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2021-11-26 09:14韩以群杜丽娟
关键词:融资绿色金融

韩以群,杜丽娟

(华北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引言

中国政府已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发展绿色经济的路线图日渐清晰。“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转向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传统发展路径将被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所取代,而绿色技术创新是引领和支撑经济转型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才能摆脱旧的发展模式,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国政府、企业和高校院所推动的重大优先事项。

绿色技术创新需要依靠健全的金融支持体系,以满足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融资需求。[1]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在创新主体与金融机构之间应建立起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2]使创新主体能够在金融业的支持下创造市场价值,而金融机构也能够从创新主体的创新收益中获得相应的分配。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路径是营造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从而凸显绿色技术市场价值和竞争优势,引导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主动寻求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绿色创新项目并提供融资便利或资金注入,绿色创新项目的市场价值也会给创新主体、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带来相应的回报。

中国正逐步建立起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框架和市场体系。但在此过程中仍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导致绿色创新项目难以获得所需的金融支持。这些问题不解决,必然制约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不利于“双碳”目标和经济转型的实现。发现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

一、我国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成就

绿色技术是指用于创造和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所使用的技术,旨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保护自然资源。[3]绿色技术涵盖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基础设施等广泛领域。[4]在全球绿色经济浪潮之下,绿色技术创新正成为推动新型增长方式的关键要素。通过多年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在政策制定、市场培育、技术研发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政策框架的建立。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科技部发布了《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构建中国的绿色创新体系提供了政策框架。同时发布的还有《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路线图、时间表》,提供了建设绿色创新体系的具体目标、行动计划和实施时间表。随后,各地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相继出台相关的本地政策和实施方案。例如,2019年10月河北省发布了《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若干措施》;2020年6月北京市发布了《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等。

(2)市场的培育。2016年,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开始共同筹备“绿色技术银行”的建设,旨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国际转移。目前,绿色技术银行项目正在稳步推进。2021年6月,中国首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在杭州成立,这是我国建立市场导向绿色创新体系的又一实质行动。该中心将成为绿色技术的培育、发布、咨询和交易平台,旨在推动绿色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致力于建成我国绿色科技创新体系的成功样板。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始上线运营。这一市场的启动,为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开展绿色创新提供了市场条件,是确保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实质性步骤。

(3)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在绿色专利方面,2018年8月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绿色专利统计报告》显示,2014~2017年中国绿色专利累积申请总量为24.9万件,年均增长率为21.5%,明显高于中国发明专利的整体年均增速(17.8%)。

根据OECD的数据,在1990~2014年间,与环境相关的专利数量在中国增长超过60倍,而在OECD国家的增长率仅为3倍。[5]2019年,在循环利用、水处理和废物处理三个绿色技术领域,中国持有的世界级专利(world-class patent)数量超过美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6]

作为制造业大国,2016年中国启动全面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016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导原则。绿色制造体系以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为重点,并在全国推行试点。如图1所示,2016~2020年我国的绿色制造试点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图1 2017~2020年中国绿色制造各类试点情况

(二)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成效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是促进绿色转型和绿色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今,我国已初步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等形式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服务。在实践中,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在促进绿色发展和绿色技术创新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1)绿色金融体系构建。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六部门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全面地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为中国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金融方面的政策保障。2019年,《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第十六条提出加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阐述了在银行信贷、绿色基金投资、资本市场建设、海外融资、开发保险产品、政府激励政策等方面的指导意见。2021年4月,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形成了国内统一且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2021年5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根据该方案,央行将每季度对大型国有银行开展绿色金融的情况进行定量定性考核,这将实质性地推动银行业向绿色方向倾斜,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为了推进绿色金融实践,我国已经在六省(自治区)九地区开展绿色金融试点工作。截至2020年底,上述试验区范围内的绿色贷款余额为2368.3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15.1%;绿色债券余额为1350.5亿元。[7]绿色金融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也逐步显现。

(2)绿色金融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国的绿色金融得到了显著发展,不论是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还是绿色基金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为推动绿色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绿色信贷。在当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推动我国绿色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和民间的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规模呈现出连续增长的趋势。如图2所示,在2013~2019年间中国的绿色信贷余额逐年递增。在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中,由于绿色贷款占据全部绿色融资规模的90%以上,因此绿色贷款的变化趋势也代表了绿色金融不断向好的发展趋势。

图2 2013-2020年绿色信贷余额

绿色债券。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起步于2015年底。[8]在短短两年间,中国即成为绿色债券第二大来源国。[9]2019年,中国发行贴标绿色债券的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来源国。[10]如图3所示,我国绿色债券的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在2016~2020年间绿色债券的年度发行额都在2000亿元以上。除了国内市场之外,我国企业还选择在境外市场发行绿色债券。2019年,中国企业在境外累计发行绿色债券66只,发行额约人民币2129亿元。[11]

图3 2016-2020年绿色债券年度发行额

绿色基金。2020年7月,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上海市共同发起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募资规模为885亿元。作为国家级投资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将在推动绿色发展和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通过面向市场需求,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绿色领域、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此外,地方绿色发展基金、PPP绿色基金、绿色PE/VC基金等也纷纷出炉。截至2020年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绿色基金数量已达850家。

二、绿色技术创新存在的融资问题分析

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过程中,我国存在巨大的融资需求。然而,创新主体的绿色融资活动却面临重重困难。根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绿色投资需求约为30,000亿元。根据图2的数据,算得我国平均每年新增绿色信贷余额仅为7200亿元。由于绿色贷款占全部绿色融资额的90%以上,可以推算出我国每年绿色融资增量约为8000亿元。也就是说,实际的融资需求大多数未得到满足,中国绿色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融资缺口巨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绿色融资困难呢?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绿色技术创新回报低、周期长

绿色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回报率较低,抑制了投资者的积极性。绿色产品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很多绿色产品或服务利润较低,从而投资回报率也较低。由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许多绿色产品或服务成本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投资回报率。[12]由于投资回报率低,无法吸引大量私人投资的进入。

绿色技术创新项目投资期限较长,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在中国金融市场上,传统金融产品一般期限比较短。例如,传统银行信贷的期限一般为2~3年。而绿色技术创新项目一般期限比较长,比如新能源和绿色基础设施项目期限都在10年以上。因此,传统银行贷款与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在期限上存在明显错配,导致银行资金难以进入绿色技术创新项目。[13]绿色债券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其期限较长,抑制了民间资本投资的意愿。目前,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能够满足绿色技术创新融资需求的金融工具还比较缺乏,如何开发出相应的金融工具应纳入政府的优先议程。

另外,作为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支持,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时往往无法提供有效担保或抵押物,[14]因此其从事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往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二)绿色技术创新面临较高风险

从本质上来说,技术创新活动本身就面临各种风险,比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而对于绿色技术创新来说,由于其外部发展环境尚未成熟、绿色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能力不足等因素,使绿色技术创新活动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风险。

首先,相对于传统技术,许多绿色技术尚未成熟,其商业可持续性无法保障,回报具有较高不确定性,而目前市场也无法提供相应的避险工具。第二,绿色技术领域尚未建立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且可能与原有的生产体系不兼容,从而导致绿色技术开发过程中不确定性增加。第三,绿色技术市场机制尚未完善,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价值实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由于上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绿色技术融资过程中风险溢价提高,从而提高了融资成本;而资金提供方的避险考虑也可能使绿色技术创新项目融资失败。如何减少不确定性、控制绿色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因素,[15]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绿色金融市场结构单一

在现有的绿色技术创新融资结构中,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尤其是绿色信贷占据了融资总规模的90%以上,而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所占份额则非常小。一般来说,贷款和债券属于低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而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往往具有较高风险,因此,融资需求方和供应方之间不能恰当匹配,从而导致很多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的融资需求无法通过银行信贷来满足。由于传统信贷产品与绿色技术创新项目之间存在期限错配,以及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的中小企业缺乏信用担保,单一的银行信贷难以实现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目标。

资本市场应该成为推动创新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能够满足绿色技术项目对长期资金的需求。由于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回报高,可弥补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在国内外,科技创新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之前,都经过多轮融资,而投资方主要是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但目前股权投资在全部绿色融资额中只占很小的份额,远远不能满足绿色技术创新市场的需求。

(四)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缺乏

解决绿色技术创新的融资问题依赖于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绿色金融体系,除了政策、制度、基础设施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关键因素。绿色科技项目融资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有独特的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是金融专业人员,而且要熟悉绿色技术标准,充分了解关于绿色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16]由于绿色金融是新兴的金融领域,发展历史较短,尚未形成一支成熟的绿色技术融资专业人员队伍。随着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地需求绿色金融产品开发、运营管理、绿色项目评估的人才,人才缺口也日益显现。如上所述,我国绿色金融产品还比较单一,[17]远不能满足绿色技术创新的融资需求,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绿色金融创新人才。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此外,缺乏绿色项目评估、运营和风险管理等人才也使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的融资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

(五)标准不完善、不统一

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还不够统一。[18]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相关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然而,绿色金融标准存在着不统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标准文件对绿色项目的认定方法和口径不统一。由于标准不统一,增加了认定工作的复杂性,降低了绿色金融服务的效率,也抑制了投资者参与绿色技术创新项目融资的积极性。

同时,也存在标准不完整、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在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方面,中国尚未界定相关的绿色标准,从而阻碍了私人资本的进入,这不利于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在绿色保险方面,也没有形成适用的绿色标准,抑制了保险业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此外,我国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绿色技术界定标准。[19]由于标准不明确或缺失,导致“洗绿”的现象发生,给真正的绿色创新项目融资造成困难。

三、解决绿色技术创新融资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绿色创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对投资者来说,项目的回报率是影响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具有投资者满意的回报率,是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的基础。从根本上说,随着绿色技术发展的逐渐成熟,绿色产品或服务成本将逐步降低,从而绿色项目的回报率将趋于提高。目前,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成本、外部性等因素使其回报率较低。

为了提高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的回报率,除了财政补贴以外,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政府提供绿色信贷贴息,以降低绿色技术创新的融资成本,从而提高其回报率;(2)对于绿色技术创新项目,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息再贷款,从而降低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的融资成本;(3)为绿色技术创新企业融资提供监管便利,例如为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提供绿色通道,从而降低创新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的投资。

(二)发展以绿色股权投资为主的绿色资本市场

建立多层次的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改变绿色技术创新融资主要以银行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的现状。大型国有银行率先执行国家绿色发展的政策,在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然而,若要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推动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参与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融资。[20]推动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成为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不仅能为绿色创新企业提供长期资金,而且在选择投资标的、募集社会资金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资本市场上,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以市场化的方式配给具有成长潜力的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和项目,股权资本还将参与企业成长战略和公司治理,为绿色创新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持久支持。

在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资本市场方面,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专业化绿色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管理机构数量比较少。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私募基金进入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组织国有金融机构建立专业的绿色创投基金,鼓励养老基金、保险资金[21]等长期资金投资于绿色股权或创投基金,尽快建立起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资本市场体系。

(三)发展绿色保险和绿色担保

绿色技术创新面临商业可持续性无保障、回报不确定、与现有生产体系不兼容、推广应用困难等各方面的风险,而出于避险考虑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不愿意参与绿色项目的融资,这是绿色技术创新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或服务,为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和投资者提供风险保障。可以探索设立担保基金或鼓励民资设立担保基金,为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以解决绿色技术创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完善和统一绿色技术和绿色金融相关标准

完善的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标准,是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的基础。有了完善统一的标准,可以有效地引导资金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如果标准不明确或不统一,投资者则无法有效识别绿色技术,甚至因“洗绿”而无法支持真正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从而给绿色发展造成损失。另外,应注意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以利于绿色创新项目获得国际市场的融资。例如,在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时可参考《赤道原则》《绿色债券原则》和《气候债券标准》等。

(五)培养绿色金融专业人才

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完成。而建立一支成熟的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和社会采取激励政策和措施。首先国家要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和政策,推动系统化地培养人才的计划。可以设立绿色金融或绿色技术创新国家级和地方智库,一方面可以提供政策咨询,一方面可以聚集高端人才。在金融机构和企业层面,应通过职业培训或与高校等机构合作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在教育体系中,可考虑在高校开设绿色金融相关课程或专业,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或学位的人才。

(六)完善基于市场机制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发展绿色金融以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是政府以及国有金融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绿色技术创新,虽然能起到激励作用,但对市场机制造成扭曲,使高成本的企业依靠补贴能够生存,不利于推动其继续创新以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从长期看,不能把财政补贴作为主要的激励绿色创新的工具。国有金融机构在支持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除了按照市场原则行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执行政府的政策。而真正有活力的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应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因此,应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大量吸引民间资本和私营机构进入绿色金融体系,从而形成有活力的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机制。

猜你喜欢
融资绿色金融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