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生成、要义及特征

2021-11-26 07:38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美育总书记时代

李 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088)

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在其信件、谈话、讲话中多次对美育问题作出重要指示。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 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1]在同年9 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这些论述为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根本遵循。那么,习近平总书记究竟是基于何种逻辑提出了有关美育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又蕴含着怎样的核心要义?呈现出哪些鲜明的理论特征?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不仅有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也有助于部署规划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发展,为全面开创学校美育工作新局面,取得学校美育工作新突破奠定学理基础。

一、习近平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是其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思想利器,更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根本指南。为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首先应着重探究这些论述得以生成和发展的逻辑理路,以期形成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整体认识。

1.习近平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

(1)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形成深深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启发。首先,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其对加强学校美育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大大助益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巩固和完善。其次,继承和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扎根时代生活”,也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作为美育工作的主体,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美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上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坚守人民立场思想的学习和运用。

(2)继承和发展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具体国情,提出了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思想。这些思想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提出贡献了智慧和力量。1942 年5 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的对象是人民大众”,由此,建构了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文艺观念和美学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为美育发展树立了时代的里程碑。邓小平同志继承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基本主张,他指出,“所有文艺工作者,都应当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形式”[4],充分彰显了文艺和美学的时代特性。江泽民同志十分注重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具有的重要价值。1993 年2 月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5]同前三代党的领导人相比,胡锦涛同志更加直接明确地阐释了美育的作用和价值。他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美育,使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据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形成无疑是汲取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思想中的精髓,并将其进一步丰富、拓展,成为新时期引导学校美育工作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指南。

(3)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代先贤以其深邃智慧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论语·泰伯》中,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7]。王国维对此曾评价到:“其审美学之理论虽不可得而知,然其教人也,则始于美育,终于美育。”[8]可见,对孔子而言,诗、礼、乐都属于美感教育,诗教、礼教、乐教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道德人格养成的目标。此外,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还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9],孔子倡导的美育归根结底是以“德” “仁”为核心,所谓“里仁为美”的审美教育主张,最终皆是为德育服务,为培育理想人格和道德修养服务。孔子之后,孟子和荀子两位儒学代表人物承袭了孔子的诗教、乐教思想。孟子主张,“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10]荀子提出,“乐行而意志者清,礼修而形成,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11]无论是孟子还是荀子都将美育与仁德相融合,力图通过美育的塑造和规范来达成“以美引善”的化育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其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 “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等,上述观点无疑是在撷取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而成,与其所蕴含的教育智慧一脉相承。

2.习近平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

(1)对当今世界发展形势的深刻认识。2014年9 月9 日,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12]正是基于对当前国际局势的深刻认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并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13]。美育是开发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最佳教育形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培育创新创造型人才,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道路上,美育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此外,从全球发展现状来看,尽管各国、各地区逐步进入一体化的时代,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依然存在,往往成为国际关系现实中国家和民族冲突的潜在威胁。[14]为提升个体对不同文化间差异和共性的认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培养。美育恰恰承载如是功能。通过美育,不仅能够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还能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化表达形式,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综上所述,正是源于对当今世界发展形势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才作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论断。

(2)对中国现实国情的系统思考。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5]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然而,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不仅能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也要勇于面对新矛盾新问题。新形势下,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经济结构亟待转型调整和升级优化,加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不强,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和继承创新能力还很薄弱[16];另一方面,我国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够高,文化建设布局和结构不合理,文化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人们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17]由此,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教育的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势必要更加凸显。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自然也应被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从这一角度来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对美育工作提出新的明确要求,离不开其对中国现实国情的系统思考。

(3)对中国教育现实发展状况的科学研判。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人口多、国土广、地区差异大,搞好教育任务艰巨……各种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总体条件还不是很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18]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9]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学识见识,也要关注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但从现实状况来看,五育当中,“弱于体美”仍是客观现实,特别是以“培根铸魂”为旨归的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够,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美育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激励机制和举措相对不足,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学校美育工作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综上言之,正是基于对我国教育现实发展状况,尤其是美育发展状况的科学研判,习近平总书记才会高度重视美育工作,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美育。

二、习近平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和学校美育工作,并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进一步管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内涵意蕴,我们有必要结合习总书记在相关论述中的关键表达,充分揭示蕴含于这些论述背后的核心要义,从而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发展。

1.坚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根本宗旨

“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2018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0]在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21]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它承担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等一系列重要功能,与立德树人相辅相成。与此同时,学校美育又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关乎学生个体的精神境界和思想修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做好美育工作,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根本宗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将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的各方面、各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2.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方针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学校美育作为一项培根铸魂、塑造心灵的工作,天然地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美学精神的使命与职责。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由此,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正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其有关文艺文化工作的论述中也渗透了贯彻上述指导方针的要点所在:其一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学校美育亦是如此,所以,弘扬美育精神,理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活动的全过程;其二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2],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融合和转化,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共同服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3.扎根时代生活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方法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23]文艺创作如此,学校美育亦然。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学校美育工作,明确提出“扎根时代生活”的重要嘱托,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指明了方法路径。如何理解“扎根时代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都为此作了深刻注解。首先,扎根时代生活,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也就是要聆听时代声音、承担时代使命、回答时代课题,学校美育只有与时代同步伐、共呼吸,才能真正把握培根铸魂的现实基础;其次,扎根时代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24],所以,作为与文艺工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学校美育也要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进行美的发现、美的感悟和美的创造,充分彰显美育工作的育人价值和精神力量;最后,扎根时代生活,要用明德引领风尚,美育工作者要“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要始终坚守崇德尚艺的价值追求,注重提高学生的学养、涵养、修养,将高尚的品格浸润在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4.遵循美育特点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基本准则

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遵循美育特点”。美育作为一种现代性命题提出,其本义是感性教育,即在理性教育的同时,促进人的感性能力的发展[25];其性质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26]由上观之,美育具有鲜明的感性教育特征和审美育人导向。基于此,遵循美育特点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基本准则。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文化工作、美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新时期遵循美育特点开展美育工作需着重观照以下三个层面:其一是要以学生审美、人文素养的培养为核心,这一层面的要求与美育的基础性功能相契合,能够为个体成长发展奠定道德和精神的根基;其二是要以创新创造能力的培育为重点,美育是开发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最佳教育形态,所以,学校要把“创新性”作为美育教学的重要指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三是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发展为关键,在2014 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27],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美学精神作出的精准概括为广大美育教师探究并遵循美育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和归属。

三、习近平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是全面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指引,也是新时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题中之义。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与核心要义来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方向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协同性特征。

1.方向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方面,对“立德树人”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根本任务的坚守和遵循,充分展现了其关于美育重要论述所具有的方向性特征。鉴于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美育的重要论述,首要原则就在于坚持立德树人,把握正确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进一步言之,为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的各方面、各环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道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塑造美好心灵。[28]唯有如此,才能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找准价值定位、明晰发展方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

2.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发端并形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宏观背景之下,与新时代我国学校美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相契合,因此具有明确的时代性特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来加以分析发现,这种时代性特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扎根时代生活”的重要嘱托,特别强调“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也就是要借助美育的力量来描绘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记录蒸蒸日上的时代功绩,这既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时代价值,也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时代特性;其二,从美育培根铸魂的价值属性出发,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指导方针,强调在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29]。综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在传承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基础上加入融合、创新的时代元素,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注入活的灵魂。

3.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对其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及核心要义进行剖析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美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带有鲜明的科学性特征。首先,习近平总书记直面当前我国美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够、师资队伍严重短缺、激励机制相对不足、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对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客观的认识与思考,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是在准确研判我国学校美育工作面临的问题现状的基础上作出的新论断和新要求,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所具有的科学性不言而喻;其次,从理论逻辑的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坚守人民立场思想密切相关,有着深刻且丰富的理论依据,展现出一定的科学性特质;最后,美育具有鲜明的感性教育特征和审美育人导向,这决定了在思考有关美育的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其独特性所在,习总书记不仅关注到了这一点,而且进一步概括了文艺文化及美育工作的特点所在,即“文艺反映社会,不是通过概念对社会进行抽象,而是通过文字、颜色、声音、情感、情节、画面、图像等进行艺术再现”[30],这段话一方面揭示了美育、艺术的独特意蕴,另一方面也给美育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重要启迪。综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美育工作提出的遵循美育特点的要求,也印证了其关于美育重要论述的科学性。

4.协同性

在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中有关教育目的表述的最新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31]自此,“五育并举”的理念得到进一步确立。在美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除此之外,针对其他“四育”,习近平总书记也给予了许多反映教育规律、彰显时代精神的新的思考。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问题发表论述来看,德、智、体、美、劳各个领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同关系。美育与其他“四育”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辩证统一。美育是促进学校其他“四育”发展的有效手段,它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身心的和谐发展,升华劳动的美好体验,达到以美储善、以美启智、以美助健、以美益劳的效果。反过来说,学校其他“四育”也是增强美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美育,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加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由上观之,习近平总书记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的注重与强调表明,协同性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重要论述所具有的鲜明特征。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政策文件的陆续颁布和工作机制的不断调整,学校美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从整体上看,美育工作依然与广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不相匹配。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制高点上作出的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美育工作“培根铸魂”的价值旨归,“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精神实质及其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过程中的根基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美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而为构建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美育总书记时代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e时代
e时代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