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三重逻辑

2021-11-26 07:38黄生成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红色党员

梁 伟,黄生成

(江西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抓手,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强化学生思想引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立足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如何在更高起点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文化建设可以重塑党建的价值内涵、时代意蕴,提升党建工作的文化话语权与号召力。红色文化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可以发挥独特的教育引导价值,使高校党建工作更有灵魂。因而,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要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去,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更有质量、更具内涵。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逻辑

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萌芽于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践,成长于新中国建设的艰辛探索,发展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壮阔征程,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成果,是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的优秀文化成果。红色文化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题、内容、功能契合度高,二者具有较强的融合性,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一方面,红色文化内容广博,可以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大量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素材,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内容更加饱满、形式更具趣味,使高校学生党建教育更有“灵魂”,进而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具价值意蕴;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可以为红色文化传播搭建起良好的实践平台,让红色文化贴近学生、走近生活,从而增强红色文化的大众知晓度,促进红色文化进一步弘扬和发展。[1]

1.红色文化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教育素材

红色文化拓展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为其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教育素材。大学生党员群体正处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对未来充满迷茫,对自身缺乏足够认识,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学生党建工作中去,将有利于启迪大学生党员的心灵,提升思想境界,找准自我的价值定位。从具体实践来看,红色文化内容多样、形式丰富,既包括革命旧址、历史文物、纪念馆等实物形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红歌、红色故事、红色电影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大学生党员可以在参观红色旧址时详细了解革命志士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设身处地感受革命前辈的不易与艰辛,认请当前社会各种错误思潮的虚伪本质,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也可以在阅读红色史料、观看红色电影、欣赏红色歌曲时,看到我们的党和国家走过的艰辛道路,感受先辈们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而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红色文化弘扬传播的优良实践载体

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知识内容,只有通过一定的实践载体,才能传播发扬。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思想建设是主阵地,影响力较大,可以成为优良的红色文化传播的“练兵场”。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可以使高校大学生党员陶冶情操,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2]借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平台,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掌握红色文化理论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优良性格品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弘扬传播红色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知晓度和认同感,形成良好的宣传效果。大学生党员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同时,会增进对红色精神的感悟理解,进而传播红色文化精神,用个人行动践行红色文化,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生力量,提高社会大众对红色文化的知晓度。[3]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实逻辑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时代基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当前,国内改革风起云涌,国际形势纷繁复杂,西方颜色革命此起彼伏,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建工作正是回应时代诉求的必要举措。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将有助于筑牢大学生党员“四个自信”的思想根基,将“四个意识”转化为内心自觉,从而增强对境外错误思潮的抵抗力,最终构筑起奋斗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青年合力。

1.提升大学生党员文化自信的必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璀璨明珠和人民智慧的结晶,红色文化集中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苦难探索和艰辛历程,是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基石。当代学生由于思想单纯、阅历简单,容易受西方文化的蛊惑,出现崇洋媚外的情况,进而抨击社会现状,忽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党性教育建设刻不容缓。将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优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中去,让主旋律更加激扬,让正能量得以壮大,守住我们的思想主阵地,将对大学生党员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教化作用,让大学生党员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意蕴,认识到红色精神的内在张力,加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从而培育起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凝聚奋进力量的时代呼唤

文化具有增强目标认同、汇聚各方力量的强大功效,能够激励人不断奋进。红色文化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的伟大追求、民族复兴的时代担当、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将有助于凝聚起社会各界人士奋进新时代的共识和实现中国梦的张力。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凝聚人心、振奋力量、激励奋进的重要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用红色文化激励大学生党员的“精气神”,为国家经济发展储备人力资源,凝聚起大学生党员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为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3.应对百年变局的风险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各种不良思潮裹挟而来,不少大学生党员在商品经济和外部势力渗透下,迷失了人生方向。当下,部分大学生党员在自由主义中沦陷,在享乐主义中堕落,在个人主义中迷失,价值观受到极大冲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互联网大肆传播,甚至出现诋毁党和国家形象的丑恶行为,丑化革命英雄的的网络谣言更是屡见不鲜,有相当多大学生党员受其影响且认识不清,甚至随意传播假消息,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情况更加复杂、问题更加尖锐。应对新挑战,只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才能激浊扬清,还原历史真相,让广大学生党员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抵制各种外来错误思想的渗透和价值观的腐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历史自豪感,从而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4.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红色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文化资源与财富。[6]当代高校大学生党员思维活跃、积极奋勇,但思想不够成熟,缺乏社会阅历及实践经验,精神品格方面不够坚毅,抗压能力比较差,遇到挫折打击容易退却,很容易产生消极颓废的心理。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抗压能力,增加认识问题的敏锐度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助推大学生党员涨知识、练本领、学做人,从而激励起振兴中华的时代责任和发奋作为的担当精神,加快培育起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7]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利用好红色文化的有益探索。从实践来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可以在制度保障、队伍建设、教育形式、教育价值、教育体系、教育氛围等方面进行探索。

1.加强制度建设,将红色文化纳入党课内容体系

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8]要从制度机制建设上下功夫,推动红色文化加快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加快建立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协同并进的保障机制、有机融合的联动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为两者的融合筑牢制度基石。一方面,丰富党课内容体系,将历史、民族、国家、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纳入其中,充实党课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党课内容。另一方面,鼓励高校党支部将红色文化内容融入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发展培育过程中,纳入党员的“三会一课”教育中去,可单独开设红色教育文化专题课程,设立相应学分,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党性的考核,引起大学生党员高度重视。

2.扩宽党建思路,建设高素质红色文化党建队伍

由于红色文化的抽象性和年代感,导致古板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今天党建工作的实践,党课往往学生听不懂、学不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管理效果。基于此种现实困境,高校党建工作可以创新党课教育思路,采取实践教育的方式,选择在一些博物馆、革命旧址等建立红色文化党建教育基地,再现当地的红色历史,营造当时的红色场景,让学生深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故事脉络,了解红色历史背后的人物革命精神,充分把握红色文化的内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高校可探索安排专职人员,由专业的人员负责红色文化党建工作,提升红色文化党建工作水平。高校党建专职人员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研究,提高红色素养,探索新型党建教育方式,增强党建教育能力、业务素质,将红色文化讲透、讲活、讲好,让大学生党员听懂悟透,从而厚植爱国热情,增强时代使命感。

3.精炼红色价值,让红色文化更具时代感

红色文化来源于红色实践,年代较为久远,与21 世纪的今天存在不少“时差”。只有缩短红色文化的“时差”,拉近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员的“距离”,才能让红色文化更接地气,渗透到大学生党员心中去。一方面,要精准提炼出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找出红色文化价值所在。当前各种红色文化纷繁复杂,有高原无高峰,缺乏系统性的凝练梳理。要进一步提炼升华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找到红色文化的根与魂,抽离出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用精神价值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利用物质形态上的红色文化。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的时代感,用红色文化把脉时代。要结合红色文化的特征,在全面梳理和精准提炼的基础上,寻求红色文化与当前时代、当代学生、高校党建工作的契合点,让红色文化反映时代特征、契合当代价值、走近当代大学生党员,提升红色文化时代感和可实践性,用红色教育资源把脉时代、观照现实,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话语权。

4.丰富实践载体,提高党建工作实际效果

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只有通过一定的外部形式呈现,才能易于大学生党员接受,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当前多数高校在运用红色文化进行学生党建教育工作时,党员教育管理形式过于单一,多局限于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党员参观学习活动和传统的党员教育活动,影响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借助科技手段和现代技术打造红色文化,创新党建教育方式、扩展党员管理形式,努力寻找红色文化的时代表达,实践新颖的党建载体,可以达到较好的党建效果。如江西理工大学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创新党建方式方法,将红色思政课搬上校园舞台,还相继推出了“思政模型展”“讲红色故事”“129 红歌比赛”“红色教育基地研学”“VR 课堂”等活动,让党建工作更加亲近人、吸引人、感染人,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教育教导学生,使各类活动与党建工作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效果。

5.开展隐性党建教育,培育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运用到党建工作中去,可以发挥良好的育人效果。红色校园文化的培育,非一日千里,需要长久的锲而不舍的努力。培育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要开展好党课课堂内的红色教育,充分发挥党课教育的显性作用,促进授众与听众双向互动、共同成长,形成良好的党课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借助身边不起眼的小物件、小环境,在学生生活点滴中进行隐性党建教育,也是对宣传校园红色文化的有益探索,可以利用楼道阶梯、公园走廊、大屏幕电视、主题班会、广播电台等宣传红色文化,将红色文件无形中植入学生心中。如江西理工大学通过大屏幕电视、广播电视台,每日定期播放红色故事、苏区历史、新闻联播等信息,已成为大学生党员每日必备的“思政大餐”。此外,高校党支部还可借助新媒体工具,如开通红色微博、抖音小视频、红色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开展党建工作,打造学生党员共同交流探讨学习红色文化知识的平台,构建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环境。

6.多方联动发力,构筑三位一体“大党建”教育格局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要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独特价值,需要政府、高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发力,从而构筑起“大党建”教育格局。政府作为红色文化保护、培育、发展的主力军,要综合利用政策扶持、资金帮助、体制创新等手段激活红色文化的活力,推动红色文化加快发展壮大;高校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要加强红色文化研究,编写红色文化教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9];家庭是最好的教师,是成长的重要场所,更是党建工作的延伸,家庭成员通过讲述家庭红色历史、家族红色故事,参观红色旅游景点,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学唱红色歌曲,从而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家风、走心入脑。

四、结语

总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方面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发扬、壮大,另一方面又能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广度、深度、温度,更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10]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既有理论支撑,又有现实需要和实践必要。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千差万别,各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很难有统一的融入模式、相同的实践路径。各高校要在尊重本地红色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充分认识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难点、堵点,创新融入模式,扩展实践路径,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敢于突破常规,加快探索出一条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成功道路,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红色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红色是什么
党员之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