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美学特征与情感内涵

2021-11-26 11:45
黄河之声 2021年3期
关键词:演奏者小节乐曲

罗 洋

引 言

钢琴虽然不是起源于我国的一项乐器,但是却是在我国发展过程当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项乐器。在整体演奏过程当中,钢琴衍生出了大量的经典曲目。其与我国民间艺术的融合,使其综合催生出了大量的钢琴改编曲。例如《撼天雷》、《二泉映月》、《阳关三叠》等,这些曲目与钢琴进行融合后,既保留了我国传统乐曲的特征,又充分运用到了钢琴自身的演奏特点,使二者之间的结合达到有效的应用水准。在钢琴改编曲目当中,以《夕阳箫鼓》的综合特征最为突出,《夕阳箫鼓》原本是一首传统琵琶独奏曲,在1820 年由清代鞠士林进行谱写。在演奏过程当中,《夕阳箫鼓》自身的美学特征将通过钢琴乐曲进行流传,与听众有效地达成思想共鸣。

一、《夕阳箫鼓》自身的音乐内容

《夕阳箫鼓》的整体结构非常清晰明了,其总共有10 个小节,每个小节之间的曲目风格明显不同,自成一派。在整体表演趋势中,《夕阳箫鼓》具有“引子”、“变奏”、“尾声”等段落,且各段落间的演奏技巧均有所不同。因此,在整体的情感分析当中,应对每一个小章节进行不同的感受。

《夕阳箫鼓》不同的章节具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对钢琴改编的提升也提出了较大的难度。为了实现整体的提升效果,必须对章节进行相应的理解,以便在后续的钢琴变奏曲当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其与民族乐曲进行有效融合,避免出现“突兀感”。

(一)《夕阳箫鼓》第一段“江楼钟鼓”

在《夕阳箫鼓》中的第一段“江楼钟鼓”当中,其作为“引子”部分进行开场。在演奏过程当中,需要保证整体的旋律呈现流畅性,通过节奏性的乐曲模仿出鼓声,并使鼓声具备一定的层次感[1]。对于乐曲而言,其“引子”是非常重要的,一首乐曲自身能否对听众进行兴趣激发,产生足够的聆听兴趣,“引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引子”当中,其主要难点在于反向音节的出现,并在后续的演奏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装饰音对第二段进行自然演奏。通过《夕阳箫鼓》的音律,将使整首曲目想要表达出的情感方式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便于在读者的脑海当中,浮现出美景,激发听众自身的兴趣。

在《夕阳箫鼓》的“江楼钟鼓”演奏当中,演奏者自身必须对手指的力度进行增强,在“第四小节”时使用四、三、二指进行轮换,最后在其二指进行音节站稳,综合模仿出“萧”的旋律。同时,在“江楼钟鼓”的描述当中,通过全曲的主导,曲目细致的描绘出了音节当中的优美景色。在第四行的第一大音阶中,“踏板”必须一直跟进,并在钢琴演奏中逐渐增强,其音阶渗透效果主要集中在第一段演奏当中。演奏者自身也必须注意乐曲的划分与音色的处理,进行有效转换,达成完美的情感渗透。

(二)《夕阳箫鼓》第二段“月上东山”

在进行《夕阳箫鼓》的第二段演奏过程当中,需要对“月上东山”进行分析,了解“月上东山”所要描写的景色[2]。在演奏过程当中,需要保证整体旋律宛如波涛般前进,对于演奏者的右手,用手指部位在钢琴琴键当中进行“滚轮”的动作。同时将自身所有的力度进行调整,在右手处进行音节转换,与前面的音律相比,音节转换当中需要用到“头”与“尾”之间的连接,使整体音调“轻盈”、“委婉”、“动听”。保证听众在聆听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乐曲所勾勒出的美丽景色。例如,明亮的月亮在云影之中移动,意境深远,令听众浮想联翩。

(三)《夕阳箫鼓》第三段“风回曲水”

在《夕阳箫鼓》的演奏当中,此段与“江楼钟鼓”、“月上东山”相比,其整体的节奏明显加快,在情绪表现下较为活泼。通过镜头,可以有效的帮助听众在脑海中形成构思,达成“意境”的转变[3]。在整体的结构调整中,为了保证听众可以通过音律感知到乐曲想要渗透的景色,在演奏过程当中需要演奏者用听力进行判断。并通过手指的动作,强化旋律保证,使每个音节具备自身的表现力。在第“13 小节”以及第“14 小节”当中,演奏者通过琴键对两次颤音进行演奏。例如,左手可以利用音节表现出活跃的气氛,在弹奏过程当中,手指要保持分离,避免分离距离不大导致的模糊不清,为了保证弹奏的整体准确性,在练习当中需要练演奏者配合“数数练习”。在“数数练习”中,演奏者需要进行“1——2——1”或“4——2——4”的节奏,进行乐曲单元小结的练习。为了保证整体的练习效果,可以使用节拍器辅助。同时,演奏者可使用录音设备对其演奏结果进行录制,并在演奏结束后,进行重复聆听,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后续进行改正。

(四)《夕阳箫鼓》第四段“花影层叠”

在第四段“花影层叠”当中,《夕阳箫鼓》对此段的设定是有一个“从上倒下”的重要音符,这个重要音符可将其称作为“la”[4]。作为一个“由强至弱”的效果,在钢琴演奏当中,需要根据原有曲谱进行延伸。但需注意的是,在延伸过程当中,必须保证其与原有琴谱的连接性,避免脱离原有琴谱,导致整首乐曲的表现应用力不足。例如,在整首乐谱的“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之间,“第二小节”要求演奏者使用颤音进行演奏;而在“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之间,同样要求演奏者对“第三小节”使用颤音技术进行演奏。但在“第五小节”当中,就需要演奏者自身继续保持平稳,便于与接下来的音节进行有效连接。在“花影层叠”的高潮处,整首曲目必须保证音量的“洪亮”要求,演奏者在音符弹奏时要将全身的力度拿捏准确,确保整体具备充分的情感爆发力。

(五)《夕阳箫鼓》第五段“水深云际”

在这段旋律当中,其乐曲的主题旋律需要基本保持不变,但整体更倾向于宏观艺术发展[5]。因此,其通过富有动态的格调将保证整首曲目的演奏调性。在曲调的演奏过程当中,在键盘内奏出具有深厚低沉的感觉,促使听众通过聆听,可以有效的联想起江水推动,海面连绵不绝的景色。演奏者在演奏过程当中,自身的弹奏速度必须要放缓,在连接部分降低整体的演奏力度。例如,从整首乐曲的“第12 小节”处,在右手边进行一系列的装饰音。通过优美动人的旋律,保证整体的色彩明亮。为了帮助演奏者自身的更好的进行演奏,演奏者可进行综合幻想,如想象出水鸟在天空飞翔,在浪花中嬉戏的景色。并在后续的演奏中,将不同的景色进行完美融合,对整体的艺术情感进行综合表现。此外,在“第12 小节”到“第16 小节”当中,在每一个小节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自身都必须通过一个长的踏板来保证旋律整体的清晰度。

(六)《夕阳箫鼓》第六段“渔歌唱晚”

“渔歌唱晚”又称为“渔舟唱晚”,这首曲目是我国的经典曲目,其在《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当中被完美应用[5]。经过数十年的广而告之,已经成为了我国代表性的乐曲。在渔舟唱晚的演奏当中,由于钢琴与琵琶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需要演奏者在“第三小节”处使用半拍给人以一种“空间感”,使整体曲目轻松活泼。在旋律中,模拟出渔夫一边摇桨一边歌唱的感觉。此外,在整体的应用或演奏过程当中,尽量使整体音符调皮可爱。例如,在第一行“第四小节”当中,需要进行一至两个重复音的连接。而左手紧跟快速音符,模拟船上众人进行和声的场景。通过连续演奏,将“渔舟唱晚”当中的和谐气氛进行展现。在“第12 小节”至第“16 小节”以及“第33 小节”中,必须保证整体音节的紧凑,无需演奏者停留过多时间,以免出现“断层感”。需要注意的是,在《渔舟唱晚》的钢琴变奏曲中,为了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熟知第六章节,可以将其旋律与新闻连播改编的旋律进行连接,通过钢琴模拟出基本音符,随后在钢琴变奏曲当中融入新的细节,实现全面提升。

(七)《夕阳箫鼓》第七段“洄澜拍岸”

在《夕阳箫鼓》中,“洄澜拍岸”的演奏技巧需要逐渐加快,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保证整体的演奏技巧更有“柔韧性”,对演奏者自身的技巧产生了更高的要求[6]。在弹奏中,将整体的声音进行“绷紧”处理,综合有效的保证整体演奏效果。同时,在演奏中,第一行右手谱面上的奏法,必须将其进行“保持音”和“小连线”。在钢琴弹奏中,将这些音节当中的具体动作进行展示,其整体速度保证了集中的加快。例如在钢琴演奏中,从“第3 小节”开始,到“marcato”这段速度变上板。在演奏中,将整体的节奏感进行准确把握。此外,在整体的音节中,演奏者的演奏技巧需要保证弹得稳定、扎实。

(八)《夕阳箫鼓》第八段“棹鸣远濑”

在《夕阳箫鼓》第八段“棹鸣远濑”当中,此阶段所描述出来的景色为石板上流动的水声。因此,在这段音乐当中,必须通过钢琴演奏出江面上摇船的声音以及水流的声音[7]。在乐曲开始前,需要演奏者在钢琴琴键当中进行一次急促的滑动,模拟船在行驶的过程当中整体的运作速度。同时,演奏者自身必须保持对“第三小节”的处理。例如,在进行“第三小节”的弹奏当中,对于左手上板的旋律必须保证清晰,对于音符部分,保证整体的干净利落。从六个音中,开始进行弹奏,避免只顾右手不顾左手的缺陷,使整体的旋律均匀。

(九)《夕阳箫鼓》第九段“欸乃归舟”

在《夕阳箫鼓》的演奏过程当中,第九段“欸乃归舟”是全片的高潮段落,整体结果最为重要[8]。因此,在演奏过程当中,需要演奏者自身掌握旋律的结构,在曲调当中,尽量做到紧凑有力,通过乐曲激发听众的思维审美。在演奏过程当中,音乐通过琴键之间的传达进入尾声,在乐曲开始前,保证整体动作具有加大环节力量。并在后续的演奏过程当中,使声音效果集中在踏板处理当中,在速度处理中进行“由快极慢”的整合。例如,在“第一小节”当中,使用一个伴奏音;而在“第五小节”当中,使用一个短踏板,通过长短踏板的配合,在“第53 小节”至“第54 小节”当中进行控制。同时,在演奏过程当中,右手必须形成一个循环,在“第61 小节”弹奏结尾,使用弱音踏板进行辅助。

(十)《夕阳箫鼓》第十段“夕阳影里一归舟”

在钢琴演奏当中,《夕阳箫鼓》第十段“夕阳影里一归舟”,是整个篇章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整体演奏技巧的保证。通过“尾声”,可以帮助听众了解到音乐自身的独特性以及钢琴演奏当中的魅力,使听众在聆听过程当中形成“轻舟在远处消失”的景色幻想[9]。因此,在演奏过程当中,需要演奏者从第四小节的旋律进行入手,突出每一段开始的音节。例如在演奏过程中,在整体的音乐小节进行扩大,需要演奏者从第四小节的旋律进行入手。从“第五小节”至“第六小节”处,开始逐步减弱,在最后“第11 小节”进行最后一声清晰明亮的演奏,突出整体音符的优美性。

二、《夕阳箫鼓》自身的音乐内涵

在《夕阳箫鼓》的音乐内涵分析当中,这首曲目主要描绘了夕阳西下,小舟在江面上游荡的景色。听众在进行聆听的过程当中,通过优美动人的旋律,将体会到渔夫们满载归来,夜晚过后,湖面宁静的气象。因此,《夕阳箫鼓》在整体构建过程当中,作者进行了展示,通过自身积累的艺术技法,有效的保证了整体风格柔和淡雅,使听众达到艺术审美以及精神熏陶。

对乐曲中突出的景色进行分析,同样可以得知,作者希望通过乐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通过整首乐曲的描写,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乐曲是根据一条主线来进行创作的,这条主线便是“水”。在自然当中,水是最重要也是最纯洁的物质,在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当中,“水”便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例如,“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便是老子在道德经当中的核心思想。在我国古典艺术当中,“水”是艺术表达的良好媒介,通过水来进行艺术宣传的例子举不胜举。除乐曲之外,水在小说当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在素有“文化瑰宝”之称的《红楼梦》“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当中,妙玉请黛玉以及宝钗喝茶用的水,便是梅花上的雪水与雨水。由此可见,“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自身的“广阔性”与“延伸性”非常之高。《夕阳箫鼓》利用水的特点进行有效激发。使听众更好地体会到水描绘的景色之美。

由此可见,《夕阳箫鼓》是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结晶体。通过研究《夕阳箫鼓》,并对整体的乐曲进行聆听分析,可以对我国古代文人雅士所关注的艺术提升认知度,有效增强我国居民的整体文艺思想。

三、《夕阳箫鼓》自身的音乐特征

(一)《夕阳箫鼓》自身的民族特征

在《夕阳箫鼓》的音乐特征当中,其蕴含了一定的民族特征,与西方音乐相比,西方音乐的节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强”与“弱”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10]。而在西方与东方乐曲的审美形式中,二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别,无实际体现因素。在东方音乐当中,《夕阳箫鼓》自身更注重意境的渗透,强化听众通过乐曲领悟相应的美感,纵观整首乐曲,以“散拍子”作为整首乐曲的开始部分,在演奏过程当中具有重新变奏的形式。

(二)《夕阳箫鼓》自身的民族乐器特征

《夕阳箫鼓》的原演奏乐器为“琵琶”。因此,在改变过程当中,考虑到钢琴与琵琶之间具有较大的音色差别,且二者在演奏方式以及表达形式当中亦有不同[11]。因此,《夕阳箫鼓》乐器当中模仿了一部分的琵琶声音。例如,在连续“十六分音符”以及连续“四十二分音符”当中,钢琴利用了钢琴系谱法,临摹出了琵琶在弹奏过程中快速、均匀的效果。

此外,除琵琶以外,《夕阳箫鼓》不同的章节对不同乐器的诠释亦不一样,其中包含了古筝等中国古典乐器。在演奏过程当中,需要做到演奏者与钢琴、相应乐谱的融合特点。在整体的演奏过程当中,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解,做到行云流水,使不同音节与不同音节之间,保持一定的清晰度。

(三)《夕阳箫鼓》自身的民族五声调式特征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有不同的音乐元素,因此将其与西方音乐相比,钢琴在变奏过程当中必须运用不同的调式,对相应的民族乐曲进行调整。在钢琴音乐创作当中,必须注重钢琴整体的音色、音域,钢琴的音色以及音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作为一种精神传达的方式,同时也是丰富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文娱运动,必须对其进行整体的改进。

运用钢琴乐曲改编的《夕阳箫鼓》,可以实现我国民族音乐的基础奠定。在演奏过程当中,将实践与理论进行紧密结合。《夕阳箫鼓》的成功改编,使得我国民族乐曲具有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具有特征性的代表。西方乐的细腻与东方乐器的意境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整体的创作技法当中,可以有效地起到提升作用。

(四)《夕阳箫鼓》自身的民族化和声特征

在《夕阳箫鼓》的钢琴演奏当中,影响整体风格的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和声”便是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一点。在作品的演奏过程中,和声可以有效地展现出作品自身的音乐特征。以西方音乐为例,在西方音乐的创作当中,经常运用到和声。被我国引进后,西方音乐的和声也受到了我国人民的接受与喜爱,对于《夕阳箫鼓》的演奏应用和声,可保证整个演奏效果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且不失民族特色。例如,《夕阳箫鼓》的第四章节演奏,我们便能得知在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和声。在演奏过程当中,其本质与西方钢琴的琴谱具有一定的相似作用,所运用的手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整体变奏形式一致。从琵琶角度来讲,是“三度重叠”的和弦,但是对于相应的处理以及划分,可以通过钢琴来进行实现。因此,对于不同细节的处理,必须进行一定的丰富,使用汉族民族五声调式作为主旋律,实现全面的创新突破。

四、钢琴曲《夕阳箫鼓》自身的美学特征

(一)山水文化的整体意境

在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其整体的改编特色是以一定的古筝作为基础。在演奏当中,钢琴虽然属于西方乐器,但是在《夕阳箫鼓》的改编过程当中,其自身与古筝进行完美融合,将《夕阳箫鼓》的曲目、意境完美的展现出来。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通过山水景色的描写,可以有效地对《夕阳箫鼓》进行一定的感情技法,表达创作者自身的良好愿望。听众仔细聆听《夕阳箫鼓》,便可亲切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以及作者想要描述的感情渗透,在整体的欣赏过程里与乐曲合二为一,完成情感共鸣。例如,听众在欣赏过程当中,在第三小节到第八小节,在脑海里可形成相应的景色:恬静夜晚,微风吹来,万物复苏,花朵透露出迷人的芳香,渔夫们在劳作中进行歌唱等。通过乐曲对这些美好的景象进行想象,不仅提升了听众自身的想象力,同时,更使听众与整体的想象意境完美结合,将《夕阳箫鼓》的美景进行完美体现。

(二)精神融合境界

《夕阳箫鼓》与其他乐曲具有一定的区别,其自身的十大章节所想体现出来的情感是一种“综合性”的精神,通过整体的结合表现出意境。在体现《夕阳箫鼓》的钢琴曲当中,乐曲整体的旋律偏向于舒缓、安静的气氛,但又融合了东方的美感,使之与以往的钢琴作品相比,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景色。

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夕阳箫鼓》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思想。这与我国古代哲学当中的“天人合一”精神达到了高度吻合,在《夕阳箫鼓》的引子部分,通过“散板”节奏与钢琴的“和弦”替代,将傍晚时分,江岸楼台中的景色通过乐曲刻画的淋漓尽致。通过整体的整合,给予听众“渗透性”的聆听感想。在《夕阳箫鼓》的结尾部分,还采用了大量的五度和弦,使整体作品的理解层次以及精神内涵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很大程度当中,提升了《夕阳箫鼓》自身的音乐审美感,将二者实现了有机结合。因此,对《夕阳箫鼓》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便是《夕阳箫鼓》的创作手法与丰富的审美意境完美融合;更是自然与人类思想的文明融合。通过钢琴自身的特征,将《夕阳箫鼓》的整体特点进行完美演绎,弱化了人们对东方乐器的不良固有认知。

结 语

综上所述,《夕阳箫鼓》这首经典曲目,不仅是艺术的瑰宝,同时更是乐曲的高峰。在乐曲创作当中,《夕阳箫鼓》突出了十个综合性元素,如“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欸乃归舟”、“夕阳影里一归舟”。因此,在钢琴演奏当中,必须对十个标题当中的不同要素进行整体分析。并在分析过程当中,融合自身情感,与作者达成共鸣,提升整体的演奏效果。在后续演奏过程当中,通过钢琴自身的音乐特点,对听众进行提升,构建独特的情感世界。

此外,在钢琴自身的发展历史当中,钢琴作品逐渐成为了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在后续的发展过程当中,钢琴自身不仅需要秉承西方的文化传统,更是要将我国民族的传统元素进行有效融合,使二者进行完美提升。■

猜你喜欢
演奏者小节乐曲
女声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的作品分析及指挥设计
器乐演奏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心理调控探究
快把我哥带走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悲伤的乐曲
节节草的秘密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