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视野下的河南省黄河文化传播

2021-11-26 02:20刘珅珅
关键词:河南省黄河社交

刘珅珅

(汉阳大学 舆论情报大学院, 韩国 京畿道 15588)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区域,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不仅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产生于黄河流域,而且以《易经》《诗经》为代表的文化典籍,以及唐诗、宋词、绘画、雕塑等各艺术类型、作品,也多产生于黄河流域[1]。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省内河道全长711千米,禹王故道已有上千年历史,明清故道也有约五百多年历史。河南省在黄河流域始终占据重要位置,是“黄河故事”的重要发源地。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郑州市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时代赋予的使命,高质量地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当前每个中国人凝神聚力奋斗的目标。

一、社交媒体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持续加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2]。时代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节奏,人们有了更多的事务需要考虑和处理,不少人难以有长时的、完整固定的休闲娱乐时间,所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移动终端的使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据统计,2010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天上网时间为2.61小时,2015增长至3.74小时,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均上网时间达到每天4.40小时[2-3]。说明人们的娱乐需求没有被繁忙的生活削弱,社交媒体让用户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所以人们上网的总体时间表现为持续增加。

移动端的大众化是新媒体兴盛的主要原因。2019年网民最常用的手机APP使用时间最长的前三位分别为:即时通信(14.8%)、网络视频(13.9%)、短视频(11.0%),说明社交和娱乐是当前网民最主要的精神需求,而社交媒体的强交互性、泛娱乐化十分契合人们的内在期待,是用户群广泛的主要原因[2]。因此,利用社交媒体的用户群讲好“黄河故事”,是新时代思想传播和文化振兴要求下,提升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二、河南省黄河文化传播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一)河南省黄河文化传播的意义

1.现实意义

黄河流域有浓缩中国治黄史的嘉应观、黄河小浪底水库、黄河博物馆等众多带有“黄河故事”的人文资源,这些人文资源生动地展示着黄河中下游的自然概况与黄河文化,它们见证了黄河的治理、开发与保护历程,见证了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更见证了华夏文明的生机与活力。推广和弘扬黄河文化对河南省改变自身形象、提升地域影响力、发展经济等均有重大意义。继202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郑州分会场录制后,中央电视台再次牵手河南,在洛阳举办了中秋节联欢晚会,加上字节跳动、快手、携程等新媒体平台的参与,开展了话题互动、景点打卡等活动,促进了线上线下人流量的转化,是河南省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实践,也是河南省扩大自身影响力,发展旅游业的绝佳机会。把黄河流域的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旅游资源,让文化传播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进而使河南省成为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之一。

2.教育意义

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的提升均应从教育入手。当前以体验式学习为特征的研学旅游,深受海内外家长和学生的欢迎。黄河文化研学旅游的“沉浸式”体验,可以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亲身体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从自身出发理解中华文化,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内地通过组织港澳青少年到访,增进其对祖国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其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对港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4]研学旅游还搭建起了黄河文化与港澳台青少年学生之间的桥梁,可以通过推进多样化的研学旅游,如华夏历史文明体验游、红色文化传承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研学游等,让学生在游玩中体验、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同时,加强省内、省际乃至国际青少年间的文化交流,可以使河南省成为对外友好交流的窗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黄河故事”得以更广泛、更快速地传播,使黄河文化走向国际。

3.社会意义

讲好“黄河故事”不仅可以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价值,而且对展示民族品格、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5]。2020年9月10日,河南省档案馆与国际在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档案里的黄河故事(河南)》微纪录片拍摄工作[6]。纪录片主要以档案馆中典藏的黄河相关文献为载体,讲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黄河故事,展示黄河精神,展示黄河治理和保护历程中华夏儿女的英雄气概,使黄河故事内化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是其更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故事是塑造灵魂的有效方式,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提供了大量珍贵、详实的历史资料,演化出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黄河故事。这些丰富的故事内容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有助于当前创建新时代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从而影响、感染其他国家或者民族[7]。

(二)河南省黄河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众对黄河文化认识、理解不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孕育了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文化。“黄河文化是指萌生、发展、繁荣和传承于黄河流域的文化”[8],包括直接或间接因黄河产生的多种文化类型[9],样式、种类繁多。中国八大古都河南省占其四(洛阳、开封、安阳、郑州),河南省的土地上曾孕育出庄子、商鞅、张仲景、韩愈、岳飞等上千位历史名人,有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嵩山天地之中建筑群等5处世界级文化遗产,有豫剧、少林功夫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其中也不乏像彩绘泥玩具“泥沽沽”、黄河泥埙等鲜为人知的文化遗产。所以增强大众对黄河文化的正确、清晰的认识,是黄河文化传播的基石。

其次,黄河文化传播与教育的结合度有待提高。校园内中小学生的黄河文化教育主要集中于语文、历史、地理等特定学科,依托于课本知识,涵盖范围较窄。针对中小学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但次数较少,而且缺少校内与校外、课上与课下、课本知识与文化传播的结合。像黄河博物馆这样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学生较少参观,其知识传播、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在青少年一代中收效甚微。高校对黄河文化的传播主要依托于水利院校,或是历史、地理等特定专业,覆盖面狭窄[10]。甚至教师队伍也存在对黄河文化理解不深刻、认识不足的问题,这极大阻碍了高校助推黄河文化传播[11]。要加紧对黄河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为黄河文化传播与教育能更好地结合,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最后,具有黄河特色的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亟待提高。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是我国最早的江河博物馆,该馆以讲述治黄发展、传播水利知识为己任,被誉为“黄河巨龙的缩影”[12]。黄河博物馆虽然极具特色,但由于宣传不足,平时游客较少。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后,黄河博物馆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嘉应观是黄河流域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黄河河神庙,虽然在水利系统相关人士和当地群众中颇有人气,但大众认知度不高[13]。2020年4月携程发布的《省内周边游复兴报告》显示,“五一”期间河南省最受欢迎的预约景区前十名中没有出现嘉应观。河南省不乏优质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提高河南省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是当务之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名人效应”成为黄河博物馆的名片一般,要加强黄河文化旅游的推广、宣传力度,使更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产品被大众熟知。

三、社交媒体对讲好“黄河故事”的促进作用

(一)使用者成为传播主体

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电视为中心的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开启了双向互动式传播。使用者从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转发、共享的主导型存在。相较于线下社交,年轻一代更看重线上社交,极光大数据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用户表示对微信高度依赖,有六成用户每天都刷朋友圈;从朋友圈更新频率看,有约四成用户每天更新朋友圈;从微博使用情况看,用户的互动参与度较高,有约六成用户有转发、评论的习惯,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用户之间信息传播、人际互动的重要工具。社交是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初衷,随着社交媒体的兴盛,自我表达、信息共享、情报追踪、沟通交流等更加多样化的使用目的不断涌现,人们对社交媒体的期待在加深,渴望得到更加多元的使用效果。

有学者认为,点赞是这个世纪最好的社交发明,点赞意味着认可,是用最简单的行为表达共鸣、支持、喜欢等多种情感[14]。2018年微博上旅游兴趣用户达到1.94亿,旅游主题搜索量排名前十中有文化和博物馆。这说明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更多地存在于精神层级的享受,文化旅游契合了这种需求,成为传播和弘扬黄河文化的最佳路径。2019年抖音点赞量居高的国内城市中,郑州市排名第九,说明郑州市已经具有相当的旅游价值。在此基础上加快郑州市的黄河特色旅游发展,是推进城市文化宣传,让“黄河故事”融入广大用户的日常生活,形成用户自主传播河南省“黄河故事”的良好社交生态。

(二)娱乐为主的文化传播氛围

社交平台上有很多游记、科普短文、读物影音等具有个性化风格的文化传播内容,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文化消费品的娱乐化传播,从某种意义上看,是文化传播为适应当今人们快节奏生活方式而不断调整的结果。没有时间认真看完一部电影的人越来越多,于是诞生了很多影视解说博主,他们用诙谐的方式讲述电影的概况,给受众省去了很多挑选电影的时间。同理,美妆、穿搭、测评等多种契合使用者各种需求的博主应运而生并广受关注。

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既是内容的消费者又是内容的生产者。文化消费品的娱乐化加工提高了文化消费品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所以要通过大数据的推荐和匹配,让更多喜欢黄河文化的受众了解、消费满意的文化产品。娱乐化的异军突起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反映,也为黄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方向和更广阔的受众群体。在关注这一现象的同时,主流媒体应在社交媒体上发挥更强大的引导作用,推动优质黄河文化消费品的挖掘、生产和传播。

四、讲好“黄河故事”的方法

(一)加强文化旅游建设

河南省是中国的文物大省,全省现有的470余件可移动文物,有45件入选全国考古新发现。河南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文物藏品13万件(套),且藏品种类齐全,极具地方特色。在抖音被赞最多的博物馆前十中,河南博物院却无缘该榜单,说明河南省的文化旅游业宣传有待加强。应进一步加强黄河文化特色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创意产品开发,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做到功能互补、产业联动;还应加强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旅游协作,形成黄河特色文化精品旅游带;同时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宣传推广,邀请网络红人、组织专业队伍,通过游记攻略、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助推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发起黄河文化互动话题、旅游打卡、转发抽奖等社交活动,调动网友的积极性,多方面展示河南省黄河文化的魅力,将极具特色的“黄河故事”写入黄河文化的书卷里,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中留下黄河文化的名字。

(二)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

要结合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推广黄河文化、文物古建筑、非遗传承等系列主题研学课程;开展黄河景区、地质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重点古建筑保护文物等黄河文化主题的科普教育;建设夏令营、冬令营实践基地,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播黄河文化。高校应充分利用河南省的人文、历史、地理优势,对黄河文化开展细致深入的研究,营造多元、开放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为黄河文化的传播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实践指导。让更多的社会机构、更多的民众有机会为黄河文化传播贡献力量,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同时积极开展黄河文化精品读书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增加知识储备,丰富自身底蕴,实现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和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的有机统一。

(三)积极与新媒体平台开展战略合作

新媒体蓬勃的生命力、年轻化的语言结构和更快的传播速度,吸引了官方机构与之合作。国资委新闻中心携中央企业媒体联盟与抖音进行了战略合作,首批25家企业入驻抖音平台,展现了更多有活力、有趣味且亲民的优质内容[15]。管理部门加紧入驻新媒体平台,是对新媒体广泛前景的认可。河南省肩负着传播黄河文化的重任,积极推进各个管理部门以更加贴近大众生活的方式传播黄河文化势在必行。与新媒体平台在特色美食、民风民俗、文化旅游、非遗体验等方面积极开展战略合作,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推广黄河文化,加强其文化认同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结语

黄河被尊称为‘四渎之宗’,是百水之首,古往今来受到人们的景仰[16]1。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巡视就来到黄河边,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黄河岸边,高度重视黄河治理。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并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和文化认同感的来源,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黄河文化的传播在塑造民族精神,增强团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讲好“黄河故事”,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行为准则,可以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河南省黄河社交
送伞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社交距离
『黄河』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