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涛
单簧管乐器形成于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期的欧洲人,来源于希腊。当时人们将单簧管喻为管弦乐团中的“演讲家”和木管乐器演奏中的戏剧女中音。音乐家柏辽兹就曾很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单簧管乐器的声音特性:“在乐曲的产生、加强、在弱化和消失技术领域,单簧管是最完美的乐器。因此,它有责任产生朦胧深沉、空洞回音、余音、黄昏等效果”。由此可见,单簧管音乐在演奏上具有音响优势,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感和画面感。
单簧管乐器,也被称为黑管或克拉管。它在管弦乐队和戏剧中被称为“表演者”,在木管音乐中被称为“女高音”。高音区的声音响亮清晰;中音表现丰富,音质纯正,清晰典雅;低音区深沉、有力、饱满。它是木管音乐家族中最常用的音乐之一[1]。
单簧管是一种木管乐器。它主要由非洲黑木材制成。它由木材、硬橡木或金属材料组成。它有一对喙状的鼓风机和一个圆形的中空。管体由五个可拆卸的管体组成。管体为圆柱形,下部为开口小喇叭口。一组气门弹簧安装在喷嘴侧面。当演奏者用气门弹簧和吹口之间的中间间隙吹奏时,上下嘴唇适度向下压,使气门弹簧的尖端轻轻振动,从而振动乐器管内的气柱,产生柔和的音效。其源头可追溯到号角坦克和风笛,但普遍以为由这种形似竖笛的单簧片音乐芦笛(chalumeau)发展而来。
单簧管不同于双簧管。单簧管乐器也是转调乐器,但双簧管不是转调乐器,而是双簧管用二个阀簧夹在一起发音,而单簧管用一个阀簧和笛头发音。
单簧管上使用的哨片,是指用芦竹头做成的弹性片状物。它的端被束圈固定在风口,相对端可左右振动。当气体由口流出,通过风口时,受到气体强大的压力,使哨片作迫振运动。因为气流压强等于风口的压力,所以可以将哨片送到平衡位置的另一侧。当哨片的回复压力超过了气流压强时,哨片以极快的速率通过平衡位置,来到了另一侧。而只有当气流持续补给时这样的振动就可以不断完成,并因此产生了声音。
光有了声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美妙的音色。乐器质量的高低,只能影响美化音色的效果,音色的本质,还取决于哨片的几何形状——哨片的长、宽、厚和材料的品质。哨片的振动部分越长,声音越散,越厚音色越集中,直至不能发出声音。由于哨片的几何形状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有很复杂的曲线组成的,所以每个部位的厚度的改变,都能使音色改变。
在最原始的发展阶段,单簧管音乐只是用来演奏传统音乐的和声。1788年,莫扎特在第39交响曲中创作了大量单簧管独奏乐句,使单簧管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进入人类的视野。由于音乐水平的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单簧管的演奏范围也在不断扩大。20世纪50年代末,先锋派音乐家和单簧管探索了节奏复调和四分音符等新技术,并指出“当时,音乐中只有一些真正的音源被开发出来”。
单簧管乐队拥有独特优美的音色,在交响乐团、室内乐团和爵士乐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语言、文化和习俗的差异,单簧管的声音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风格,其中,美国式的演奏方式为目前演奏的主流。它的音色特征也受到其文化的影响。这种效果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优雅但不低沉的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单簧管的声音非常富有表现力,它可以表达广泛的思想和情感。它有近四个八度的音域,在旋律、音阶、琵琶音、跳跃音等方面也表现出色。由于其在声音表现技术和音色方面的明显优势,音乐家们大胆地将其用作自然声音的模拟工具。有研究者指出,单簧管声音的表现力可以使听者与相似的自然事物相联系,自动将情感传递到音乐所描述的自然中,从而体验美感。
最后,尽管单簧管的各个音域都有其独特的音色特征,但它仍然需要各个音域的声音统一才能有一个完整的音色艺术效果。比如在爵士乐的风格中,“高低调往往有圆锥形的高低调,色彩的整体统一要求高低调的色彩也要宽泛,一旦色彩效果如金字塔型,低音宽而高音窄,则会严重影响整部曲子的音量及整体画面效应”[2],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风格中,如《驴车》、《逗鸡》等优秀作品,充分地表现了单簧管的色彩模拟性:模仿驴叫、公鸡打鸣的声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音乐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单簧管的结构也越来越精准化,从而提高了它本身的音准品质。在单簧管歌曲弹奏中,为了正确的寻找最佳声音共振点,多进行音准练习是十分关键的。单簧管歌曲一般会运用到交响乐和室内歌曲中,但这二个类别的歌曲对音准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掌握好音准,会降低弹奏的效率。想要训练音准,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指法表的认识
指法是单簧管音乐音准练习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只有保证了指法的准确性,才能增加单簧管音乐中演奏的清晰度,进而使表演者能够完全浸入音乐其中。准确的指法应如所示:如果手指的形状是零点五长椭圆,就必须使用手指按压音孔,同时也要将全部盖住,打开老虎口,同时也必须放开肩部、手臂等。在练习中,有一些无法在指法表上所反映出的音准的指法问题,这就必须在练习的过程中寻找窍门。而指法训练则可以让演奏者更迅速地熟悉指法表,从而增加了演奏者的熟练程度。
在单簧管音乐演奏的声音校准练习中,对指法表的理解是基本的实践内容之一。演奏者必须首先全面了解根据指法排列的手指位置,同时对手指位置进行强化训练,以确保指法熟练,从而快速找到正确的声音准确定位。在语调练习中,对指法表的理解是最基本的练习,也是最关键的练习,因为单簧管的语调程度与对指法的熟悉程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指法是一个长期流传下来的固定模板。它不是实际演奏中唯一的指法,也有许多特殊的指法不能直接从指法表中反映出来。因此,专业人士需要在训练中详细讲解,以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熟练水平。
2、固定音高
固定音高练习,主要指单簧管指法显示范围内的音高练习。当一个演奏者吹出一个长音时,保证音准和稳定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掌握长音的吹奏强度和结构,这样演奏者就可以对音准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帮助演奏者在演奏时能够更快的找到最佳声音震动点。
3、手脑协调
手脑合作的声音准确度训练法主要用于提高练习者的手与心的结合。通过长期的实践,可以提高潜意识中的音准配合程度,提高音准配合意识,用头脑掌握音准。但是,由于这些训练方法比较抽象,不能形象地表达表演者,表演者首先应该对演奏语调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通过学习一些基础知识,然后运用手脑协同练习的方法,可以形成语调意识,便于掌握这些抽象意识,使表演者在表演中更加活跃。
1、呼吸技巧对单簧管演奏的影响
呼吸是生物的本能,没有特殊性,也不需要经过控制和培训。然而,在单簧管音乐的演奏中,演奏者对呼吸法的控制和运用影响着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与其他音乐相比,单簧管在演奏者的呼吸方式和方法比较特殊,表演者可以通过控制吸气法的力度和速度,结合表演者的手指动作,使单簧管的音色上出现不同的变化,然后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效果[3]。单簧管演奏者呼吸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旋律、音阶、跳跃音和琶音的演奏效果。如果他们在演奏中不熟练地运用吸力技巧,就会对音乐中深刻内涵的表达和旋律之间的流畅形成强烈的印象。因此,掌握单簧管音乐演奏时的呼吸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演奏效果和音乐演奏质量。
2、把握演奏中的换气时机
换气在音乐表现中也是呼吸技法所要贯彻的基本原则所在,通过结合乐章内容确定换气节点,可以使呼吸技法的使用更加富有合理性,对增强演奏者的呼吸效果、乐曲品质、以及音乐表现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音乐的吹奏中,呼吸换气法往往利用音符中的停止符、增长音予以换气,当一段音乐中会有较多的停止符,则演唱者可于吹奏至休止符处后,适度换气,拉长吹奏时气氛的供给时间,当不是休止符处而气氛也快要耗尽时,可在增长音处予以适度换气。
除休止符、延长音演奏者都能完成换气动作之外,在演唱中也可以利用音符旋律节奏和旋律节奏之间的重复性完成换气,或是利用在和声开始变化之前的位移完成换气,或利用和声变化时音符旋律节奏并无明显的停顿特点,让演唱者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换气动作,也可以在改变音乐声区大小和强度的时候加以换气。不过必须注意的是,不管上述哪种换气方法,所有演奏者必须在日常的单簧管练习中加强自身肺部呼吸的练习,并在动作停顿时间较长时调整呼吸强度和温和的呼吸,以提高演奏者自身的肺部通气力,从而提高音乐演奏质量。
3、口型与呼吸相配合
口形与呼吸功能的有效搭配,可以极大地调动在单簧管音乐弹奏中的呼吸效果,在熟练掌握呼吸技能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口形在音乐弹奏中的运用,进而提升气息的运用效果,以确保演奏者能够找到最佳声音震动点。
吹奏单簧管乐曲时,双唇对呼吸的协调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住双唇力度和形状,极易导致气氛出处的不平衡状况,使气体在单簧管乐曲中的流速与能力形成一系列改变,从而破坏了单簧管的色彩和音质。演奏者在吸入气时,将气味通过口部流入单簧管乐器内,在收紧嘴唇肌腱时,可以更有效约束气体的涌动方向,气体运动更加集中、有力,从而增加了气体流动力度,使单簧管的声音更加高亢嘹亮,在松弛嘴唇肌腱时,气体的运动走向也更加松弛,从而降低了气体进入单簧管音乐内的能力,因而使声音更加柔和美妙。
在各个音乐篇章中,气体口形和呼吸功能之间的协调关系也要求演唱者做出相应调节,以便适应各种声区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单簧管声音的变化程度。在弹奏低音时,演奏者的嘴唇肌腱也要相应地加以松弛,从而降低了口内气体的流动压力,以便使单簧管的声音更加低沉;在弹奏中音时,演唱者还需要对嘴唇肌腱收紧程度做出相应调节,使气体可以带有相应的压强经过单簧管音乐,从而增强了单簧管声乐音质;在弹奏高平调时,表演者还需要对嘴唇肌体充分收紧,并对气体加以压力,从而减少了气体的在单簧管音乐内滞留持续时间,气体对单簧管音乐笛头产生的撞击力也更大,使单簧管音乐的音调更加铿锵高亢。所以,在单簧管音乐演奏的过程当中,通过把口型变化与呼吸方法进行紧密配合,就可以增加单簧管音乐演奏的技巧性,以适应变化繁多的音乐形式,对于在单簧管音乐演奏中对呼吸方式与技法的娴熟运用,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吹奏者的视听能力是掌握声音的主要力量,表演者必须能够正确的分辨声准大小、用力、高低及其声响明暗。单簧管乐器具有一定音调的乐器伴奏,但由于单簧管的音域范围极广,不但要各自表现出灿烂、明快、雄浑、低沉四个不相同的音调,还要形成上下统一的色彩。而且要是演唱者听力较差的话,就很容易把单簧管音乐演奏的让人觉得声调不准了,就更没有统一色彩了。
在日常的吹奏练习中,不要机械地练习手指,而是用“头脑”来练习。演奏者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听乐器声音的能力。通过听不同的音乐,熟悉不同音乐的表演,演奏者可以真正学习和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和各种版本。演奏单簧管音乐不仅可以学习单簧管,还可以学会欣赏不同的音乐。这样,不仅拓宽了正在学习的音乐家的视野,提高了知识的积累,锻炼了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提高了人们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观看文学作品的时候把自身经验融于作品当中,真正对乐曲的速度力度、旋律节奏和乐曲织体等各个方面加以研究后,就能够通过符合作者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有意识的提高作者自身的鉴别力和记忆力。
近年来,中国单簧管音乐演奏教学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并逐渐被大批的音乐老师和学习者们所重视,同时选择单簧管音乐演奏的学习者也日渐增加,从而引发了单簧管器乐教学的新浪潮。在单簧管演奏流程中,找到最佳声音震动点是保证演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需要演奏者经过大量的练习。如果不能找出最佳声音共振点,则将会降低演唱的功效。因此,希望演奏者能在练习单簧管的吹奏时,多进行训练,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保证演奏的准确性,提高演奏的效果。■