思维,是实现“三全育人”视域下档案管理育人的重要前提[6]。
高校档案资源特别是其中的育人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高校档案管理育人的效果。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需要不断健全高校档案管理的育人资源,扎实做好核心资源、特色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建设。首先,聚焦高校档案核心资源建设。通过建立档案收集、整理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工作的协同,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与中心工作高度融合,切实服务好学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其次,加强高校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收集整理符合学校历史和学科特色、具有鲜明特征的档案资源,彰显校园文化,如学校在不同阶段举办重大活动的史料、学科评估等的重要评价资料、知名校友的档案等。再次,注重高校档案数据建设。信息时代,高校形成了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的档案数据资源,散存在各个部门,高校需要通过系统的档案管理理念,按照主题、分类等进行档案收集和整理,形成信息时代“大档案”管理模式,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不断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整合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档案资源,丰富高校档案管理育人资源。
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档案管理育人的关键之举。针对当前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人员队伍现状,首先要加大对“存量”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一方面,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通过集体组织学习、专家辅导、个人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自觉应用到档案管理育人的实践中,增强主动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理论自觉。另一方面,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育人能力。通过短期培训、业务学习、调研观摩等方式,增强育人能力、提高育人水平。如,在日常学生档案的收集和提供利用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用好反映学校重大活动的档案,开展爱校荣校、集体主义等的引导性教育。其次要系统谋划,以“大档案”理念抓好“增量”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选聘具有扎实理论素养、专业档案管理能力、前沿育人思维理念、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入高校档案管理队伍;还要加强与教学、学工等队伍的协作沟通,共同提升“三全育人”视域下档案管理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